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外_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梁建国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
ISBN 978-7-5161-7940-6
Ⅰ.①朝… Ⅱ.①梁… Ⅲ.①社会生活-历史-研究-中国-北宋 Ⅳ.①D69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70445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郭鹏
责任校对 张艳萍
责任印制 李寡寡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金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6年7月第1版
印次 2016年7月第1次印刷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3.125
插页 2
字数 351千字
纸书定价 4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北宋东京图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篇章安排
第一章 拜谒
第一节 “崇饰纸笔以希称誉”——行卷与投贽
第二节 “邀结势援以干荐举”——干谒与谒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走访
第一节 “竹门容大马,金络照诸邻”——京城社会的融入
第二节 “望君频访我,不必待书招”——休闲与文学空间
第三节 “高会良难得,危言岂易行”——士人走访与党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宴饮
第一节 “太平谁谓全无象,寓在群仙把酒时”——公共空间的宴饮
第二节 “华堂高宴卜良宵,宾客当筵半珥貂”——士人宅第的宴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雅集
第一节 “四方宾客坐华堂”——戚里之家的奢华
第二节 “观书已毕复观画”——书香门第的清雅
第三节 “冠盖城南忆高会”——功臣之后的余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送别
第一节 “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日常性私人送别
第二节 “荣动中外,光震都国”——群体性公共送别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朝堂内外与士人活动
二 士人交游与都市空间
三 都市生活与社会融入
附录:北宋东京宅园位置考
参考文献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云: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1]
这段话颇有层次地描绘了地方士人初到京城的心理体验。他们对于帝都气象的最直观印象是“天子宫阙之壮”、“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这些景观是地方州县所无法比拟的。随后拜会文坛领袖欧阳修,结识其众门生,切身感受到名公巨卿、贤士大夫们的雍容气度及其蕴藉的人文氛围。一座城市,不仅包括各种凝固的建筑,更离不开其中活动的人群。人际交往不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生存需要,也是城市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鉴于士人群体在宋代政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丰富的相关史料,本书选择士人的交游作为探讨的主要对象。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士人”、“士大夫”等概念有过许多讨论,对此笔者不拟过多涉及。一般来说,士人是指古代社会的“书生”或“读书人”。在本书的特定背景下,我们把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与文化背景、参加过科举考试(“业进士”、“举进士”)或曾出仕做官(特别是文官)的这批人物皆归为士人。
[2]

士大夫基本涵括士人的以上特征,但强调的是政治身份和政治等级,其基本要点是作为知识载体的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是士人和官僚相结合的产物。
[3]
学术界普遍认为,北宋士人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赵宋朝廷是一个典型的文官政府,其权力结构是以广大的庶族士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其参政议政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
[4]

可以说,宋代为士人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和士大夫政治文化相当发达的时代,士人的活动无疑构成宋代历史的核心内容之一。
[5]
学界以往对于士人社会的研究,多是侧重于他们在朝堂之内的重大政治行为,毕竟这些内容会直接影响到朝政大纲、时代走势。一个时代的氛围之造就,虽然无法脱离朝堂这一核心,但东京士人的活动性质及整体社会气氛,则更多取决于朝堂之外的诸多因素,比如家世背景、文化教育、仕宦阅历以及情趣抱负,等等。士人的完整生存状态并不仅限于朝堂之内,士人在朝堂之外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交游即为士人在朝堂之外的重要活动。
学界以往在讨论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时,也曾注意到人际关系的因素对于朝堂事务的影响。不过,其研究依然是立足于朝堂之内,所关注的多是重大事件中所凸显的人际关系的客观结果,而对于此前这些关系如何生成的过程还少有研究。正如吾师邓小南先生所指出,在以往过分关注“宏大叙事”的抽象概括方式下,曾经有意无意地筛漏掉许多活生生的行为,遗失了无数宝贵的历史信息
[6]

。还有学者指出,史学研究往往侧重于事件,侧重于个体和机构的动机,而处于长时段中的那些不那么具有个性特征的过程和结构似乎完全被忽略了。
[7]
近年来,有学者倡导历史研究的方式由过去的“事件史”转向“事件路径”,将关注对象从事件本身转向事件背后的社会制度、关系和结构,将事件定位为一种研究视角、切入点。
[8]

实际上,历史乃绵延、持续的过程,重大事件并非历史的全部,其爆发往往是众多细小因素的日积月累,最终得以促成。具体到某一历史事件,其背后往往伴生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各种社会关系从生成、维系到发挥作用,正是通过看似平淡琐细的日常交游得以实现。
本书所讨论的“交游”即为一种广义上的人际关系之互动。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士人,他们依托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士人社会的发展,也是各种社会关系不断生成、积累与丰富的过程。士人的交游对象包括各种层次的社会群体,但本书主要着眼于士人与士人之间的交游,这其中既包括朋友之间的游从,亦包括与权贵的交结。学界以往对于宋代士人及 ............

书籍插图:
书籍《朝堂之外_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 插图1
书籍《朝堂之外_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朝堂之外_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