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亦江湖_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汪兆骞著.—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1
ISBN 978-7-5143-4119-5
Ⅰ.①文… Ⅱ.①汪… Ⅲ.①知识分子-生平事迹-中国-民国 Ⅳ.①K8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44005号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作  者
 汪兆骞
责任编辑
 张 霆 姚冬霞
出版发行
 现代出版社
通讯地址
 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
邮政编码
 100011
电  话
 010-64267325 64245264(传真)
网  址
 www.1980xd.com
电子邮箱
 xiandai@vip.sina.com
印  刷
 三河市南阳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20
版  次
 2016年1月第1版 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43-4119-5
定  价
 45.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目录
“急先锋”与“乘势英雄”——胡适与鲁迅
当年四海说陈胡——胡适与陈独秀
“带着兰花草”与《青春》相约——胡适与李大钊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
“看风格,要看这些地方”——刘文典与胡适
梦非梦,花非花——废名与周作人
战士和书生——闻一多与梁实秋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徐懋庸与鲁迅
讷讷向人锋敛芒——朱自清与叶圣陶
爱我园林想落晖——林语堂与鲁迅、胡适、赛珍珠
小脚与西服——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漫将毁誉付东风——张爱玲与苏青
“姑且试试也可以”——冯雪峰与鲁迅
“跳出四条汉子”——周扬与鲁迅
“刑天”遭遇“棍子”——胡风与周扬
“武将军”惜败“文化沙皇”——丁玲与周扬
“正直的人”,“毒辣的鬼”——冯雪峰与周扬
无法远避的政治风尘——郭沫若与沈从文
也是“一块砖头”——丁玲与沈从文
一生不愿提鲁迅——钱锺书与杨绛
马缨花发半城红——俞平伯与何其芳
双鬓终应老是非——吴祖光与吕恩、新凤霞
去年残叶太分明——汪曾祺与沈从文、老舍
“急先锋”与“乘势英雄”
——胡适与鲁迅
胡适
(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旧时代的最后一位终结者和新时代的最初一位先知。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哲学家杜威高徒。1917年受北京大学之邀归国任教授,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最早举起新文化运动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领导一代知识青年与前进的思想界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文化时代。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对学术界颇有影响。先后出版《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水浒传考证》《红楼梦考证》等巨著,其在哲学、文学、文学研究诸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学者。
1938年,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大使,积极宣传抗战。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再回北京大学,任校长。1948年去美国,后又到台湾,1962年病逝。
鲁迅
(1881—1936),思想家,文学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入南京水师学堂、路矿学堂求学。1902年赴日本留学,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爱好拜伦、裴多菲等人诗作,从此致力于文学工作,借以改变国民精神。后受革命影响,参加光复会。1909年归国后,
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等校任教。1911年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1926年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讲师、教授。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为中国白话小说奠定基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1927年,他放弃进化论思想,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进行坚决斗争,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民主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其一生作品很多。辑录逸书、校订典籍,颇有成绩,有三十三卷《鲁迅大全集》。
匆匆百年过去,胡适和鲁迅早已殂谢,但其流风余韵犹系纸墨之间,每每追念,感慨系之。关于他们的种种纷争,也意味深长。
1917年伊始,陈独秀将胡适从美国寄来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编发在他主办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作为策应,陈独秀也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二人共同高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翻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页。
陈独秀对胡适向旧文化“发难的口号”(郑振铎语)《文学改良刍议》,评价甚高,称之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声”。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举义旗之急先锋则吾友胡适。”(《文学革命论》)
对此,胡适则很自谦,也很客观地说,自己“历史癖太深,故不配做革命的事业。文学革命的进行,最重要的急先锋是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并说如果没有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坚决态度,“文学革命至少还须经过十年的讨论与尝试”(《五十年
来中国文学》)。
胡陈二位,虚怀若谷,毫无虚伪的客套,皆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其胸襟已超出一介书生的高尚,而具有“人与文化”的历史内容。
鲁迅虽不是首举义旗者,却是遵“文化革命”、“白话文运动前驱者”的命令而创作文学的乘势英雄。正是有了鲁迅白话文的文学实践,我们民族文学的面貌、气象、精神、灵魂,才从此焕然一新。
鲁迅对胡适和陈独秀是充满敬意的。他声称白话文以前的中国,因文言而僵死,中国人处于既聋且哑的文化状态下,是“无声的中国”,而有了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才使中国变成“有声的中国”。他在《二十四孝图》中说,“只要对于白话文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表明了倾尽全力与胡适等捍卫新文化运动的决心。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三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 ............

书籍插图:
书籍《文坛亦江湖_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 插图1
书籍《文坛亦江湖_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坛亦江湖_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