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16:关于罗马人的二十个问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罗马人的故事ⅩⅥ
关于罗马人的二十个问题
[日]塩野七生
しおの ななみ
郑维欣 译
三 民 书 局
作者简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生于东京,毕业於学习院大学文学部哲学系,1963~1968年间游学义大利。1968年开始写作,於〈中央公论〉发表〈文艺复兴的女性〉。1970年,首部长篇作品《凯撒波吉耳抑或优雅的冷酷》获颁每日出版文化赏,之后长住义大利。1982年以《海都物语》得到三多利学艺赏。1983年,获颁菊池宽赏。自1992年起,以罗马帝国千年兴亡为题,著手写作《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并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发表。1993年《罗马人的故事Ⅰ》获颁新潮学艺赏。1999年再获司马辽太郎赏。2001年发行《塩野七生文艺复兴著作集》共七册。2002年荣获义大利政府颁授国家功劳勋章。2005年获日本政府颁赠紫绶褒章,2007年再获文部科学省评选为文化功劳者。
给读者的话
笔者认为,即使是同一个目的,也可以有不同的手段解决,这才是自然的作法。近十年来盘踞在笔者心头,且在往后的七年中,还会割据笔者心灵一角的「目的」,就是如何理解古罗马人。而这个目的,正以《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型态逐步达成中。
在本书中,笔者的「目的」同样也是要跨入罗马人的世界。只不过,如果说《罗马人的故事》是一种由正门跨入罗马世界的方法,那么这里所用的方法,便像是直接从院子进入房屋一样。
在造访別人的家时,礼貌上当然得先打声招呼再进入;而既然对方是罗马人,打招呼时当然也应该使用罗马的官方语言——拉丁文。
「您好,我可以进去吗?」
“Salve,intrare possum?”
暂且插个话,“Salve”这个拉丁文字,在今日的义大利文里仍在使用。这个招呼用语感觉上比“Ciao”来得斯文。比方说小学生之间会使用“Ciao”,在大学生之间则会改用“Salve”。
话说回来,既然在听觉上已经进入了罗马世界,视觉似乎也该比照办理。如果事先知道从罗马人的房屋正门进入,以及从庭院进入的感受有多大的不同,对于接下来的内容理解,相信会方便许多。
古罗马人将非公寓的独栋住宅总称为“Doums”,一栋在都市内的独栋Doums的标準原型,大致是这个模样——
当我们说完「您好(Salve),我可以进去吗?」踏进房屋内部时,展现在面前的景象,如果是从正门进入,看到的便是这个家庭表情肃穆的祖先塑像;如果是从庭院进入,则会见到歌颂世间的诸神像,或是女子与儿童的雕像。再接下来,就是等听到呼唤声后,探头出来的罗马人现身了。
罗马市内独栋建筑标準原型
问题一
据说罗马虽然军事上征服了希腊,文化上却反被征服,这是事实吗?
「据说罗马虽然军事上征服了希腊,文化上却反被征服,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如果只看事物的表象的话,这话完全正确。」
「具体来说有那些现象?」
「从西元前三世纪到西元后一世纪,这段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罗马的领导阶层元老院阶级在寻求家庭教师讬付子弟教育时,整个家教市场几乎被希腊人完全垄断。这个现象到了罗马完全统治希腊,也就是西元前二世纪将希腊行省化之后,也完全没有改变。
这些下一代的罗马领导人,向希腊教师学习当时的国际共通语言希腊文、培养观察力与认知能力的哲学与理则学;而为了提升口头与书面的资讯传达效率,还必须学习修辞学;要吸收前人的智慧,历史也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学问;另外还学习能帮助培养调和感的数学与音乐。」
「这是为什么?罗马人不是打败了希腊人吗?是否就像常听说的,罗马人对于希腊文化抱有自卑感?」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某个层面来说,是的。不过从別的层面来说就不是了。
首先要提的是,到西元前一世纪为止,确实希腊文的语言成热度,要比拉丁文来得高。所谓语言的成熟度,并不是由国语审议会之类的公共机构判断,而是观察有多少作家能在各个领域流传下经典作品而定。
但是罗马从西元前转入西元后迈向兴盛的这段时期,曾在人类史上留下辉煌业绩的希腊文明,却已经失去了光芒。举凡诗词文章、戏曲、哲学、历史、建筑、美术,乃至法庭上的辩论等等,充斥四处的烂熟的希腊文化,全是前人的成就。
胜利者可以抱着尊重的态度接纳这些文化,成是认为战败者的东西不值一顾完全毁弃。罗马人选择了前者。」
「我可以理解愿意尊重作品的想法。不过罗马人连官方语言都改变成拉丁文与希腊文并用,难免让人认为该不会是对希腊人抱着自卑感……」
「罗马人的语言拉丁文,到了西元前一世纪,在戏曲方面有德伦西(Terence)与普劳塔斯(Plautus)、诗歌有卡特鲁斯(Catullus),在散文方面则有西塞罗与凯撒……,人才辈出,可见得在语言的成熟度上,已经不比希腊文逊色。
语言的成熟度,是以文法与辞汇能够表现多细腻而复杂的想法为基準。因此西元前一世纪后半之后的罗马人,理论上已经不必藉助希腊文的辅助了。
可是尽管发展至此,罗马人依旧没有改变学习希腊文的方针,也没有强制希腊人学习拉丁文。这主要有两个理由。
第一点在于,如果要理解以文章为表现形式的作品精髓的话,最好的办法还是阅读原文。在罗马时代之中,希腊文作品的拉丁文译本非常稀少。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罗马人,原则上每个人都懂希腊文。附带一提,罗马时代的公立图书馆全都采用拉丁文与希腊文资料分开储藏的结构。
第二个理由则是基於实际的考量。当年亚历山大大帝所树立的希腊文化圈(Hellenism),虽然自大帝逝世之后,范围仅限於东地中海地区。但是希腊人亚历山大征服当地,作法是统治阶级由希腊人垄断,官方语言也由希腊文独霸。更由于希腊民族的优秀不仅表现在政治与文化方面,也表现在商业与航海技术上,希腊文可以说完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
罗马时代的语言圈
在当时的情势下,确实希腊文是战败者的语言。可是难道排斥希腊文强迫学习拉丁文是聪明的办法吗?在罗马人成为整个地中海区域的霸主之后,依旧维持著自己学习双语的原则,没有强制其他民族学习拉丁文,而这个作风也一直维持到罗马帝国灭亡。
笔者认为,罗马人尊重希腊文化的倾向,并不是来自於他们的自卑感,而是来自於罗马人没有种族偏见的特质。这也证明罗马人具有善于统理这个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罗马人的故事16:关于罗马人的二十个问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