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记忆-秦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许渊冲 2005年于北京
刘重德 2005年于长沙
钟叔河 2021年于长沙
沈昌文 2004年于北京
朱正 2021年于长沙
何兆武 2005年于北京
封新城 2015年于广州
朱伟 2016年于兰州
王以铸 2016年于北京
缪哲 2016年于杭州
由左至右:沈双、秦颖、沈昌文、吴彬、李静 2017年于北京
朱正(右) 2013年于长沙
《歌集》书影
《维多利亚时代四名人传》书影
《2005-2006〈随笔〉双年选》书影
《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书影
《塞耳彭自然史》书影
《汉英四书》书影
《昆虫记》书影
《大观念》书影

为朋友的书作序,总是个苦差事。但也有愉快的地方。除先睹为快外,朋友书里倘述及其经历,作序者便可借其与自己生活的交叉,从遗忘中唤回过去的自己——至少片段;也可由此漫游出去,循着那些未交叉的小径,进入朋友生活中自己所未知的风景。如果友谊是人间最温暖的部分,作序所带来的对友谊的重温,便是作序者的特权,是普通读者所未有的。故命朋友作序,虽是加给朋友的苦,也是施予朋友的福。秦颖兄新结集的文字所带给我的,便是这样的愉快。
我与秦颖兄结识于九十年代初,当时还俱为“少年”。他的工作,是做出版社编辑,我则为一家电台疗字——用我后来开玩笑的话说,所谓“官资俱是校书郎”。由书里回忆湖南时代的文字可知,当时的秦颖兄方背负青天,水击三千里,我志不过斥鴳,却也颇欲腾跃而上,翱翔蓬蒿之间。记得当时胡乱自学了点英语,便欲铅刀一割,业余做一点翻译。选定的书,乃是十七世纪一部牧歌体的对话,即后来我译作《钓客清话》的《垂钓全书》(The Compleat Angler
)。当时开放不久,百物维艰,印刷费纸工,故一书之出版,犹很郑重,与今天出版易如打印,是迥然不同的。我生也贱,无余荫可庇;生活的地方,亦非大邑通都,无缘趋承鸿儒硕学;故翻译自翻译,出版则无法子可想。记得某一日,皓明兄来,怜我“伧父空自苦”,遂提议写信给何兆武先生,祈为推毂。我读大学时,曾数随皓明兄趋何先生之门,得于末座中,接其謦唾。于是便妄怀亲近,写了信过去。不数日后,便接何先生赐书,说京里无法子想,湖南出版社有位叫秦颖的先生,方组织译作,故信已转去并祈为顾拂云云。这便就有了秦颖兄来信,唯称湖南不可居,已定计去广东“花城”了。我当初写信给何先生,本来就如老家说的闲汉扑枣,有事一竿子,无事也一竿子,落不落枣,尽管由他。于是奉秦颖兄信后,便死了心,不再想出版的事。及至再奉秦颖兄来书,云花城拟出版,已是数年后了。于是便重理译稿,通信讨论译文之处理、版式之安排,也由此开始了我与秦颖兄二十多年的交往与友谊。
秦颖兄是老式的出版人,他的职业生涯,是按书本里的编辑形象和生活中凋零未尽的“遗老编辑”塑造的。遗老编辑的特点,一是博识,二是广交,如书中记述的钟叔河、沈昌文等先生,便是其典型。秦颖兄当时还年轻,却很有些“遗老气”。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我戏称的“庄上”(石家庄)。一进屋,他便径走向我的书架前,从头至尾浏览一过,约莫用了半个时辰。我对知识,本如未经调教的猎狗,东一闻,西一嗅,不专注于一味的,故书的种类很杂。秦颖兄却皆有兴趣;说到内容,也谈言微中,很见学识的广博。后来我蹑其裾尾,随之去拜访作者,每次都见他检阅主人的书架;谈话的话题,也多因检阅的所见而起。读书人之交,原是淡如水的;赖以建立并维持的,不过兴趣的共鸣,与知识的交叠而已。秦颖兄一生与不同领域的作者保持长期的交往与友谊,得力于学识的广博者,必不在小。这在本书的文字中,也有相当的体现;如其中有多篇序、跋或书评,便或论及中国经典的西译,或西方经典的中译,跨度之大,评论之得要领,莫非老派的编辑之本色。
人对知识的兴趣,原有两种,一是对知识本身,一是对知识所赖以发生的实际经验,用钱锺书的话讲,便是人有“吃蛋派”,也有“母鸡派”。我是吃蛋派,且不喜与年长者交。秦颖兄则吃蛋之余,又问及母鸡。记得九十年代后,他时常来京城,拜访不同的作者,每次乘车过我庄上的土谷祠,便唤我“阿Q同去”。我那时颇有小闲,于是便同去。同去拜见的人中,印象较深的有严秀、宗璞、牛汉、舒芜、沈昌文、杨宪益等先生。秦颖兄与他们原很熟稔,故落座后,主人便打开话匣子,谈经历、谈写作,又稍及掌故。秦颖兄耐心、好奇,偶有提问,但以默听为多。我性子卞急,不耐久坐,听不几句,便满屋子乱走。这时秦颖总是轻声说:缪哲,你也坐下来听吧。夜晚回旅舍后,秦颖兄总掏出个小本子,录下白天谈话的梗概;偶尔想不起来,便问我“可记得某某话怎么说的?”我打小懵懂,粗枝大叶,故往往十问九不知。其间唯一的贡献,是秦颖兄为主人拍照时,我受命执遮光板。他说某处“要有光”,我便摆弄板子,直弄到“他看光是好的”。他后来出版的《貌相集》中的肖像,有若干就是这样成的。2004年后,我弃了报社的职,去南京读博士,秦颖兄怜我孤寂,数来白下看我,也趁便访作者。记得有一回,我们同去拜访我的导师陈传席教授。陈老师案头狼藉,朱黄纷披,秦颖兄见状,便祈书一对子。陈老师命我凑词,我一时着急,竟忘了书者与受者的关系,遂自袒私情云:结友幸识管夷吾,刻书最爱卢抱经。陈老师看看下联说:那只有把你的名字也署上了。今天回忆此联,觉得虽是私情,但了解秦颖兄为事为人的人,看过亦必有同感吧。
大约十年前,秦颖兄离开编辑岗位,做了其所属机构的一名管理者。我也五马换作六羊,谋得一教书的差事。这样我们便由编辑与作者,成了纯粹的闲朋友。秦颖兄君子豹变,工作之余的新兴趣,是写作与观鸟。写作的内容,多与其编辑经历有关,如《貌相集》和本书收入的部分文字便是。至于观鸟,则是他未能餍足的编辑兴趣的延伸。在他的编辑生涯中,自然志乃最集中的选题类别。其中他较为得意的,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与怀特的《塞耳彭自然史》。前者翻译的经过,这书略有述及;后者则是《钓客》出版后,他强塞给我的作业之一,理由是“《钓客》谈鱼,《塞耳彭》谈鸟,鱼鸟不分家,你便一起译了吧”。记得当时我方开始翻译柏克的《美洲三书》,精力有未逮,故颇欲推脱。他则劝云:“柏克太闹,怀特太静,单译一 ............

书籍插图:
书籍《感觉的记忆-秦颖》 - 插图1
书籍《感觉的记忆-秦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感觉的记忆-秦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