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 在看 看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想看 在看 看过
作者:[美]布莱恩·赫特
译者:宋琦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521722611
序言
一切始于我家的婴儿监控器。构思这本书之前的几个月,我和妻子买了一个可接入互联网的摄像头,用来监控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的睡眠情况。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任何一台移动设备上查看他的状态——要是我俩去最爱的泰国餐馆吃饭,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要是我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以在平板电脑上查看——他总在那里,出现在绿黑两色、画面颗粒感明显的屏幕上,小屁股撅着,像个卡通宝宝一样,呼吸轻柔,小身板儿起落有致。如果把镜头旋转180度,整个房间便尽收眼底;要是把镜头拉近到他的脸上,放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两只巨大的鼻孔,微微张开,还有他张大的小嘴。看过他之后,我们会继续享用美味素春卷,继续看电视上放的随便什么节目。看见他就是安慰。能看着他说明他很安全。
我把摄像头的事告诉了邻居——小说家,也是这本小说集的作者之一,阿莉克西斯·兰多——她问我我儿子能不能看到摄像头。他知道自己正被人看着吗?
当时我们正在公园里,推着孩子们荡秋千。
我告诉她摄像头放在婴儿床旁边的桌子上,距离他的脸只有几英寸。“我们可不是在监视他。”我说。
可是兰多的疑问却一直盘旋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们是在监视儿子吗?他知不知道有个摄像头在他睡觉的时候一直对着他?那时他六个月大,刚刚学会爬,而且永远都只会向后倒着爬。我觉得他应该不知道摄像头的存在。再说,就算他知道了又怎样?
我满不在乎地耸耸肩,继续推着儿子荡秋千。
快点儿适应吧,小伙子。被监视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都被监视着。听到这个事实,大家无动于衷的反应还挺让人震惊的。可是,自从爱德华·斯诺登在2013年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规模空前、秘密实施的监视计划之后,我们就被铺天盖地的类似报道淹没——似乎每周都会有新的爆料——原来,我们本以为非常隐私的个人生活早就处于某种监视和审查之下了。上周,英国《卫报》报道了英国情报机关居然监听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谈话,而这些谈话本受法律保护不予公开。上上周,《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邮政总局居然经常让执法机关偷偷检查我们的邮件。自斯诺登爆料之后,我们就已明了,后9·11时代的美国政府及其盟友早就在偷看我们的邮件,偷听我们的电话,实时监控我们在网络上的一切行为——脸书上发的帖子,谷歌的搜索记录,发送的即时信息,玩魔兽世界时的游戏会话,等等等等。什么隐私都别想有,一切都无处遁形。
听到这些被监视的消息,我们的反应是……
……愤怒一阵子……
……写篇专栏文章发泄一下愤慨……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一起耸耸肩而已。
也许,我们对这些消息反应平静,是因为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说到底,他们偷窥到的隐私,我们早就主动拱手送上了。脸书、推特、照片分享——自社交媒体出现,甚至可以说,早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彼此之间的看与被看之中不亦乐乎,比任何政府部门都要尽责。
信息技术当然帮了大忙。据皮尤研究估计,人类现在每个月花在脸书上的时间达到7 000亿分钟。可是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贵族们为了得到一幅能公开展示的肖像画,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摆出各种姿势让人临摹才行。被人关注意义重大,一直以来都是如此——所以,有意思的是,“status”这个词用在社交网络中,表示“状态”,同时,这个词又有“身份和地位”的意思。因为“status”和社交网络的内涵如此契合,所以用这个词可绝不是巧合使然:你越关注我,我的地位就越高。
观察者的行为会影响被观察的客体。这个道理我们似乎凭直觉都知道,而且也已经过科学证实。在电子显微镜下,光子会从波变成粒子。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悖论叫“薛定谔的猫”也强调了观察者的作用。
如果知道有人在看着我们,我们的行为就会与平日不同,表现也会异于往常。就算以为有人在看着我们,行为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圆形监狱”(Panopticon)的逻辑。在那个圆形全景的监狱里,所有犯人都逃不过狱卒的监视。
这本书想要探讨一下这个监控无处不在的社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睡眠中的婴孩被摄像头监控着,婴孩的行为发生改变了吗?无处不在却又无可捉摸的旁观者如何能够改变本来的我们?德尔斐神庙门楣上刻的箴言说“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对这句话可以这样阐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乎外人的看法和旁人的评价,不要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可是假使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和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融为一体、难解难分时,我们该如何自处?身处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个体自我又如何实现?
我决定通过小说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选择小说的原因不是因为从小说中我们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或者说权威的答案——好的小说恰恰不会给我们这些——而是因为小说给我们提供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探究真相。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记录、查证、推测、细究、判断和观察这个世界。小说,给我们带来了另类的监视技术。通过阅读小说,我们能更清晰理性地看待眼前的世界——神游异国他乡,认识不一样的人,经历别样的生活。可是,最精彩的小说带给我们的绝不止于此。优秀的小说帮助我们发掘未知的自己和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我,那个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自我,那个我们还不了解的自我。我们通过阅读小说感受世界,也感受内心。
跟作家们约稿,请他们提供有关监视题材的小说时,我只提了一条原则作为参考:形式多样,想象力丰富。我可以接受“取材于真人真事”的故事,场景设定在遥远未来的故事,也喜欢场景设定在不远将来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故事也可以。结果让我惊喜。不是因为这些故事全都精彩绝伦,也不是因为这些故事全部深入探讨了主题——我已经预料到这些故事个个精彩,也知道作者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完成任务。这些故事有与政治相关的,也有无关政治的,有伦理道德的,有警世告诫的,有现实主义的,也有实验性的,各种“类型”小说——科幻,历史,黑暗。有些小说的作者早已为读者所熟知,有些小说的作者即将为大众所了解,这些作者的作品都应该出现在大家的“阅读清单”中,因为他们会是文坛的“明日之星”。让我欣喜的是,虽然 ............

书籍插图:
书籍《想看 在看 看过》 - 插图1
书籍《想看 在看 看过》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想看 在看 看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