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时代的赛先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江晓原谈末世预言
江晓原
电影《2012》的上映,使得那个古老的玛雅预言突然成为最近报纸娱乐版的热门话题。而在网络上,2012年12月21日这个日期所掀起的狂潮,早已远远超过1999年之前人们对诺查丹玛斯预言的讨论。吞噬一切的地震、冲天而起的岩浆、一英里高的巨浪,电影里这些怵目惊心的场景真的会出现吗?记者走访了天文学和科学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请他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谈谈对末世预言的看法。
这两年有关2012世界末日的讨论越来越多,特别是西方国家,有很多相关的图书和网站,还拍了电影,最近上映的《2012》就是这个题材的。世界末日是可以预测的么?
江晓原:我手里就有三部电影,都是以2012世界末日为主题的。其中有一部和刚上映的这一部类似,这个电影没有机会上大银幕,直接发行了录像带。里面就讲到玛雅的长历法预言了2012年世界末日。
其实它们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影片中末日的原因不一样。比方说,刚才我说的那个叫《2012:毁灭日》的电影,它想象的是,因为地球自转停下来了,就末日了。《2012:超新星》是想象有一颗超新星爆发,巨大的能量要摧毁地球了。现在刚上映的这部电影,讲地球磁极要倒转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的思路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末世来临的具体原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原因一般会被编得有点科学性,但这个末日的说法本身是毫无科学性的。
好莱坞似乎特别迷恋人类末日这个话题。
江晓原:在西方,直接以2012年12月21日这个日子作为末世的电影,仅我现在所知起码已经有四部了。2012.12.21这个日子本身就有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一定有一部分喜欢神秘主义的人把这个东西信以为真。而且不管他们信不信,至少这个东西在西方是比较流行的,它已经变成了大众文化中的一部分。那些拍幻想电影的编剧、导演、制片人总是想要在这种神秘主义的东西里寻找思想资源,所以他们找到了这个末世预言的话题。
但是,他们做电影的时候,都只是拿它当思想资源。实际上,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是灾难片。他们只是给这个灾难的预言披上一件末世的外衣,再给造成这个灾难的原因披上一件科学的外衣,但它的主题并不在这个科学上,而在于灾难。这些末日预言的电影,总是出现巨大的灾难,巨大的灾难是好莱坞喜欢的电影。说它迷恋末世的话题,不如说它喜欢灾难片。
灾难片有两点好处:一是灾难片总是能用特效刺激人。我们比灾难片拍得好不好,总是要比你拍出来的场面是不是具有冲击力、震撼力。比如《后天》,我们就认为很成功,很有震撼力,这样的挑战很容易刺激人不断做新的尝试。第二,灾难片还有一个好处,它总是可以考问人性。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各种劣根性就要暴露出来,所以就可以考问了。
这次上映的《2012》,本质上也是一个灾难片,它花了更大的功夫搞灾难片的两个要素。第一个是特效,上映之前网上出现的五分钟超长片花,里面的特效是超酷啊,因为电脑技术不断地在发展,比起几年前的就能好很多。第二呢,考问人性,现在这个《2012》里当然也考问人性。它是说,制造了一个方舟(这次居然是“中国制造”!),好躲过灾难,保存人类的精英,但是谁能进那个方舟呢?其实这种考问已经老套了,以前的另一个科幻灾难片里早就用过了,那个影片叫做《深度撞击》(Deep Impact,1998),说有一颗小行星要撞地球了,美国就造了一个地下掩体,就是方舟,让他们指定的精英人士可以逃进去,剩下的位置呢,在全民中抽签,抽到的人进去,抽不到的就在外面等死,这也是考问人性。比如两个人相爱,一个抽到了,一个没抽到,怎么办?等等,这样就很容易考问人性。你设置一个灾难之后,你可以从多方面考问人性。
不光是好莱坞,西方历史上一直都有人热衷于世界末日的话题,而中国人就挺鄙夷“杞人忧天”的。
江晓原:对,预言末日这个事情在西方是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三个背景原因:
一个是宗教情怀。宗教情怀就总是让人更愿意讨论救世、末日、重生之类的主题,许多宗教色彩浓烈的作品都不外乎这三种主题。
第二个背景是,西方人比较普遍地相信文明是一次次繁荣了又毁灭,再重新繁荣又再毁灭。这种周期性的文明观在他们那边是相当普遍的,这和我们这边所相信的,特别是近几十年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一种直线发展的文明观不一样。我们认为文明从初级到高级,无限地往前发展,而他们是一个循环的观念。
第三个背景是,总是有人对社会不满的嘛。喜欢讲末世的人,大多是对当下社会不满的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太丑恶了,充满罪恶,它理应被毁灭,所以他们呼唤着上帝快把它毁灭吧。
这样的三个背景,其中前面两个背景是我们中国人不具备的,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也不具备这些。关于文明周期性的观念,在印度传来的佛教中倒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这一点并没有成为佛教本土化之后,我们中国人普遍接受的东西。所以前面两个背景,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都是缺乏的。
对当下社会不满的人当然是有的,任何时代都有,但是,如果没有前面两个背景的话,就不会有第三个背景。这些对社会不满的人,就会从思想上找别的出路,比方说,呼唤一次革命,来改变社会状态;或者是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逆来顺受,争取让自己过一个还算过得去的人生,这也是一种出路。因为你没有宗教情怀,没有文明周期论,你就不会呼唤一个末世的到来,来改变这个世界。实际上,呼唤革命或者是逆来顺受,显然是更现实的,比呼唤那个末世要现实多了嘛。
您能否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谈谈末世预言?
江晓原:在西方有这样一种传统,或者说这样一种思维习惯,他们觉得那些预言未来的东西,它如果预言到某个地方就中断,通常这个地方是有特殊意义的。
比方说在星占学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开普勒给瓦伦斯坦因算命,瓦伦斯坦因是当时的一个贵族,掌握着兵权,非常厉害,后来被人行刺死掉了。他年轻的时候叫开普勒替他算命,他们算命是依据他出生时候的算命天宫图(horoscope),就是五大行星和日月在黄道十二宫位置的图。
那个时候流行,大人物找人算命都是匿名的,如果你是开普勒,我托朋友给你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参数,你通过计算画出此人的算命天宫图,你帮我算一算这个人怎么样。开普勒就 ............

书籍插图:
书籍《流言时代的赛先生 》 - 插图1
书籍《流言时代的赛先生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流言时代的赛先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