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恨意殺人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无恨意杀人法
舟动
推荐序
反思社会的残酷现象,是否为所有人的共业文.陈浩基(作家)
在香港某场讲座上,“苏格兰犯罪小说之王”伊恩.蓝钦(Ian Rankin)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对作家而言,写小说是用来叩问现实的手段。”而我认为舟动在《无恨意杀人法》里,正正体现了这一句话。
舟动以现实的杀童案作为蓝本,创作出一起类同的案件──一个无业、被社会排斥唾弃的男人,在游乐场杀害了一名不相识的儿童。媒体和舆论自然对凶手口诛笔伐,认为只有死刑才能让正义得以彰显,教死者得以沉冤得雪,可是将犯人解决掉,到底是否真正的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本作中,作者塑造出多位复杂而三維的主角:既有嫉恶如仇的刑警刘岱华,亦有仗义执言的律师余云智,而作中各杀人案中的凶手与死者,更是有血有肉,并非在一般推理小说中单纯用作推演剧情、让主角们表演的免洗角色。作者透过这些人物,钻探埋藏在社会表面之下的深层问题,再逐一反复思辨到底我们这个社会何处出错。加害者、被害者、加害者家属、被害者家属,作者对各方人物有着精辟有力的描写,这种多角度的叩问,令读者们可以站在不同立场思考何谓责任,何谓对错。
故事后半犹如云霄飞车,令人手不释卷,结局的真相令人哑然。这个虚构的结局很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但当中的意义却教你我警醒,再度反思社会上的残酷现象,是否我们所有人的共业。
对作家而言,写小说是叩问现实的手段,而本作更是让读者理解社会真实面貌的工具。这不是一本单纯娱乐取向的推理小说,更是一本提出问题、期待我们一起去解答的社会小说。无论您对无差别杀人案的立场为何,本作都适合阅读──因为只有我们努力理解他人的立场,我们才能消弭潜藏在社会的恶意,以及这些恶意所带来的苦果。
推荐序
跳脱“被害/加害”对立,直指社会的邪恶核心文.张耀升(小说家、编剧)
为什么要写这一本书?
这可能是大部分读者在“这本书好不好看?”之前会先问的问题。
是的,这是一本以无差别杀人事件为题材的书。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这些案件很可怕,身为台湾人我们都不想再想起。但是,这些事件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忽视而消失,它已然发生了,它是历史的一部分,它是社会生病而长出的肿瘤,再不堪,我们也必须面对。
于是,又回到了初始的问题:为什么要写这一本书?
历史学家Hayden White曾经对历史叙事提出一个看法,历史之所以需要被叙述,乃是因为历史事件是个创伤,而人们透过叙事历史,所意图呈现的便是创伤经验的故事逻辑,在“剧情化”的过程中,叙事将编年表上个别事件之间所略写的情节补满,使得历史事件产生剧情,并且合乎该文化中的逻辑意义。例如,当我们回顾郑捷的一生,一九九三年出生,小学曾当选班长,二○一一年毕业于板桥中学,同年进入国防大学,二○一三年转学至东海大学,这个历程并无法说明为何二○一四年他会犯下改变台湾社会的重大刑案,这其中充满太多悬念。
台湾近五年发生多起“随机杀人事件”,这种无差别杀人事件的出现造成人心集体恐慌,每一次事件当下,民众的不安、害怕、浮动造成新闻高峰,但是所有的新闻报导都无法回答民众内心最关切的问题:“人,怎么可以无差别杀人?”悬念无人可答,逐渐变成深埋心中的恐惧。
震撼人心的社会案件,伤害了每个人,在每个人心中都种下悬念,而社会派推理的答案并不一定是真相,真相也可能不只是任何一个作家写的那样,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社会派推理作品都带领读者走入这一段悲伤无奈且令人愤怒的故事中,以泪水洗涤了众人心中的恐惧,达到社会治疗的效果,进而疗愈自身。
但是社会派推理作品有其门槛,除了作者必须尽一切可能接近事实真相核心之外,作者还必须具备深入犯罪者人心与人性的能力,而这两个必须条件都来自漫长时间的田调与访谈。 过去,台湾作家受限于生计与资源管道,纵使有心,也难以发展社会派推理写作。作者舟动以汤姆熊杀童案为出发点,在镜文学的支持下,历经长期的田调,再辅以强大的虚构能力,以侦办警官与辩护律师为双主角,发展出了一个符合商业类型小说的社会派推理作品,主角在调查一系列无差别杀人案的过程中,卷入更大的阴谋与陷阱,意外道出台湾的社会问题与价值偏差。
这是一个高度完整的社会派推理作品,一方面给予读者当下事件的真实感,另一方面又以小说虚构的说故事能力,讲出另一个全然不同观点的故事。更难得的是跳脱了“被害者VS.加害者”二元对立的观点,直指社会邪恶的核心。
邻近的日本与韩国都比台湾更早进入“无差别杀人”的社会事件中,面对这样的无奈状况,日韩作家选择走进案件中,以社会事件为蓝本,写出一部又一部社会派推理作品,他们深入邪恶的人性以及罪犯的内心,终于以他们的观点说出他们的故事。
于是,透过书写,我们有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我们有了一道光,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会有其他光照进这个晦暗不明之处,这就是本文初始问题的答案。
推荐序
随机杀人者的恨世与厌世文.沈政男(精神科医师)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傍晚,男大生郑捷在北捷挥刀攻击陌生乘客,造成四死二十四伤,震惊台湾社会。台湾先前也曾发生随机杀人案件,但直到郑捷的恐怖杀戮行为,才引发各界对这个新兴社会问题的大量关注。
郑捷为什么要杀人?他出身小康家庭,学业成绩不错,成长过程最大的创伤,就只是小学时代音乐课表演唱歌时被同学嘲笑了一下,没有其他任何身心发展、人格养成的高风险因子,为什么长大以后,自己在脑中闭门造车,奇奇怪怪的点子转来转去,最后转出了一个“我必须杀人,才对得起自己”的结论?
郑捷入狱后,有一位怜悯他的网友,跟他通了好几封信,郑捷伏法后,网友把信寄给我,因为我曾对此一事件写了不少评论文章。郑捷的字迹稚气,文笔普通,偶有错字,写文章常引用布袋戏台词来自况心境,对于犯行偶有悔意,但多数时候只是淡然,读来看去,我依旧找不到他杀害陌生人的明确动机。
郑捷在审理过程中,曾接受比一般情况更长也更仔细的精神鉴定,然而从精神鉴定报告依然难以看出,他为什么要犯下随机杀人案。或许就因这样的困惑,负责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無恨意殺人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