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徐明达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前言 知己知彼,是制胜的关键
第一篇 病毒是什么?
第1章 发现病毒
第2章 病毒如何传播
第二篇 人类和病毒的战争
第3章 病毒如何侵袭人类
第4章 改变历史的病毒与瘟疫
第5章 流感病毒千变万化
第6章 新冠病毒来袭
第7章 肠道病毒伺机而动
第8章 以蚊子为媒介的病毒
第9章 折磨人体的埃博拉、艾滋病与肝炎病毒
第三篇 预防、治疗与化敌为友
第10章 如何预防传染病
第11章 古老却有效的疫苗
第12章 药物治疗的挑战与机会
第13章 如何侦测微小病毒
第14章 化敌为友,让病毒成为救命帮手
纪念我的父母亲
前言 知己知彼,是制胜的关键
2003年时,我出版了《病毒的故事》。那一年,我们经历了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风暴,我用《病毒的故事》让一般人了解病毒这个小东西。17年后,没想到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相较之下,当年的SARS真是小巫见大巫,我深觉有必要再次跟大家介绍:病毒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大流行?
一般大众对病毒并不陌生,台湾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流感、肠道病毒感染、登革热、乙型及丙型肝炎等,都是常常在媒体上看到或听到的名词。但病毒长什么样子?如何感染我们?为什么这么微小的东西,会让人类这种高等生物生病,甚至死亡?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其实,病毒有非常多种,小至能感染细菌,大至能感染鲸,有的病毒甚至已经“移民”到我们体内,和我们共存并帮助我们演化。这本书的目的是介绍各式各样的病毒,让大家正确了解病毒的各种面貌。《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了解病毒之后,当敌人再度出现,我们就不会恐慌,可以沉着应对。
2020年新版的这本书,除了增订2003年出版的《病毒的故事》及2005年出版的《禽流感大作战》中的内容,我也新增了肠道病毒、登革热、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等内容,让这本书对病毒的描述更加完整。另外,我也新增了关于引发全球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内容,撰写匆忙,如有不周还请见谅。
自从有人类开始,我们与病毒的战争就未曾间断。我们一方面必须了解,感染病毒、病毒与生物的平衡互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对已发生的流行病做翔实的评估,以便尽早为未来的紧急情况准备好应变的措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病毒,我多用比喻,用比较通俗的方式,介绍这个人类可敬可畏的敌人,有一些病毒甚至已经变成我们的伙伴了。我在书中尽量避免使用太多专业名词或专业的表达方式。当然,有些基本名词如DNA(脱氧核糖核酸)等是无法避免的。采用这种写作方法的缺点,就是牺牲了比较严谨的叙述。另外,为了使内容平易近人,有的叙述比较简化,而有的则是我的个人之见,还请病毒学专家谅解。若有不正确之处,也请不吝指教。
我也在书中穿插了不少典故。有些是我从事病毒研究多年的积累,有些则是为了写作这本书而另外寻找的事例数据。有些久远的典故,例如发生在数千年前的事,读者大概只能以故事看待,细节实在无法确定。有些典故则可能存有争议或有不同看法,因为篇幅所限且顾及这本书的目的,就不多加叙述了。另外,本书的参考资料相当多,也有很多专业的书籍及文献,经过一番挣扎,我选择不列参考书目。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这本书的目的是介绍有关病毒的常识给大家,并非学术著作。不过,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资料的读者,都可以直接与我联络。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疫情惨重。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病毒和相关疾病的基本认识,帮助我们打赢与病毒的“战疫”。
第一篇 病毒是什么?
第1章 发现病毒
1892年,年轻的俄国植物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夫斯基(Dmitri Ivanovsky)埋首研究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 disease)时,第一次发现了病毒。当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引起传染病的病源。伊万诺夫斯基想找出烟草花叶病的病原菌,利用德国科学家阿道夫·迈尔(Adolf Mayer)发现“得病烟草萃取物可以感染健康无病烟草”的方法,寻找烟草萃取物里的病菌。得病烟草的萃取液通过了能过滤细菌的装置,这时,伊万诺夫斯基意外发现滤液竟然仍可感染正常的烟草。
这个意外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六年后,不知情的荷兰科学家马丁努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重复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贝杰林克观察到相同的现象,但也发现这种有感染性的滤液不能像细菌一样在试管中培养,因此滤液中的并不是较小的细菌,而且他在显微镜底下也看不到滤液中有细菌。更重要的是,他证明了这种会致病的液体并非只是有毒的化合物,而是可以在植物体内繁殖的生物体。为了与细菌有所区别,他称这种病原为“会传染的液体”,并大胆提出存在一种新病原体——病毒(virus,拉丁文本义是毒素)——的假说。他甚至认为,这种新病原是在植物细胞内繁殖的。当时人们只知道传染病是细菌引起的,连伊万诺夫斯基都认为他发现的病原只是种很小的细菌。因此,贝杰林克对病原的想法开创了人类了解传染病的新纪元。
在马丁努斯·贝杰林克的发现后不久,德国科学家弗里德里希·勒夫勒(Friedrich Loefer)及弗罗施(P.Frosch)也从口蹄疫牛活检样本的萃取液中发现可通过滤器的病原体。1900年,美国军医瓦尔特·里德(Walter Reed)少校和詹姆斯·卡罗尔(James Carroll)经由人体实验证明,黄热病是由一种以蚊子为媒介的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个发现让美国得以应对在中南美洲肆虐的黄热病,从法国手中接收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1908年,奥地利的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及法国的康斯坦丁·莱瓦迪蒂(Constantin Levaditi)也证实,脊髓灰质炎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几年后他们甚至从细菌的萃取液中发现了可通过滤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物质。
病毒的成分
至此,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种有别于细菌的微小的新感染病原,然而这个微小到显微镜也看不到的病原是什么?1932年,威廉 ............

书籍插图:
书籍《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 插图1
书籍《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原来如此!奇特的病毒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