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的梦浮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苏枕书
现居日本京都。耽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已出版小说《相见欢》《连生》《阑珊》《再见,如果还会再见》《长相思》等,历史人物评传《一生负气成今日》等。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尘世的梦浮桥/苏枕书著.—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10
ISBN 978-7-5474-0434-8
Ⅰ.①尘… Ⅱ.①苏… Ⅲ.①人物–生平事迹–日本 Ⅳ.①K833.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38919号
责任编辑
韩 猛
装帧设计
宋晓明
主管部门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
社 址 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邮编 250001
电 话 总编室(0531)82098470
市场部(0531)82098479 82098476(传真)
网 址 http://www.hbcbs.com.cn
电子信箱 hbcb@sdpress.com.cn
印 刷
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规 格
148毫米×210毫米
8.25印张 150幅图 110千字
版 次
2011年10月第1版
印 次
2011年10月第1次印刷
印 数
1-7000
定 价
28.6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总编室联系调换。
建议图书分类:日本文化/文学
为枕书序
李长声
世有美女,也有才女,似乎美女多,而才女少。(这么说,好像才与美貌不可得兼似的,但也只顾这么说下去。)又似乎美女越来越多,而才女越来越少。这里所说的才女,犹如文人一词,意思多少有点古,指的是文才,让人想起李清照,想起《红楼梦》里的女孩和娘们,却难以想到有才女之称的苏枕书是八零后。她是八零后,所以“去年冬天,大雪过后,独往洛北金福寺探访芜村之墓”,她可以说“守园的老爷爷”,就别有一番眼光。写道:“守园的老爷爷不在窗前,要在廊下轻叩一柄竹槌,他才姗姗而至。在芭蕉庵前坐了很久,而后顺着指示牌到山中访墓。芜村的墓碑很容易找,门人月溪就葬在他旁边,石碑稍稍小一点,他们大概都不会感觉孤寂。”
枕书现下在京都留学,闲来写出这些柔美的文字。芭蕉、芜村酷爱且通晓中国文化,而枕书的笔调还带有日本俳味儿,他们更不会感觉孤寂罢。
京都跟东京不一样,东京是政治的,躁动,而京都静谧,是文化的。东京的文化也熏透了政治。京都骨子里是古代的,仿佛主要由女性体现的平安时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大都局限于东京,难免偏颇。枕书生活在京都,“来到落柿舍前”,“路过宇治的竹林”,“到梨木神社的染井旁汲水”,或者“沿着山道一直走下去”,或者“沿着御所的外墙一路走下去”,总那么相宜。发一声叹,也恰到好处。无须说,京都这座千年古都看上去古色古香,其实也现代化了,要真正看懂它的古,很需要点功底和工夫,尤其要谙熟中国的古代。我看京都常露怯,以为是日本的,却原来是中国原装,以为是中国的,却已经被日本改造或创造,简直要噤若寒蝉。枕书把知识、景致、情怀融为一体,这种笔法也是我一向追求的,如今却惟有感叹崔颢题诗在上头。甚而对她的才起了妒意,便归之为老天爷独怜的天才一类,聊以自慰,可她又分明写道:“小时候父母热衷培养我对汉语文学的兴趣,理由据说是高考恢复时他们最难应对的科目就是语文”。看她的文和画,我便往古里想,却又不曾想她专攻法学,如她自道,“始终只是一个外围的旁观者”,那么学成之后就要在法庭上逞三寸不烂之舌呀。不过,坐在朋友圈子里,天然一个八零后,还有点小玩闹呢。
国人蓦然回首似的写起日本来,已写了一百多年,似不妨分作四个阶段。最初是清末黄遵宪那一代,泱泱我大清被蕞尔小日本打败,太多了悲情,就此奠定写日本的主旋律。再是周作人那一代,无须赘言。三是抗战胜利后,大陆与日本几近断绝,但海峡有两岸,彼岸的台湾没断写日本。譬如自1947年驻日的中央社特派记者李嘉,1965至1969年写《日本专栏》,司马桑敦1954至1964年写东京通讯十年,老作家崔万秋撰写日本见闻记,惜乎这两年台港作家走俏大陆,却不见引进这些书。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人赴日如潮,写的人多了(不包括论文类写作),题目还是老题目,看谁能写出新意。评论家加藤周一说:“似乎锁国唤起文化的国际化,而开国唤起文化的地域闭锁性。”走出国门,人未必就国际化,也许反而自闭、固步于本国文化,像阿Q那样自负,不仅有条凳和葱丝的问题,“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却又笑话未庄乡下人没见过城里油煎大头鱼。虽然像散沙,但爱聚成堆,形成像冰箱一样的小圈子,把习以为常的民族性冷冻起来,甚而比国内更坚硬,有时被说是出国的比国内的更爱国。第四代悲情犹在,而且又增加或亮出功利性。读枕书的《尘世的梦浮桥》,忽觉得他们这一代,应算作第五代写日本,或许能摘下悲情的眼镜,裸眼看日本。
枕书笔下不时闪露的见识也是清新的,譬如关于樋口一叶,“如果生命再长一些”,枕书写道,“但至少,生命可以有更多可能。她会体验到更复杂的痛感,以及喜乐。会用平静、坦然、成熟的心态面对世上诸种纷繁,也许会写出更广阔的世界。”翻阅1930年代刊行的奥野信太郎著《北京杂记》,她说:“书中也有一些在看我看来颇觉刺眼的言论,不过若当成史料来读的话,这种矛盾感就会淡化很多。”
她十分喜爱《奥之细道》开篇的一段:“岁月为百代之过客,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也。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辔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行旅。”这是枕书的译文。翻译怕就怕周作人所说的“落俗”,这却是眼下国内翻译日文的通病。虽然只译了几句,却足以令我惊喜,《奥之细道》中文版就该是这个味道,不由地期待她译出全文,虽然已经有四五种译本。更多地翻译日本古典文学罢,能者多劳,功莫大焉。
枕书“乍着胆子学译”,在文中附带翻译了一些俳句,基本是周作人的路子,这路子大致为鲁迅主张的直译乃至硬译。周作人语言太老到,即便直或硬,也不见伤。时间之隔,枕书的语言当然比周氏更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尘世的梦浮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