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实主义的逻辑:“自主性”与“封闭性”缘与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政治现实主义的逻辑:“自主性”与“封闭性”缘与由/陈德中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61-5894-4
Ⅰ.①政…Ⅱ.①陈…Ⅲ.①政治哲学—研究 Ⅳ.①D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69678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冯春凤
责任校对 韩天炜
责任印制 张雪娇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次 2015年1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22.25
插页 2
字数 363千字
纸书定价 78.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陈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世界哲学》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兼及近代英国哲学。曾主编“大师读本”丛书二十余种,翻译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若干,出版专著《政治现实主义》、《政治正义》等。
让我们感到神秘的并非世界是这样,而是它居然是这样。
——维特根斯坦
我们的子孙后代冀望我们在历史面前能够担起的责任,并不在于我们留给他们什么样的经济组织,而在于我们为他们在世界上征服了多大的自由空间供他们驰骋。
——韦伯
我的修养,我的偏爱,我对一切柏拉图主义的治疗,始终是修昔底德。修昔底德,也许还有马基雅维里的学说,因其毫不自欺的以及在实在中、而不是在“理性”中、更不是在“道德”中发现理性的绝对意愿,而与我血缘最近。
——尼采
目录
导论
1.从合理性与规范性入手切入实践哲学
2.质疑理性设计论与善良意志论
3.概念谱系与互文现义
4.书稿内容的构成
上篇 国家作为分配社会善的封闭单位
第一章 战争状态与安全困境
1.权力与正义
2.几种不同类型的战争状态
3.霍布斯式战争状态与“安全困境”
第二章 结束战争,构设国家
1.“霍布斯条件”与“洛克条件”
2.两个条件相互约束
3.约束力与稳定性
第三章 国家观念厚与薄
1.关于国家的薄观念与厚观念
2.权力分配的垂直维度
3.主权与自主
第四章 国家的“封闭性”问题
1.为什么是“国家”?何以要选择“现实主义”?
2.霍布斯与“至上性”,洛克与“正当性”
3.借助“此时此地”主张找回“疆域性”
4.国家定义的三要素相互嵌套
第五章 作为悲剧冲突的政治
1.对“邪恶轴心”理论的批评
2.悲剧关系与善恶关系
3.政治是悲剧性循环还是进步与改良?
4.修昔底德与悲剧传统
中篇 合理性与规范性
第六章 理性的与合理的
1.理性、推理与合理性
2.罗尔斯区别“合理的”与“理性的”
3.伯林—威廉姆斯对乔治·克劳德的批评
4.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细分
5.个体理性与规则合理性之间存在着鸿沟
第七章 规范空间的逻辑
1.规则理性与个体理性之分
2.两种理性概念:契约论与契约至上论
3.“个体理性的上行”问题是契约理论的核心问题
4.规范空间的逻辑特征
第八章 契约理论的局限
1.传统契约论混淆了规范原则与规范有效性
2.部分契约论者注意到了规范有效性的特殊地位问题
3.作为一种机制的社会契约理论
4.罗尔斯方案与斯坎伦方案
5.辩护问题与解释问题
6.两种理性概念与“个体理性的上行”
第九章 能动性与规范性
1.关联于规范的三种权威力量
2.信念指向真
3.行动指向善
第十章 社会规范的建构特性
1. 围绕建构论的主要讨论
2.道德建构论的理论诉求
3.罗尔斯从道德建构到政治建构的新特征
4.对于当代建构论的批评与辨析
下篇 现实感与政治的自主性
第十一章 实践理性与审慎
1.亚里士多德的明智三要素
2.加弗尔论审慎、流变与偶然性
3.纳斯鲍姆论实践慎思的应用与局限
4.审慎是实践生活的核心美德
5.成善与成恶——成善机制问题
第十二章 真实感与现实感
1.从自然性情到本真生活
2.真实与虚伪
3.道德之真与集体行动的价值
第十三章 威廉姆斯、尼采批评理性主义与道德主义
1.威廉姆斯的政治现实主义
2.威廉姆斯眼中的《理想国》
3.尼采对理性主义与道德主义的批评
4.威廉姆斯与尼采的理论差异
第十四章“政治的”与“现实主义的”
1.批评还原,包容他者
2.现实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
3.偶然性、欲望与政治
第十五章 何为政治?如何自主?
1.自我的认识转型与政治自主性
2.权力的不可还原特性
3.如何自主?
4.政治自主性主张争议种种
5.对于政治自主性问题的一个回溯性再评价
第十六章 机制理论与政治哲学
1.斯密式机制论对理性论问题的克服
2.休谟和斯密做对了什么?
3.哈耶克的知识分散说与机制理论
4.“机制演进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
5.布坎南与哈耶克:一个对比研究
后记: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导论
本书从事政治哲学的研究。什么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就是以哲学的方式思考政治;因此,政治哲学是哲学的而非政治的。有研究者借政治哲学的研究表达出了个人的政治诉求,然而这样的诉求不过是研究者本人的一种政治追求之表达,无关政治哲学之本义。因此需要正本清源,区分开政治哲学本身是做什么的,以及研究者自己想借政治哲学去做什么。
哲学在传统上被归结为以理性反思为核心的审视活动,它是审视的、反思的、理性推理的,因此也必然是二介的。依循同样的道理,政治哲学就是对人类的政治活动以及人类思考政治活动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反思。政治哲学通过理性反思,来考察人们思考政治的不同思路的利弊得失,从而在不同的思路之间做出判别,清理出进行判别的思路理由。
传统哲学强调理性反思的作用。但是二介反思与一介的被审视对象是什么关系?二介反思本身的力量和作用何在?对于这些问题,就算是哲学家自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政治现实主义的逻辑:“自主性”与“封闭性”缘与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