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自序
美国有一档帮助穷人的电视节目,选定一户穷人家,一周内为他们建一栋崭新的漂亮房子,全新的家具,车库里都放上新车。一夜之间,梦想成真,就要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久之后,记者回访发现,很多受帮助的人把车和家具都卖了,换成了钱。甚至还有人因为付不起房子的财产税,生活比以前更显困顿了些。
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是类似的情节:出乎意料,但转念一想又合乎情理。这些故事是从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那里听来的,我记录并转述出来。虽然来自经济学家,但这些故事和税收利息国际贸易无关,都是日常生活,是柴米油盐的道理。拿虐待老人来说吧,子女不孝冷血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不管子女如何冷血,绝不会虐待家财万贯可以留大量遗产的老人。富有的老人,子女来探望的次数通常也要多一些,忙还是不忙,子女要算时间的成本和收益。久病床前无孝子,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经济学的道理。
本书很多文章取材于我2008年加入牛博网之后的博客内容。像旅行家们记录旅途中的奇闻轶事一样,我把自己在经济学领域里见过的或好玩或古怪的故事记录下来,如果你觉得有趣,那我的故事就算讲成功啦。也有些我自己在这旅程中的感悟,也一并记录了下来。
我感谢朋友罗永浩,没有牛博网这个平台,我不会写这些文章。我感谢编辑彭毅文和兄弟喻建欢,是他们促成了这本书。我感谢女友恬恬,没有她的照顾,我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本书,也感谢她对本书初稿的大量修改和润色。
书里的错误疏漏,我不是故意的,希望读者能批评指正,以后有机会再版时改进。
无情有理
据说人是理性动物。我至今仍在寻找支持这说法的证据。
──伯特兰·罗素
锦衣不夜行
有朋友劝我没事儿常回国看看,他的原话是:「人在美国而不常回中国走走,如锦衣夜行,不可取。」那是说,虽然现在海龟快比中华鳖精都多了,不稀罕了,但留洋经历多少还残留了点儿显摆价值。过去是海外吃了肉,回国见了人就想张大嘴剔牙,现在虽然不太好意思这么做了,但时不时捂着嘴打一两个无伤大雅的略带牛排味的饱嗝,嗓子眼儿里也还是有股满足感。
谁不爱炫耀呢?有点儿成就了,不搬出来显摆显摆,简直了无生趣。谁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如果甚至能摆出事实来证实这一点,那种满足感无以伦比。
要从炫耀中得到满足,需要几个条件。第一要件是炫耀目标得是你在乎的人。和陌生人瞎得瑟,没劲。可要是老同学聚会就大不同,若还能重遇当年暗恋的班花就更好了,当然前提是她有个窝囊老公。第二要件是目标群体中个体差异不能太大。老同学聚会,如果大家都中年危机正为房子和奶粉发愁呢,你就更容易金鸡独立些。但万一目标群体差异极大,有的被强拆殴打了,有的正忙着强拆殴打别人日进斗金呢,你就不好炫耀了,因为其中还有人比你强很多,你要得瑟的话白费功夫,别人眼皮都不往你这厢抬;也因为还有人远不如你到简直凄惨,你得瑟起来自己也感觉不太仁义,毕竟谁都不好意思和盲人炫耀视力。第三要件是你得有能炫耀的东西,而且得到这东西的成本不能太高;或者就算成本太高,也必须不能让别人知道。炫耀就是玩潇洒,就是玩「得来全不费工夫」,「踏破铁鞋无觅处」是摆不上台面儿的。
把这三个要件搞清楚了,就大概理解「炫耀」这件事儿了。
比如说青少年「奇装异服」哈韩哈日纹身打洞吧,这事儿据说叫「街头文化」,但本质还是炫耀,满足上述三个要件。第一,那身儿行头是给同学朋友看的,主要目的是为让他们赞叹,捎带着让爹妈老师不爽一下,不过是附属效果。第二,「狐朋狗友」们之间差别不能太大。你弄个黄头发,我就弄个绿的;你打一个洞,我就打一圈儿。但如果其中有人天天开着跑车,副驾上的妞天天换,偶尔还撞飞几个路人上上新闻,那我就没法炫耀了。第三,炫耀成本不能太高。为啥比的不过是身儿行头,不是跑车游艇呢?还不是因为穷。弄身儿好衣服穿双好鞋,勒紧裤腰带几个月也就行了,再进一步,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传统上,人们惯用「青春期逆反心理」来解释上述青少年的行为,这种解释没有内容。不过是想炫耀,不过是想与众不同,成年之后,心里的这股邪火和冲动就灭了?根本没有。但为何成年后的表现与青少年时期不同了呢?因为炫耀的环境和成本都变了。随着交际范围扩大,身边各类人五花八门,不再是当年都差不多的同学,现在拿什么东西出来,好像都有别人比你强,炫耀达不到效果了。而且,炫耀的成本急升。年青时因为大家都穷,摆弄摆弄衣服和头发就能与众不同一下。现在不一样了,想与众不同的夸耀一下吧,开个国产车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怎么办?炫耀行为自然减少。
但炫耀的冲动永远都在,成年之后虽然不靠奇装异服了,但凡是逮到机会都要忍不住得瑟,那股劲头一点不输给「青春期叛逆」。
中国的手机品种最多,价格长相等等千差万别,为何?因为大家穷的刚刚好:既富有到了可以买得起手机,又穷到了可以用部好手机就能让自己多少显得与众不同,过一下炫耀瘾。世界各大奢侈品厂商都爱中国市场,为何?因为大家穷的刚刚好:既有大量的人富有到了买的起,又穷到了这其中大部分人其实还得节衣缩食几个月,所以刚好达到炫耀的目的,那价格和火候,真是拿捏的准。
和「街头文化」一样,据说奢侈品消费的也是「文化」。这文化的要义在于走高贵路线,营造高贵气氛,但目标客户可绝不是盖茨和巴菲特。真正支撑这个市场的,就是海量城市白领,买不起游艇飞机又渴望引人注目。不奇怪,「炫耀性消费」是经济学经久不衰的话题。
美国电影中,街头的黑人总是打扮得金光闪闪,开很炫的车,戴很炫的珠宝。研究者发现,与同等收入的白人相比,黑人在「可见消费品」上的支出要比白人高25%,这多出来的「炫」都是从其他消费品的开销上省出来的。这难道仅仅是因为黑人比白人个性更张扬么?那为什么黑人中的中产阶级和白领们穿着打扮就不那么张扬呢?其实,黑人比白人这多出来的25%「炫耀性消费」,几乎完全是因为黑人整体比白人穷。研究者还发现,就算同为黑人,穷人也比富人更爱炫耀。这一规律是跨种族的,黑人白人墨西哥人,都如此。
可以拿来炫耀的,可不止是消费品。学历,娇妻,刚爸爸,权贵名流朋友,都可以拿来炫耀。当然,如消费品一样,这些资源本身都有很大实际价值,「可供炫耀」是额外的价值。但无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一转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