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悲风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东林悲风
作者:夏坚勇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4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ISBN:978-7-203-10166-6
隋炀帝《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阎立本 绘
选自《历代帝王真像》 清·姚文瀚 绘
选自《中国古代君臣清代黑白图鉴》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张择端 绘
《姑苏繁华图》局部 清·徐扬 绘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 宋鑫 摄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 宋羽 摄
秦淮夜色 宋羽 摄
《溪山秋色图》北宋·赵佶(宋徽宗) 绘
《行书七言诗》 南宋·文天祥 书
《疏林秀石图》 元·赵孟頫 绘
《三友图》明末清初·冒辟疆 董小宛 蔡含 合绘(冒辟疆绘松月,董小宛绘梅竹,蔡含绘石)
《溪山积雪图》 明末清初·吴梅村 绘
《陈圆圆肖像图》 清·焦秉贞 绘
敦煌飞天 盛唐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法国 雅克·路易·大卫 绘
张之洞(1837—1909)
盛宣怀(1844—1916)
自序
我老家的北面有一条大河,地图上标记为老通扬河,民间则称之为官河。以这条河为界,河北为里下河地区,河南为高沙土地区,其风貌、物产、语言习俗以至人物秉性亦大见异趣。临河的曲塘是一座古镇,我们那一带的人上街,就是上曲塘。上曲塘单程十二里,这是一个很恰当的距离:不算很远,在那个两条腿走路的年代,一天来回足矣;也不算很近,不可能有事没事的一滑脚就去走一趟,这让我们对上街始终充满了向往和新鲜感。上街,过官河上的东大桥或西大桥,在沿河的老街上且走且看。老街长可百丈,从东到西,印象最深的有饭店二,商场一,八鲜行一,铁匠铺一,照相馆一,染坊一,药店一。商场门前总是贴着各种布告;照相馆的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姿色的大幅照片;药店里有图文并茂的招贴画,收购蝉蜕、龟甲、蟾酥、蜈蚣之类。这些都让一个乡村少年觉得津津有味。走累了,就坐在河边的石阶上看来来往往的船队。船的体量都很大,吃水有深有浅,或风樯快马,或艰涩逆行,无论是艄公纤夫的身姿还是那“哥呀妹子”的船夫谣,无不凸现着生命最原始的质感。有时候,我会呆呆地想:这些船都是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呢?
官河和官道一样,并不是说只有当官的才可以通行,而是一种习惯性的荣誉。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含义,那就是它最初是由官府组织开挖或修筑的。我家北面的这条官河,最早为西汉吴王刘濞所开,从扬州东下入海,称运盐河。刘濞是吴楚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他之所以敢于向中央政府叫板,就因为他在扬州铸山煮海,富得流油。“煮海”就是烧盐。盐是生活必需品,一般都由国家专营,盐税亦是国家财政中重要的一块。现在他自己生产销售,自然是很来钱的。再加上开山铸钱,等于是搞了一套独立的金融体系,那就更加财大气粗了。一个人有了钱就容易不知道自己的斤两,甚至想入非非。刘濞后来兵败自杀,但他开挖的运盐河却一直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和民众,成为苏中大地上的一条母亲河。
早年头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歌词中有“瓜儿离不开藤,藤儿离不开瓜,藤儿越壮瓜越大”之类的句子。运盐河蜿蜒于苏中大地,就如同一根壮硕的常青藤,沿河的那些市镇就是它结下的或大或小的瓜。就在曲塘西边不远,有一座叫白米的小镇。以我的孤陋寡闻,这恐怕是全中国唯一以某种粮食命名的集镇(另外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条以高粱命名的河,在北京附近,因北宋初年宋辽之间的高粱河之战而小有名气)。名为白米不是因为这里出产的米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这里是苏中地区重要的稻米集散地。曲塘历来有“买不尽的东南卖不尽的西北”的说法,运河两岸成熟的农业经济让这些市镇舟车辐辏,商风大盛。
里下河的出产以稻米、棉花和水产为大宗。而在我老家一带的高沙土上,经济形态则是所谓的“猪油酒”。这是一条很有意思的生物链:高沙土干旱贫瘠,作物以高粱、花生和黄豆为主打,高粱除用于人的口粮而外,大多用于煮酒。花生和黄豆则用于榨油。煮酒和榨油下脚的糟渣豆饼又是猪的饲料。最后,猪粪再回归土地,开始新的一轮循环。高粱红了,猪仔肥了,烧酒的香气在天地间弥漫,豆油和花生油清亮而淳厚,挂在陶壶嘴子上有如绸缎一般。这种以土地为支点,以种植和养殖为作用力的自然经济格局相当合理,你找不出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一切都自然丰足而溢彩流光,呈现出农业文明特有的古意和温馨。运盐河就从这中间流过,屈指算来,它已经流过了两千二百多个春秋……
1999年初夏的一天,东方出版中心的施伟达先生和雷启立先生来到我寄食的这座小城,无意间说到可以写一写中华大地上一些“大块头”的东西,例如长江、黄河、长城、大漠之类,用散文的笔调,把人、物、史、地、自然和社会熔于一炉。书名自己定,但一律以《××传》为副题,这样组成一个系列。他们当时并没有说到大运河,但我却感到心头似乎被某种温热的东西轻轻撞击了一下,便说,我可以写大运河,因为我是在古运河边长大的,有那里的生活情调打底子。甚至还牛皮哄哄地放言,要通过一条河的历史,写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心灵史。
这是不是有点孟浪呢?要知道,我老家后面的那条运盐河并不是大运河,它只是大运河的一条支流。但是这不要紧,因为我要写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心灵史”,这种基因其实早就在我的心底潜滋暗长,就等着喷薄而出了。就正如运盐河和大运河源流相通一样,伟大和伟大也是相通的。创作的原动力是爱,我要检阅一下自己对乡土的爱情以及在一个伟大生命面前的力量感和创造力。既然一个欧洲人——埃米尔·路德维希——通过几次考察就写出了《尼罗河传》,一个从小在古运河边长大的中国作家为什么不能写大运河呢?
于是,两年后便有了《大运河传》。
如今,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山西人民出版社要为我出一本散文自选集,我毫不犹豫地选取了《大运河传》中的一章,放在全书的最前面,并把这段与《大运河传》写作有关的文字,作为这本自选集的序言。平心而论,《大运河传》是我至今仍觉得较为满意的一部作品,那中间流动着我的少年记忆和乡土情怀,一个人哪怕当一辈子作家,他的笔触哪怕上天入地,纵横八荒,但最后回过头来看看,写来写去还是脱不了十八岁之前的心灵历程,因为那是你生命的底色,怎样打磨也不会褪脱的。
大运河传(节选)
英雄赋
............

书籍插图:
书籍《东林悲风》 - 插图1
书籍《东林悲风》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东林悲风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