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6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 权 信 息
书名:我遇到你
作者:敬一丹
版式设计:任艳 祁鸣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ISBN:9787535479914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与《焦点访谈》同行20年。
这只著名的大眼睛,关注着纷繁世界,寓意监督、约束、创新、进步……
图1:朱镕基总理说,《焦点访谈》像一面镜子,照映出很多社会真实情况,现在农村老百姓和干部打交道有句口头语:“你听不听?不听,我们《焦点访谈》见!” 1998年10月7日,《焦点访谈》迎来朱总理。
图2:1997年,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72小时直播的四位总主持人。
图1:早期《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和最早的制片人孙玉胜。
图2:我们本来是同事,在这里相遇,却是三个身份:政协委员崔永元;人大代表敬一丹;记者柴静。
图3:连续15年的两会,我都是一边作为代表开会,一边作为记者报道。我用一个出席证,就可以省一个记者证,同事笑我:“大姐,你这是潜伏啊!”
四川越西大营盘村,又称麻风村。
凉山各个角落的麻风病人集中在这里进行康复治疗,病人康复以后,就留下安家落户,结婚生子,逐渐繁衍成一个村落。
麻风村的很多孩子从没走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
穿着校服的女孩和同学们,将是未来改变麻风村的一代。
图1:“我们这儿200口人,300条腿。”中越边境的云南文山,战争过后,百姓生活愈加困难。村庄周围遍布地雷,很多乡亲受到伤害。
图2:河北灾区严冬中的教室。孩子们包裹得严严实实,小姑娘在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图1: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月牙泉竟然存在了千百年,这是一个奇迹。专家告诉我们,人们曾经从月牙泉大规模抽水灌溉农田,致使南岸崩塌,泉眼堵塞。它就像一个少女,瞬间变得沧桑。该为泉哭,还是为人哭?
图2:直播中!这是广西灵渠,水在这里分手,一路奔向湘江,一路奔向漓江。凡是在江河湖海的汇合处,我总是莫名地激动,好像感受到血脉相连。
图3:长征路上的公益组。我们的任务是探访老红军。左二,公益组负责人刘宇,左三,小崔。
图1:2003年,在《电影传奇》里,小崔让我演警察。长影场工说:“敬大姐的眼神和《焦点访谈》里的一样一样的!”
图2:《电影传奇》里,我扮演《奇袭》中的阿妈妮,小崔扮演志愿军伤员。一看小崔,我就忍不住笑场。
图1:2015年两会期间,我在CCTV邂逅姚明。我介绍:“这是《焦点访谈》的演播室。”姚明说:“哦,肃然起敬。”
图2:在《感动中国》,笑的机会不多。
图3:“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需要反反复复修改七八次,字斟句酌,为的是准确、朴素、有文采,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013年冬,我去了南极。
在那里,好像时间和空间的感觉都变了。
远离日常状态,就很容易想很久以前的事,也想以后很久的事。在这样的时空感觉里,发呆,想事儿,似乎也比平时清楚些,超脱些。
再过一轮春夏秋冬,又一个春天到来时,我的生活就要告别一种状态了。退休,在不远的前面等着我。这等人生大事,值得在这一片清明的天地间想想。
职业生涯的几十年,算是最好的年华吧!我的职业留下很多东西让我回味。忙碌中,总是遇到陌生和新鲜,回头看,新闻又变成了历史。一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构成了经历,写满了年轮。
斗转星移的岁月,熙熙攘攘的世间,会遇到什么?得有多少恰好,得有多少偶然,才能遇到,这就是缘分。如果,不是那一年,那一天,遇到那样的人、那样的事,我也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沉淀下来的,都是我所珍视的各种遇到。这既是个人记忆,也带着时代的印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小结,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向我所遇到的一切致意。
于是,在南极的船上,我把这样一些念头写在船舱的航行日志上,那感觉,好像是拉开距离看一幅画,南极给了我一个角度,让我看得真切了。
职业生涯,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也许能算作自己的华彩乐章,也许是未来的另一种准备。
德雷克海峡的海浪溅起的浪花,瞬间消逝,新的浪又在涌动。过去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南极,似乎不能不想到人、生命、爱这样的命题。放眼望去,海天之间,很远很远。
01
“迟钝”,
也许成全了我
在职业生涯中赶上机遇真是幸运,我赶上了广播的高峰,又赶上了电视的高峰,还赶上了新闻节目的黄金时代,自然就有了难得的经历,也成就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那年月,广播、电视空白很多,创造空间很大,人也敢想敢干,在这片处女地里,阳光、水、种子、养料,都改变着人,成全着人。
这样的时间,这样的空间,我恰巧遇到了。
成全我的,当然有太多这样的外在因素,而我自己呢?
机缘
马年冬天,大雪节气到了。
微信里,央视新闻公众号《夜读·节气》栏目推出《大雪》,如同每一个节气一样。
手机里看微信,传来我读出的节气:
“大雪为十一月节,天大寒才有落地盈尺不可止的大雪……沟壑道路被扫平,新雪遍地,一脚没膝盖,一脚一雪窝,这才叫过瘾之大雪。”
声音是我的,内容是朱伟的。《三联生活周刊》朱伟的文字在《微读节气》这本书里,而这本书是朱伟的微博集锦,现在又通过微信“央视新闻”推出。
这个传播链挺有意思。
制作过程也挺有意思。央视新媒体找我,说要推出播音员主持人读诗,可以自选内容。我说,我来读节气吧。我喜欢节气,喜欢朱伟用微博谈节气的书。
从此,每个节气,我都是在“读”中过的。荷花开着,我读夏至,读秋分;荷叶残了,我读寒露,读霜降。节气,写得好美!出门看玉渊潭荷花,有了另一种眼光。
在复兴路11号老台拥挤的机房里面,是狭小的配音间。我和责编李伟每次在这里见面都如同接头一样,两人手里拿着同样的书,做这件事就是因为都喜欢节气,喜欢把这本书变成新媒体的方式与更多人分享。录音时,我们只是用这里隔音的环境,并不用话筒、调音台。我备稿,责编摆弄着他的手机。他点头,我对着手机开始读。
开始不太习惯,和话筒打交道这么多年,手机是不是不太专业啊?我一再问:行吗?真行吗?
年轻的责编笑笑,那意思好像是,新媒体的人就是这么任性,大姐呀,这就是今天的话筒啊!
自从十岁遇到话筒
50年前,我初识话筒,那年我10岁。
那时,我在哈尔滨国庆小学校。有一 ............

书籍插图:
书籍《我遇到你》 - 插图1
书籍《我遇到你》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遇到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