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和成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正文
一 四个里程碑
二 四百年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三 未来研究重点
四 中国的望远镜
现场互动
演讲者小传
北大微讲堂产品目录
正文
主持人: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苏定强老师来做讲座。
苏定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是为了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年。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和成就。
我今天讲的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四百年中的四个里程碑;第二部分是四百年天文学的主要成就;第三部分是未来研究重点;第四部分讲我们中国的天文望远镜。
一 四个里程碑
我认为四百年中天文学的进展中有四个里程碑,第一个是开始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这里望远镜指的是光学望远镜。
关于望远镜的发明,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1608年眼镜商汉斯·利普赫(Hans Lipperhey)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消息传到伽利略那里,他很快就思考、制造了望远镜,并用它开始了对天体的观测。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月面是粗糙的,有山有谷;看到日面有黑子。当然,对于太阳表面的黑子我国比西方早很多年,在公元前28年就有记载,但是伽利略看到的更系统,不光是看到上面有黑点,而且看到黑点在太阳表面上移动,这个移动反映出太阳是一个在转动的球,这就比我们的深入了。好,讲到这里我要插几句题外话:在以前,人们认为,天上和地上是不一样的,天上是神仙居住或是一些善良的人和动物死后所去的地方,那是一个灵魂世界,一个圣洁的地方。但是伽利略观测后发现月亮上有山有谷,与地面上是相似的,太阳也不是圣洁的,上面有黑子,所以天上和地上一样,是一个物质世界而不是灵魂世界,当然也不能据此就说灵魂世界不存在,只是我们看到的天上是和地上一样的物质世界。伽利略还通过望远镜看到有四颗暗星绕着木星转,也就是木星有四颗卫星。对于宇宙,当时有两种观点,主流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另一个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四颗星绕着木星转,就不符合伽利略的说法了。伽利略观测到了金星的盈亏(位相),盈亏的情况是符合哥白尼学说而不符合托勒密学说的。天空有一条淡淡的乳白色的光带称为银河。通过天文望远镜,他观测到这是由很多星星组成的。伽利略的这些发现开创了天文学研究的新时代。
图1就是伽利略和他亲手做的天文望远镜,到 1609年底或1610年初,伽利略一共做过四架天文望远镜,其中最大的一架,镜头的通光口径(就是能够接收的光束直径)是3.8厘米,焦距1.69米,30倍。在伽利略以后,有不少人做过许多望远镜来观测天空,这些望远镜都是用透镜做的,这种望远镜有一个缺点,就是有色差,看起来不怎么清楚,因为透镜是按折射原理成像的,各种波长的光折射是不一样的,像就会模糊,这就是色差。而反射对各种光都是一样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它与波长没有关系。所以,在伽利略做成折射天文望远镜以后的50多年间,有些人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反射镜来做望远镜,有两个人提出了很好的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这两种系统,到今天仍在用。其中的一位,还请工匠磨制了一个这样的望远镜,但是加工得不好,看出来的像清楚的程度还不如不用望远镜,也就是说没有成功。那么,第一位真正做成功反射望远镜的是谁呢?是牛顿,时间是1668年,在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后的59年,也就是荷兰眼镜匠发明望远镜后的60年。牛顿的这架反射望远镜通光口径只有2.5厘米。从折射、反射天文望远镜的问世可以看到,这些大科学家是非常重视实验,非常重视观测的。
图1 伽利略和他手制的天文望远镜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
除了伽利略和牛顿,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参与了天文望远镜的研究和制造,比如开普勒,也就是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的那个开普勒,还有笛卡儿、惠更斯、赫歇尔(F. W. Herschel)、欧拉、高斯、夫琅和费、史瓦西(K. Schwarzschild)等。
那么,望远镜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一个作用是收集光, 以便能够观测到暗弱的天体。人眼睛的瞳孔,直径最大时只有8毫米,天体的光落在地球上,瞳孔只能搜集最多直径8毫米的光,但是通过天文望远镜,就相当于把眼睛的瞳孔放大到与望远镜物镜的口径相同,这样就可以看到原来看不见的暗弱得多的天体了。当然,现代天文望远镜主要不是用眼睛看,比如用CCD,再早一点用底片来接收,不管哪一种,只要物镜大,就可以收集更多的光,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
第二个作用,就是提高分辨率, 以观测到天体的细节。人眼睛的分辨角,只有1角分,天文望远镜可以放大天体的视角,比如原来1角秒的细节人眼分不出,但是通过60倍的放大就看到了。但不要认为只要提高望远镜的放大率就能看清楚天体任意小的细节,要提高放大率并不难,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你只要把物镜焦距做得足够长,目镜焦距做得足够短,放大率就可以很高。但是,分辨天体细节更重要的是受限制于:一是象差,比如说折射望远镜就有色差;二是面形精度,加工得好不好,如果这个镜子根本就没有磨好,形状不精确,成像当然就模糊;三是大气扰动,如果没有大气,我们可以认为,星光从很遥远的地方来,是平面波,它的波前是一个平面;但是经过大气,这个波前就歪曲了,变成一个曲面,这样像就不清楚了。大气是不断变化的,这个曲面也就不断变化,有时候看见的星象不仅模糊而且跳动。如果上面这三个都是理想的情况,比如说设计得好,象差消除得很好,加工的精度很高,大气扰动也不严重,定量来讲,如果由这三个因素引起的波面误差的均方根值(rms)不超过波长的1/14,这时限制分辨率的是衍射,用弧度为单位衍射的分辨角等于1.22λ/D ,即1.22乘以波长除以口径。可以看到,口径越大,能分辨的角越小。所以望远镜的口径非常重要,口径越大,收集的光就越多;口径越大,能分辨的角就越小。也就是增大望远镜的口径具有增加集光量和提高分辨率的双重意义,望远镜的发展史,就是沿着将望远镜的口径越做越大这条主线。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直讲望远镜的发展,而且大家也可能会觉得枯燥,我只讲这四百年中几个突出的例子。
有一位天文 ............

书籍插图:
书籍《北大微讲堂: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和成就》 - 插图1
书籍《北大微讲堂: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和成就》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大微讲堂: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和成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