今古传奇-武侠201807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新闻 期刊自动推送】
专题策划
丈夫重义轻生死
玄冥设定简介
留刀访谈
武侠原创
绝杀唐门(上)
惹残烟
大风吟·离别卷(五)
主题专栏
道与德与经
林仙儿: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丈夫重义轻生死

孔子讲学
《礼记·祭义》札记三则

  提到“义”,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词语是正义、义气、情义。正义,说明义似乎是人间某种秉持不变的东西,我们甚至直接说天道正义;义气,说明义跟气很相似,是一种具有串连贯通特征的东西;情义,似乎说明它和情有某种相联相成的关系,情性、气质,都跟人的精神表现有关。

  正义、义气、情义,这是距离我们很近的词语,它们包含的想法也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旁敲侧击、围而打援、逐渐逼近、直至攻取的方法,来大体上感受到义的周围是一种什么氛围:不移不變,一以贯通,又跟人的精神表现有关。

  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义不容辞”和“当仁不让”,也说明了“义”和“仁”一样,是一种原则。要说明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还需要向前从历史典籍中追溯它的提出、讨论、演变过程,探索它的来源,梳理它的意义的发展变化。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仁与义又是对着讲的,义者,宜也,就是合适恰当的,讲得也很朴实,如同做到仁爱要先亲爱自己的亲人一样,施行义的行为要首先体现在尊重贤能的人上。

  《礼记·祭义》:“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仁、礼、义、信、强是联系着讲的,义者,宜此者也,也是合理合适于此的意思。
《礼记·祭义》上说的:“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与前面不同的是多了个“此”字,“此”指什么呢?看了前文就知道,这一大段都在说“孝”的问题:“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

  从平时居处、侍奉君主、当官治民、朋友交往、战时打仗五个方面说了会连累伤害到父母的不孝表现,然后归结到真正的孝:“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一步步的,从赡养,到敬爱,到使父母身心俱安,到父母既没慎行己身,不给父母留下恶名,玷污父母的声名,这样自始至终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孝。

  在此基础上,就用真正的孝对仁礼义信强五个方面进行了定义,大致呼应了前文提出的五个“非孝”的表现,多出来的那个“此”指的就是以上关于真正孝的内容。所以,义的意思,宜此者也,在这里单纯地指合适恰当于孝,是狭义的一面,但其“合适恰当”的涵义与“义者宜也”是相同的。

  《礼记·丧服四制》中说道:“理者,义也。”这是用义来解释理的,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理”。

  “理”指什么?看了前文,就知道这一段主要说的是“礼”。“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重点阐述礼的产生,即“礼之所由生”。礼的产生是领悟了天地,效法了四时,参照了阴阳,顺承了人情的。

  接着详细说道:“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智,人道具矣。”礼的吉凶相对,不可混同,这是取法了阴阳相对,相反相成。

  丧礼有四种因亲疏远近而盛易轻重不同的制度,情况不同采取的礼节要相适宜,这是效法了四时的推移变化。礼有恩情,有道理,有节制,有权变,这是顺承了人之常情。具体地说,恩情取自仁的要求,道理出自义的要求,节制出自礼的要求,权变出自智的要求,仁义礼智四者,是人情的根本大道。这样就从天地、四时、阴阳、人情四个方面总的论述了产生礼的根本源头。

  古人的社会伦理学说都是建立在一种与天地同模同构的基础上的,虽然有牵强附会的部分,但也说明了他们思考人类社会问题时所取的态度和所站的立场,即人与自然是一大一小相应同构的,所以这一段中“理者义也”,是就狭义方面说,礼的合乎道理是出自义的要求,这也说明了义包含了“合乎道理”的涵义。
孝义

  根据上面《礼记》关于“仁”“孝”“礼”三个方面的定义,先秦诸子对“义”的定义大同小异:如《荀子·大略》:“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这是用理来解释义的,说义是在实践行为中应当遵行的,并且做到这样才能畅行无阻。《淮南子·齐俗训》:“义者宜也,礼者体也。”即礼作为根本本体,义要适宜于这个“体”。《淮南子·齐俗训》:“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际也。”这就说的更具体了,重点还是“合”,义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做到合乎适宜。

  《荀子·强国》里说了这样一句话:“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按照义的要求,人应该对内对人自己有所节制,对外对万物有所节制;向上安于主,向下调于民,就是要做到一个调和、安适的状态;这种内外上下的节制,调和安适,就是义的本质要求。怎么节呢?也是有一定的适宜的准则的。
  那么,义有所不为。《论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简单的饭菜,胳膊弯起来枕在头下面,其中也有快乐。要我做不义之事来为自己获取富贵,那是不行的。按照义的要求,获得物质荣华显贵声名要屈服自己的心志,那是有所不为的。还有一句:“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不义的事做了心里应该感到“耻”的,因为心里有一杆“义”的标准秤。

  《论语》:“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穿着破衣烂衫,站在身着华衣丽服的富贵人旁边,而能不自卑,丝毫没有自卑的神色,为什么?因为不嫉妒、不贪求,心中有原则可坚持,道义上很觉平等。

  古代的士大夫君子大多必然 ............

书籍插图:
书籍《今古传奇-武侠201807》 - 插图1
书籍《今古传奇-武侠201807》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今古传奇-武侠201807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