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科学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清代女科学家
沈雨梧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让阅读更美好
Enrich Your Reading Experience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清代女科学家/沈雨梧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5
ISBN 978-7-5338-8976-0
Ⅰ.(1)清… Ⅱ.(1)沈… Ⅲ.(1)女性-科学家-生平事迹-中国-清代 Ⅳ.(1)K82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52836号
书 名:清代女科学家
作 者:沈雨梧 著
责任编辑:王 华 王 强
责任校对:徐海娟
制 作: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字 数:178万
版 次:2011年5月第1版
版 本:1.00
ISBN:978-7-5338-8976-0
目 录
前言
青年科学家王贞仪
王锡蕙与她的《树百算学》
敢于向数学权威挑战的劳
能捉老鼠的“木猫”的制造者王慧姑
闻名长江三角洲的“丁娘子布”
生产“高丽布”的殷氏女
制造小巧玲珑自鸣钟的孙细娘
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蒙医娜仁·阿伯
青年江熹的数学研究
造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家黄履
妇科名医顾鬘云
江蕙和她的《心香阁考定二十四气中星图》
才华卓越的著名中医曾懿
眼科专家彭医妇
精通儿科的安徽医师蒋氏、方氏
名医郭琬母亲吴氏、妻子毛氏的祖传《牡丹十三方》
清代第一位女西医金雅妹
上海伯特利医院院长石美玉
精习医术、充满爱心、为民治病的康爱德
主持福州马可爱医院的柯金英
终身服务医疗事业的张竹君
天津女医院掌门人曹丽云
天津女医院院长丁懋英
首创子宫外孕自体输血术的梁毅文
参加辛亥革命的女医师梁焕真
清末妇产科专家谢爱琼
广州市民称道的好西医罗秀云
热心培养护理人才的廖月琴
附传:开创广州女医院的富玛利
附录一:清代女科学家科研成果统计简表
附录二:清代女科学家首创品牌和中国女界第一统计简表
附录三:各种辞典收入清代女科学家统计简表
附录四:没有收入本书正传的清代女科学家
附录五:有关清代自然科学的人与事
论徐锡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论太平天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论陈淏子的《花镜》
戴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关于编纂清史体裁体例的一点想法
附录六:外国人记载的清代劳动妇女的科技发明与创造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序
王冰
浙江师范大学沈雨梧教授所著的《清代女科学家》一书,是继《清代科学家》之后的又一力作。这两部书勾画出了清代中国科学技术领域中众多杰出人物详细而生动的图景。
沈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清代的科技人物。他经数十年的辛勤努力,发掘和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又在参考中外报章杂志的记述以及吸收前辈和今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清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成就贡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论述。历来对于女性科技人物,记载甚少,研究缺乏,专著尤为罕见。《清代女科学家》一书史料翔实、图文并茂,书中不乏作者的新见解、新结论。这是一部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女性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传记著作,值得一读。
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文明发展,无论如何是与妇女的科技活动分不开的。但是在20世纪之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关于女性科技人物及其活动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这深刻反映出尽管妇女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在古代和近代,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尤其由于地位低下和缺乏应有的教育,致使她们极少甚至不能参与科技活动,因此大多默默无闻,聪明才智被埋没。根据中国现存的史籍可知,记载古代数千年间与科技活动有关的妇女不过数十人。这种情形在世界范围也大略如此,并非中国所特有。时至清代,史籍中关于女性科技活动事迹的记述,仍然极其简略而零星。
清代女性在科技领域稍有成就者,大多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王贞仪、江熹、王锡蕙、黄履、江蕙等杰出女性,生长在较为开明的文人学者家庭,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父兄等人学术研究的影响,喜爱读书、勤于钻研。她们涉足中国传统科学最发达的天文历算领域,“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王贞仪:《德风亭初集•诗》),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受到世人的称颂。又如曾懿、程公礼孙媳方氏等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她们继承家学,悬壶济世,在中国传统的医学领域,得到“女先生胜过男先生”的美誉。
然而,清代绝大多数女性无缘接受教育和参与科技活动。她们大多在日常劳作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干,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在女性较多从事的纺织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丁娘子、殷氏女,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千千万万妇女的代表。她们在史籍中,或者仅有姓而无名,或者甚至无姓无名,但是她们通过辛勤劳动织出了享誉世界的“飞花布”、“高丽布”、“紫花布”等等,繁荣了当时的经济,推动了贸易的发展,其贡献足以彪炳千秋。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妇女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的状况才开始改变。清末已有数位女性——金雅妹、柯金英、石美玉、康爱德,在国外接受近代医学教育,并学成归国服务于社会。她们或被来华传教士收养,或出身于基督教徒家庭,自幼在教会学校读书,清末赴国外留学。这在当时极为罕见。这几位最早接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女性,在中国近代医学的初创阶段贡献卓著。她们之所以有所作为,除了个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她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极不同于当时的一般女子。这也说明,妇女一旦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她们完全可以取得和男子一样出色的成绩。
总体而言,清代妇女的生活范围十分有限,参与社会活动也受到种种制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文明的进步,到清末民初,女性参与社会和科技活动的程度有明显的提高。和世界其他国家妇女一样,中国妇女唯有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潜力、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才能在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谋求真正的平等和自身的发展。
沈雨梧教授邀我为《清代女科学家》一书作序,辞之再三,不允。事实上,本人关于女性科技人物的生平业绩以及中国妇女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研究很有限。为该书作序,实非本人能力所逮。以上文字是我阅读该书清样之后的一些感想和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清代女科学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