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效应
作者:中璋
主编:张雪魁
出版时间:2020-05-01
ISBN:9787521712261
总序
著名政治学家、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的世界名著《沉默的螺旋》有一个寓意深刻的副标题——“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2012年以来,我们团队对那些此起彼伏、潮起潮落的网络舆论事件一直抱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我们意识到,发生在网络社会的一个个“欢蹦乱跳”的舆论事件,就是对我们时代境况的即时记录,而通过对经典网络舆情案例的解剖,我们也获得了一种对当今社会的“舆论皮肤”进行观察和诊断的有效方法。
经过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和成果积累,我们团队于2018年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立项:“网络舆情案例库建设与研究”。该项目包含两大任务:一是对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10年间发生的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开展深度研究,建设重大网络舆情案例库,研发网络舆情案例库可视演示系统,编写经典网络舆情案例培训教材,探索具有鲜明中国立场的“案例舆情学”研究模式,力争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和学术理论研究创新两个方面都有所突破;二是该项目具有工程性质,项目设计特别提出要注重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借助网络舆论大数据资源,运用网络传播实验研究方法,开展创新性、突破性研究。为此目的,我们在上级部门指导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了“社会科学大数据实验室”(Big Data Laborator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BDLSS)。
BDLSS的成立,是推进项目研究的客观需要,也是大数据时代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迫切要求。
大数据为社会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疆域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BDLSS致力于推进哲学、人类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博弈论、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公共关系、社会工程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与大数据科学的融合创新研究。其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按照“社会科学+大数据”的思路,推进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关注大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路径和研究领域等提出的创新性要求,借助大数据驱动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另一方面,按照“大数据+社会科学”的思路,为大数据研究提供社会科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支撑,拓展大数据研究的学科基础、理论视野和人文关怀。在双重目标的驱动下,BDLSS将聚焦于网络媒介事件大数据、网络心理行为大数据、重大决策政策舆论大数据、新媒体“声音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力争在绘制网民基因图谱、开展网民用户画像、探索网民行为规律和网民心态表达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学术创新助力,为决策咨询服务。
无论是“社会科学+大数据”研究,还是“大数据+社会科学”研究,都与正在兴起的“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所提倡的研究路向有相通之处。概言之,计算社会科学致力于借助大数据资源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计算化”,依此进路,计算传播学、计算新闻学、计算社会学、计算经济学、计算金融学、计算管理学、计算政治学、计算行为学、计算心理学,乃至计算犯罪学和计算语言学等,一批走向“计算化”的新兴社会学科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BDLSS会密切关注计算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同时也格外强调推动大数据研究的“社科化”,致力于发展“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
当今时代数字革命如火如荼,BDLSS也会密切关注数字革命带来的诸多重大现实问题,希望通过理论创新为公众理解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治、数字生活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趋势提供某些洞见,对网络社会的重大舆论事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给出深入的、科学的解释,对颠覆性数字技术蕴含的重大风险挑战及时预警,对5G时代的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展开跟踪研究,等等。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亟待加快发展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大数据研究亦亟待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参与,以适应人类社会数字化的进程,解答数字化时代带给人类的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BDLSS出版的这套“舆论先锋”丛书,是项目团队初期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我们希望丛书能够对读者洞观当今变幻莫测的数字世界有所启示,也欢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在此,我们特别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舆情案例库建设与研究”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舆情智库创新工程团队给予的出版资助。
社会科学大数据实验室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网络舆论场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提高党在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有力地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就为什么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哪些重大风险、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特别是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深刻分析了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各领域重大风险,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会带来百年未有之不确定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在现代社会,风险本身就更具复杂性、突变性和不确定性,有小概率、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也有大概率、可以预测的“灰犀牛”事件。美国危机管理学会研究发现,只有14%的危机是真正“突如其来”的,剩余的危机都是“慢火煎熬”,不断升级、恶化的。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突如其来”的危机是“黑天鹅”,“慢火煎熬”的危机则是“灰犀牛”。
“黑天鹅”与“灰犀牛”都被用来描述后果严重的重大事件和风险。“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效应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