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二版)(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作者:刘少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301-23330-6
价格:45.00元
目录
CONTENTS
再版序言
一、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的现实基础
二、面对社会整体变迁的分析研究
三、信息社会作为新社会形态的意义
第一章 现代社会学的冲突与困境
一、实证社会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
二、解释社会学对实证社会学的批判
三、现代社会学的困惑
四、超越困境的可能性
第二章 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
一、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呼唤
二、社会学理论转向的先声
三、社会学思维方式的革命
第三章 后现代社会学的理论革命
一、社会学现实基础的巨变
二、社会学知识基础的转移
三、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四、趋向新世纪的后现代社会学
第四章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一、展开社会学新视野
二、“中轴原理”方法论
三、后工业社会的变革
四、后工业知识社会学
五、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
第五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
二、知识考古方法论
三、理性的疯狂
四、话语的深层结构
五、权力征服身体与控制社会
第六章 利奥塔的知识社会学
一、从否定现存到批判传统
二、叙事知识的意义
三、知识的立法原则
四、宏大叙事的非法化
五、后现代知识分子
六、重写现代性
第七章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一、社会学的新境界
二、关系主义方法论
三、场域的结构
四、实践的逻辑
五、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六、语言、权力与反思社会学
第八章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
二、辩证理性与历史辩证法
三、文明辩证法和爱欲解放
四、单向度的社会
五、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
第九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一、社会理性的追求
二、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
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四、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
五、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六、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第十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重建社会结构理论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三、行动、意识与能动性
四、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
五、社会结构转型的动力、形式与后果
六、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与自我
七、全球化、不确定性与寻求新秩序
第十一章 鲍德里亚的拟像秩序论
一、符号与拟像的理论探索
二、符号价值体系的彰显
三、消费社会的差异化逻辑
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五、生产之镜的理论批判
六、拟像秩序与象征交换
第十二章 卡斯特的网络社会学
一、信息主义的立场与追求
二、信息时代的经济网络化
三、网络社会的流动空间
四、网络社会的时间变化
五、信息时代的文化共同体
六、席卷全球的社会运动
七、权力重构与新世界的曙光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再版序言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2002年,但书稿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尽管当时西方社会学界关于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深入的进展,但国内社会学界对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不仅对福柯、马尔库塞和鲍德里亚等后现代西方社会学家的思想理论研究不足,而且对后现代西方社会学是否存在也有学者持怀疑态度。因此,本书第一版在21世纪初出版时,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这本书对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作了积极探索,其中很多思想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本书讨论的某些内容并未给予重视。
十多年后,国内社会学界对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了解和评价已经与20世纪90年代大不相同。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后现代西方社会学家的著述被译为中文,他们的思想理论得到了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已有很多中青年学者在充分了解后现代西方社会学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新思想、新理论,直接面对中国社会问题,开展了富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然而,虽然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已经得到中国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看待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现实基础、研究方式和理论视野,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同当代仍然坚持现代西方社会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其他理论流派是什么关系,这些具有根本意义的理论问题在中国社会学界并没有形成共同认识。笔者借本书再版之际,试图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以期引起中国社会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的现实基础
丹尼尔·贝尔于1973年发表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揭示了工业社会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阶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的深刻变化,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中首先明确论述了工业社会转型的著述。贝尔确实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他称之为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然而,贝尔提出的这个后工业社会,却是一个具有很大模糊性的概念,就字面意思而言它似乎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然而从贝尔对这个名词的实际使用上看,它也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不过,贝尔自己却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个得到了明确界定的概念。他指出:“我之采用‘后工业’的词,有两个理由:第一,在于强调这些变迁的同质性和过渡性;第二,在于着重知识技术这个主要的中轴原理。”(注: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6年版前言,高銛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可见,贝尔试图用这个概念强调后工业社会的变化具有整体性,即不是仅指社会生活哪一个方面的变化,而是社会发生了总体性变化,并且还强调了后工业社会的变化根源在于知识进步和技术革命。在这个意义上,贝尔坚定地主张:“我反对把出现的这些特征试图标定为‘服务业社会’、或‘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即使这些要素都存在,因为这种名称是片面的,也许是为了追求时尚而加以曲解。”(注:同上书,第5页。)
贝尔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称谓他所论述的后工业社会,吉登斯的“全球化社会”,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卡斯特的“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还有“断裂社会”“符号化社会”“新媒体社会”等,凡此种种,举不胜举。何以至此?事实上不能简单归结为贝尔所指责的对后工业社会观察的片面性,更重要的是 ............

书籍插图:
书籍《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 插图1
书籍《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