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外治验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1章 西医诊疗
第2章 中医诊疗
第3章 医论、医案精选
第4章 效方精选
第5章 简易疗法
第1章 西医诊疗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初步调查认为,我国本病患病率为0.32%~0.34%。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30~60岁,45岁左右最常见,60岁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30岁以下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2~4;女性病情较男性进展得快,也更为严重。男女发病差异的本质还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与性激素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气候可能对本病产生影响,90%的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阴天、下雨、寒冷、潮湿等气候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所以类风湿关节炎素有“气象关节”之称。此外,本病还存在季节性高发现象,常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或二八月发病、加重或恶化。其他可能影响发病的因素有心理创伤和生活条件低下等。
一、病因病机
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和免疫机制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1.感染因素 一些微生物感染后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改变滑膜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影响其性能;活化B淋巴细胞(如EB病毒);活化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作用于自身抗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2.遗传因素 本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单卵双生子同患率为30%,双卵双生子为5%,说明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的研究显示HLA-DR4和HLA-DR1与本病有关,并影响疾病的预后和严重程度。
3.免疫机制紊乱
(1)自身抗体:本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是类风湿因子(RF),它与滑膜炎症及关节外病变有关。除RF外,也可有许多其他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能在发病或病情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2)T细胞受体:外来抗原进入遗传易感个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样细胞所吞噬加工,与细胞膜的HLA-DR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分子模拟和模糊识别等机制被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表面上的T细胞受体(TCR)结合,激活T淋巴细胞,导致大量细胞因子(IL--1、IL-2、IL-6、TNF-?等)释放及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免疫球蛋白、趋化因子、氧自由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产生增多,导致关节炎症的发生。TCR在这一免疫过程中发挥着识别抗原并将信号传入细胞内的作用。本病TCR表达明显异常,这可能成为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细胞凋亡 细胞的生理性死亡称为细胞凋亡,本病存在滑膜细胞的凋亡降低和滑膜中T细胞凋亡异常,从而使滑膜炎与滑膜增生得以维持。
二、临床表现
本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发性、侵蚀性周围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关节炎的发病具有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特点,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逐渐加重,加重的程度和速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疾病可有暂时性缓解。本病主要侵犯小关节,以手、腕、足等关节最常受累,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晨僵,可伴有皮下类风湿结节和其他全身症状。
(一)起病特点
1.诱因 少数患者可追查到诱因。一般说来,各种感染、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关节扭伤、跌伤和骨折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2.前驱症状 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之前,多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无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低热、手足麻木、刺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
3.起病方式 从起病急缓来看,可分为2种类型。
(1)慢性和亚急性起病型:占75%~90%,于数周或数月内逐渐起病。
(2)急性起病型:占8%~15%,在数天内就出现多个关节症状,患者多能明确指出症状出现的具体日期,病情往往较重。
从起病受累关节来看,个体差异非常大,最多见的情况是缓慢起病,以对称性的手腕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缓慢的单个大关节炎(如膝、肩)起病;再次为急性多关节炎(如手、腕及大关节)起病。
(二)关节症状
发病时可累及单关节、小关节和多关节,但多数为1~3个关节,以后受累关节的数目可增加至4~10个,甚至更多,且多呈对称性。可累及全身任何一个有滑膜的关节,这些关节均为可活动的关节。以四肢关节,尤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为主。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其他常见受累的关节是趾间、跖趾、踝、膝、肘、肩、髋、颞颌、寰枢、颈椎、胸锁、胸肋和胸骨柄等关节。极少侵犯远端指(趾)关节。中轴骨关节因缺乏滑膜而不受累。
受累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晚期因滑膜炎,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骨质,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侵蚀性改变,肌腱韧带受损和肌肉萎缩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关节可发生进行性强直和畸形。
1.晨僵 5%以上的患者有关节晨僵。晨僵是指病变关节在夜间静止不动后,晨起时出现较长时间的受累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晨僵常是关节受累的第一个症状,大多出现在关节疼痛之前,病情严重时全身关节均可出现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晨僵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发冷和麻木感。
(1)产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睡眠时关节不活动,水肿液和炎性产物积聚于关节内,产生僵硬。当关节及肌肉活动时,促使水肿液及炎性产物被淋巴管及微静脉吸收入循环,晨僵消失。
(2)晨僵持续时间:晨僵一般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病情缓解时晨僵的持续时间缩短和程度减轻,所以说晨僵时间是反映全身关节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指标。
(3)晨僵程度分级:①轻度晨僵,起床活动1h内晨僵缓解或消失。②中度晨僵,起床后活动1~6h内晨僵缓解或消失。③重度晨僵,起床后6h以上,晨僵缓解或消失,或终日晨僵。
(4)鉴别诊断:纤维性肌痛和骨性关节炎也可有一定程度的晨僵症状,但极少像类风湿关节炎那样持续1h以上,需注意鉴别。
2.关节疼痛与压痛 本病均有关节疼痛,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1)症状特点:关节的疼痛多呈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其程度与病情严重性一致。关节疼痛往往于活动后逐渐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起步和行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关节炎外治验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