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夏牧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深山夏牧场
作者:李娟
ISBN:9787508674087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自序
多年来我一直在机关上班,并不像绝大多数读者所认为的那样恣意地生活在草原上。而我的前三本书《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阿勒泰的角落》与《我的阿勒泰》也是在循规蹈矩的工作之余写成的,我笔下的阿勒泰,是对记忆的临摹,也是心里的渴望。但是从2007年开始,一切有所改变。
2007年春天,我离开办公室,进入扎克拜妈妈一家生活。2008年,我存够了五千块钱,便辞了职,到江南一带打工、恋爱、生活。同时开始忆述那段日子,一边写一边发表,大约用了三年多时间。从一开始,我就将这些文字命名为《羊道》。最初,有对羊——或者是依附羊而生存的牧人们——的节制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但写到后来,态度渐渐复杂了,便放弃了判断和驾驭,只剩对此种生活方式诚实的描述,并通过这场描述,点滴获知,逐渐释怀。因此,对我来说,这场写作颇具意义。它不但为我积累出眼下的四十万字,更是自己的一次深刻体验和重要成长。等这些文字差不多全结束时,仍停不下来,感到有更多的东西萌动不止。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关于他们的文字也堆积如山,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生产方式、住居习俗、传统器具、文化、音乐……可是,知道了这些,又和一无所知有什么区别呢?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于是,我深深地克制自我,顺从扎克拜妈妈家既有的生活秩序,蹑手蹑脚地生活于其间,不敢有所惊动,甚至不敢轻易地拍取一张照片。希望能借此被接受,被喜爱,并为我袒露事实。我大约做到了,可还是觉得做得远远不够。
由于字数的原因,《羊道》分成三本书出版,恰好其内容也是较为完整、独立的三部分,时间顺序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这三本书各围绕扎克拜妈妈家迁徙之路上的一块牧场,展示着我所看所感的一切。想到能向许多陌生的人们呈现这些文字,真的非常高兴。又想到卡西那些寂静微弱的梦想和幸福,它们本如浩茫山野里的一片草叶般春荣秋败,梦了无痕。而我碰巧路过,又以文字记取,大声说出,使之独一无二。实在觉得这不是卡西的幸运,而是我的幸运。
最后感谢所有宽容耐心地读我、待我的人们,谢谢你们的温柔与善意。我何其有幸。
李娟
2012年6月
林海孤岛
我家的录音机一放起歌来就没日没夜的,终于有一天坏掉了。我非常高兴,这下每天晚上可以早点儿睡觉了吧。以前每天睡觉前,兄妹俩都会听老半天。等他们睡着了,我还得爬起来去关掉。
但很快发现,爷爷家那边也总是没日没夜地放歌。而且爷爷家的录音机比我家的大,比我家的贵,一定不容易坏。
在吾塞,我们和爷爷家的毡房扎在同一个山顶上,相距几十步,两家毡房边各有一小间使用了很多年的小木屋。各自的小木屋和毡房外都以木头栏杆围了一个小小的院子,防止牛羊靠近,偷吃晾晒在院子里的奶制品。两个院子之间的空地上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是这山顶上唯一的一棵树,曾被雷电击打过,一大半树身都烧得焦煳,另一半却异常旺壮,长得乱七八糟,像平原地区的树那样拼命分杈,都快长成球形了,而其他松树都是塔形的。这棵树是孩子们(那时,海拉提家收养的两个男孩放暑假了,也来到了吾塞)和猫咪的天堂,大家整天爬上爬下,叽叽喳喳。树上还挂了一架简陋的秋千。当孩子们都不在的时候,秋千深深地静止,分外孤独。而当穿红衣的加依娜高高地荡起秋千,在林海上空来回穿梭时,那情景却更为孤独。隔着空谷,对面的大山绿意苍茫,羊道整齐、深刻。背阴面的森林在山顶显露出曲曲折折的一线浓重墨痕。
吾塞已经靠近阿尔泰山脉的主山脊了。由于地势太高,森林蔓生到一定海拔高度就停了下来。站在山顶空地往北方看,与视线平齐的群山从林海中一一隆起,一面又一面巨大的绿色坡体坦荡荡地倾斜在蓝天下,山巅堆满闪亮的积雪。但是,哪怕是那么高的地方,也会动人地扎停一座雪白的毡房。有的坡体上还会悬挂一条软绵绵的小路,在视野中几乎以垂直的角度通往山巅。真是奇怪,如果要翻山的话何苦爬那么高,从一旁的山侧垭口处绕过去不就得了?
住得高,固然心旷神怡,取水就成了麻烦事,得到东南面山脚下的沼泽中挑水。山又高又陡,为了省力,只能走大大的“之”字形路线。在吾塞,我很快就学会了用扁担挑水,但技术实在一般。爬坡的时候,前后不稳,两只桶像跷跷板一样上下摇晃。加之拐弯处难免磕磕碰碰,中途放下桶休息时(全是坡路,很难找到一处能放稳桶的平地)也会发生点儿小意外,于是等爬到山顶,桶中水位线总是会降低十公分。真丢人,还不如十岁的男孩吾纳孜艾。
提到水,得提一下漏勺。每当我在沼泽边用水瓢舀水时都特别思念漏勺。要是舀水时用它过滤一遍的话,该多安全……
吾塞的水源在陡峭的山脚下,没有泉,只有一大片沼泽,渗出一道细细的水流,流向更低的山谷。沼泽边浮着一截粗大的朽木,木头旁挖了一个坑,漫出一汪清水。取水时,我就踩在浮木上弯下腰用水瓢一瓢一瓢舀水。水面窄小,就比脸盆宽一些,深度顶多三十公分,一眼看去很清澈。正因为太清了,水中各种各样的悬浮物——枯草啊,泥团啊,腻乎乎的泡沫状苔藓、雾状的菌生物、泡得只剩空壳的死虫子、长满绿苔的死蜘蛛……都看得一清二楚。我敢打赌,我还看到了正处在进化初级阶段的单细胞生物。当然,这些东西都没毒,也不难吃,就是看在眼里令人怪不舒服的。不过等水煮好了又是另一码事,烧开的水沸腾又激动,它忘记了一切,不带丝毫阴影。
我们的木头房子虽然低矮,却不显窝囊,一根根足球粗细的圆木垒得整整齐齐,屋顶平整又结实。别看搭法简单,略显笨拙,但在深山里盖起这样一个小木屋可真不容易。毕竟建筑工具只有斧头和小刀,连锯子都没有。况且还特意修了门槛和屋檐,用心开凿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朝南小窗。爷爷家的木屋也挖有窗户,还蒙了层塑料纸。我家则蒙了一块浅蓝色的布,照样亮堂堂。
为了防雨,房顶上培着厚厚的土层。风吹来了种子,上面便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深山夏牧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