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封面
作者簡介
雪萊.卡根(Shelly Kagan)
耶魯大學教授,1982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匹茲堡大學與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1995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著有《規範倫理學》《道德的極限》等書。
卡根教授從1995年開始,在耶魯大學開設名為「死亡」(Death)的通識課程。猶如老頑童的他,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地與學生談論生命和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2007年,耶魯大學將這一門課製作成公開課程,在世界各地引起廣大迴響,破億人次點閱,其後也與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並列為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2010年,中國網易引進這門課程,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他也成為最具知名度的外國講者之一。
本書是卡根教授根據公開課程重新整理撰寫而成。2012年在韓國出版後,至今已經突破15萬本,成為最暢銷的哲學書籍之一。2014年獲選中國《新京報》年度最佳思辨書籍。他在書中挑戰一般人對死亡的認知,透過如抽絲剝繭般的哲學辯證,打破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幻想,以及憤怒的迷思,對於能夠活著應該懷抱感激。
在本書中,卡根教授想談的主題不只有死亡,而是藉由死亡來省視我們活著的日子。正因為人生有限,更應該重視活著的現在,重新思考自己是否正在浪費人生,現在的生活缺少了什麼?而你的答案就是你對於「活得精彩的人生」的回答。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先覺出版)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譯作包括《我愛身分地位》《宗教的慰藉》《新聞的騷動》(先覺出版)等。
推薦序透過探索死亡,更能理解生命的價值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二○一二年,我在參加北京大學哲學系所召開的「世界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學術研討會」中,遇到了當時擔任耶魯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的雪萊‧卡根教授。在與他互動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他在談論哲學問題的時候,具有四項特質:言談隨和、論證犀利、立場堅定、口才極佳。在閱讀卡根教授這本書的時候,這四項人格特點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有一點卡根教授可能不會同意,就是我對他人格的欣賞,竟然可以與他的肉體分離。人格與肉體不能分離的觀點,是本書的重點。作者以非常流利的文字,提出極具說服力的論證,讓讀者深深體會死亡這個問題本質的同時,赫然發現卡根教授以至為堅定的口吻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死亡這件大事的看法是錯誤的。
這是作者在本書的前言中所表達的立場。這個立場支持物理論,反對一般人對於死後還有生命的看法,排斥靈魂不滅的觀點,甚至認為所有人珍惜的感覺、意識、情感、創意與愛情都不能夠在脫離身體的情況下而獨立存在。我必須很坦白地說,這樣的立場是極不討好的。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哲學史中,如柏拉圖與笛卡兒這種等級的哲學家,都認為靈魂與身體是人的本質中兩項不同的要素。作者稱這種傳統觀點為二元論,並在全書中不斷地論證二元論的荒謬與不合邏輯的結果。在排斥傳統哲學觀點的過程中,作者一再強調,值得討論的事物,並不代表該事物必然存在;靈魂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卡根教授的觀點在其家鄉,那個以基督教文明為主的社會中,也會讓人產生突兀的感覺。這本書裡,完全不談宗教的神聖性,而是以物理論的觀點看待為什麼人會有超越死亡的需求。基督徒不會喜歡這本書的,因為那個死後的永恆世界是道德生命的基礎,並且更是社會得以運作的保障。本書從物理論的角度,否定了宗教傳統,必然會讓許多人有種從溫馨的舊世界被剝離的感覺。
第三,本書極大方地觸碰了所有有關死亡的題目。例如,死亡的本質不外乎就是肉體的終結,我們從「偷渡」的角度看待自己死亡的同時,殊不知肉體終結後的我們是沒有能力以「觀眾」身分來看待死亡的。作者還認為,死亡沒有什麼不好,至少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實,也因此認為生命的價值應當珍惜身體能夠正常運作的時間,把握健康生命的每一刻。這些觀點,與一般人對於死亡的理解,大異其趣。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發覺作者挑戰哲學家、宗教文明以及一般常識的基礎,就是毫不保留地擁抱物理論。作者的論證雖然犀利,但是仍然非常坦承地告訴讀者,物理論就是他的信念。作者以形上學的途徑,討論與捍衛他的信念。本書一開始就提出物理論與二元論的對立,並且依照信念做出選擇,重申以物理論為主的科學在現代世界中的價值。作者大膽地敘述死後世界根本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並不是「靈魂不存在」的證據,而是我們在生活中已經接受現代世界的科學物理論。
本書最後,作者無可避免地面對自殺的問題。如果死亡僅是肉體的終結,而且所有人的行為都是肉體運作下的結果,那麼個人做出終結生命的選擇是可能的。問題是,做出這個決定是合理的嗎?是符合道德的嗎?傳統的道德哲學,尤其是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都毫不保留地譴責自殺是一件不符合道德的行為。卡根教授很巧妙地直接面對這個問題,認為自殺可以是合理的行為,甚至是擁有道德性的行為。他的觀點是,只要肉體所展現的功能遠低於終止肉體存在的決定,那麼自殺是在權衡下的合理行為,也是在追求避免極端的功利主義之下能夠做出的道德行為。
最後,我必須坦承,這一本書包含了許多乍看之下無法接受的觀點,但我毫不保留地推薦此書。讀者閱讀本書,在卡根教授的犀利論證與生活例證中,會對這個人生的終極問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探索死亡的理解過程,不但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也是閱讀本書的最大回饋。
第一章思考死亡
這是一本探討死亡的書。不過,這是一本哲學著作,意思是說,本書討論的主題和其他探討死亡的書籍所涵蓋的主題,可能不會相同。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談談本書不會討論的若干議題,而這些都是讀者可以合理預期或希望一本探討死亡的書籍所會討論的議題,所以如果這本書不是你原本想看的那種書,你就可以立刻知道。
我主要想探討的是有關死亡本質或死亡現象的心理學與社會學問題。舉例來說,一本探討死亡的書可能會詳細討論死亡的過程或是接受自己不免一死的事實。本書不會談論這些東西。同樣的,本書也完全不會談 ............

书籍插图:
书籍《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 插图1
书籍《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