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寰碎宇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mb。
书籍内容:

破寰碎宇

武字的含意
更新时间2011-4-5 21:22:57 字数:3068

 武――――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正,从弋。弋”为“戈”省,意为“巡逻之戈”、“游行之戈”(游戈)。本字中含有的“正”字被分解为“一”和“止”,在这两者之间插入横向延长的“弋”,表示“一”和“止”还没有合成标准的“正”字,因为还在使用“游戈”。“正”意为“标准”、“统一”。““正”与“弋”联合起来表示“出兵正天下”、“用兵械使天下统一”。本义:出兵正天下。引申义:使用兵械、使用暴力。说明:1.隶定的“武”字并非由“止”和“戈”组成。2.甲骨文字的“武”,字从戈从止(上下结构:戈上止下)。但甲骨文的“止”是动词“走”的意思。按照竖行书写习惯,往下即“往前”,“上戈下止”是“负戈而走”,没有“停止用戈就是武”的意思。下引楚庄王所说“夫文,止戈为武”语句不通顺,可能是在场记录的书记官没有记全。“夫武,禁暴戢兵……”意思是用“暴力对抗暴力就是武”。要止住别人的兵戈,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自己也使用兵戈,而且你的兵戈还要强于别人。春秋战国时代是用兵戈说话的时代,武力弱小者只有服从“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
  古代关于武的论述《左传・宣公十二年》
  丙辰,楚重至于,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补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翻译:六月十五日,楚军的辎重到达了郊地。
  便临时驻扎在衡雍。
  潘觉说,“君王何不修筑军营显示武功,收聚晋人战死的尸体来起造京观?我听说古人战胜敌人,一定把克敌之事告示给予孙后代,使他们不忘先君的武功!”楚庄王说:“这些事不是你所能晓得的。
  从文字构造看,止戈合起来叫武。
  周武王战胜殷纣王,周人作《周颂?时迈》说:‘武王让把子戈收藏起来,把弓矢装进囊鞘里。
  武王求有美德之士来治理天下,把求贤之意颁布于中国,武王实在能保有天下。
  ’又作了《周颂。
  武》篇,它的诗章末旬说:‘武王伐纣,使他把丰功伟绩固定下来。
  ’《周颂》的第三篇说:‘武王能布政陈教,使百姓归往以求安定。
  ’《周颂》第六篇说:‘武王安定万邦,屡获丰年。
  ’所谓武:包括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项。
  所以使子孙后代不忘那些诗歌的篇章。
  今我一战使晋楚两国之民暴露尸骨,太残暴了;显示兵力来威胁诸侯,战争不能消弭了;残暴并且不停止战争,怎能保大?晋国这个强敌尚在,怎能得到定功?违反民众希望的事还很多,民怎能安呢?没有美德却强争诸侯,拿什么来和众?乘人之危丽为己利,改人之乱两为己安,乘晋师危乱攻而胜之以为楚荣,拿什么来丰财?用武有七项美德,我对晋国用兵却没有一项美德,用什么来告示子孙后代?还是给楚国的先君修建宗庙,把服郑胜晋之事告予先君罢了i用武不是我要追求的事。
  古代英明的帝王,征讨不事王命而肆意作乱的人,捕杀那些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而用土封盖其尸骸,把它作为被人责笑的最大耻辱,然后在这里封土埋葬起造京观,用来惩戒邪恶。
  现在晋国没有罪过,而晋民都能尽忠,为囤君的命令效死,又用什么作为京观来示戒呢?”楚王在河上祭祀了河神,起造了先君的宗庙s把楚国服郑胜晋之事告予先君,然后班师回国。
  《逸周书》卷二
  武称解第六:
  大国大国不失其威,小国不失其卑。敌国不失其权。险伐夷,并小夺乱,□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贤者辅之,乱者取之,作者劝之,怠者沮之,恐者惧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美男破老,美女破舌少。淫图破□,淫巧破时,淫乐破正,淫言破义,武之毁也。主
  赦其赦其众,遂其咎,抚其□,助其囊,武之闲也。饵敌以分,而照其储,以伐辅德,追时之权,武之尚也。春违其农,秋伐其穑,夏取其麦,冬寒其衣服,春秋欲舒,冬夏欲亟,武之时也。长胜短,轻胜重,直胜曲,众胜寡,强胜弱,饱胜觊,肃胜怒,先胜后,疾胜迟,武之胜也。
  追戎追戎无恪,穷寇不格,力倦气竭,乃易克,武之追也。既胜人,举旗以号令,命吏禁掠,无取侵暴,爵位不谦,田宅不亏,各宁其亲,民服如合,武之抚也。百姓咸骨,偃兵兴德,夷厥险阻,以毁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之定也。
  大武解第八:
  武有武有六制:政、攻、侵、伐、搏、战。善政不攻,善攻不侵,善侵不伐,善伐不搏,善搏不战。
  武姓一、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故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所载,夏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姓。
  3、出自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
  ①出自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
  ②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谥号为氏,亦称武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破寰碎宇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