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邠庐抗议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mb。
书籍内容:

校邠庐抗议 清 冯桂芬

自序
曾文正公复冯宫允书
公黜陟议
汰冗员议
免回避议
厚养廉议
许自陈议
复乡职议
省则例议
易吏胥议
折南漕议
利淮鹾议
改土贡议
罢关征议
节经费议
筹国用议
杜亏空议
复陈诗议
变科举议
改会试议
广取士议
停武试议
减兵额议
严盗课议
制洋器议
善驭夷议
采西学议
重专对议
变捐例议
绘地图议
兴水利议
均赋税议
稽旱潦议
改河道议
重酒酤议
收贫民议
劝树桑议
壹权量议
稽户口议
崇节俭议
复宗法议
重儒官议

自序
三代圣人之法,后人多疑为疏阔,疑为繁重,相率芟夷屏弃,如弁髦敝屣,而就其所谓近功小利者,世更代改,积今二千余年,而荡焉泯焉矣。一二儒者,欲挟空言以争之,而势恒不胜,迨乎经历世变,始知三代圣人之法,未尝有此弊,夫而后恍然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试略举数事言之。
以亿万人自养则有余,以一人养千百人则不足。观于今日,奉君国则民力竭,养兵勇则国力又竭,而始知圣人兵农合一,车徒马牛甲兵出自民间之法之善也。取士何以始泽宫?射御何以登六艺?观于今日,文臣不知兵,武士不晓事,而始知圣人文武不分之法之善也。什而取不及一,视古为少;倍蓰而当一,视古转多。观于今日,倍征无艺,浮收累民,而始知圣人百亩而彻之法之善也。土宜出于地而无穷,远物限于地而难致。观于今日,运道阻,天庾空,而始知圣人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之法之善也。食为民天,有食斯有民;水为谷母,治田先治水。观于今日,水利塞,稻田少,民受其饥,而始知圣人尽力沟洫之法之善也。世之盛衰在吏治,治之隆污在人才。观于今日,科目不得人,而始知圣人乡举里选之法之善也。郅治必先亲睦,百行莫先孝弟。观于今日,期功陌路,富贵贫贱不相恤,而始知圣人宗以族得民之法之善也。廉远堂高,笺疏有体,九重万里,呼吁谁闻?观于今日,谏诤设专官,民隐不上达,而始知圣人悬鞀建铎,庶人传语之法之善也。权所属则末秩亦将逞志,用不赡则中材不能无求。观于今日,俸薄官贪,而始知圣人分田制禄之法之善也。天下有亿万不齐之事端,古今无范围不过之法律。观于今日,则例猥琐,案牍繁多,而始知圣人不铸刑书之法之善也。开边拓土,石田不耕,长驾远驭,鞭长莫及。观于今日,夷患不已,而始知圣人守在四夷之法之善也。术业以不专而疏,心思以不用而锢。观于今日,器用苦窳,借资夷裔,而始知圣人梓匠名官、仓庾世氏之法之善也。
此类尚多,更仆难数,然则为治者,将旷然大变、一切复古乎?曰不可。古今异时亦异势,《论语》称损益,《礼》称不相沿袭,又戒生今反古,古法有易复,有难复,有复之而善,有复之而不善。复之不善者不必论,复之善而难复,即不得以其难而不复,况复之善而又易复,更无解于不复。去其不当复者,用其当复者,所有望于先圣、后圣之若合符节矣。桂芬读书十年,在外涉猎于艰难情伪者三十年,间有私议,不能无参以杂家,佐以私臆,甚且羼以夷说,而要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为宗旨。志此者有年,一官无言责,怀欲陈之而未有路。乃者乡居,偶一好事,创大小户均赋之议,辄中佥壬所忌,固宜绝口不挂时政。重以衰病,逡巡无用世之望,惧遂泯没,爰以避地暇日,笔之于书。凡为篇四十,用后汉赵壹传语,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明知有不能行者,有不可行者。夫不能行则非言者之过,而千虑一得,多言或中,又何至无一可行?存之以质同志云尔。咸丰十一年冬十月吴县冯桂芬自序。

曾文正公复冯宫允书
辛酉岁接奉惠书,猥以诗人所称,方召盛轨,远辱勖勉,祓饰逾量,非所敢承。又蒙示以校邠庐大论四十首,属为序跋。细诵再四,便如聆叶水心、马贵与一辈人议论,足以通难解之结,释古今之纷。至其拊心外患、究极世变,则又敷天义士所切齿而不得一当者,一旦昭若发蒙,游刃有地,岂胜快慰。顾如国藩之陋,奚足弁言简端,是以操笔辄止,不克报命,亦遂不复以一笺相酬答。盖始则过于矜慎,继则益之内疚,冀有道者能亮之也。自大著珍藏敝斋,传钞日广,京师暨长沙均有友人写去副本,天下之大,岂无贤哲窥见阁下苦心而思所以竟厥功绪,尊论必为世所取法,盖无疑义。国藩于六月杪驰至金陵,粗举善后事宜,因周览贡院内外,乐其易于修葺,遂定本年十一月举行乡试,一以慰群士进取之志,一以招转徙无归之氓,其上下江分闱之议,俟闱场既毕,两省贤绅会商定夺。届时务恳台从枉过金陵,藉展良觌,而斯事亦得折衷至当。减漕一节,洎无定论,鄙意常镇十分减一,不在原奏之内,必须遵照谕旨部文,不宜与苏松太牵算,亦不宜另请再减地丁。此自直截简便,易知易从。至于苏松太三属,或普律三分减一,或按科则之轻重,定减赋之多寡,第不敢拘执己见,俟台旌至金陵之日,鬯聆至论,以祛疑滞。

公黜陟议
今试泛论取人者,将重文字乎,将重才德乎?则必曰才德重矣。将重一二人之私见乎,将重千百人之公论乎?则必曰公论重矣。然而自汉以来,取人之法,荐剡策试百其途,要不外试之以文字,举之以数大臣,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公论散而无纪,不得不舍之而凭文字、凭私见哉?而不知其断不足以得人也。人第知刘蕡下第,江东不知,为文字之不足凭,夫岂知通籍后之黜陟,乃并不足凭之文字而无之。自枚卜以下,无非取人于容貌语言奔走之间,例举之而例用之,虽公论皆知为斗筲无足算者,年迁岁擢,无何而参鼎铉,无何而拥节旄,比比皆是。士大夫平居论说,从不闻曰某德可大贵,某才可大贵,但闻曰某命某相可大贵。夫至言命、言相,而效其可睹矣。于乎!奚怪其不能得人哉。欲求变计,非虚者实之、散者一之不可。
《尧典》曰“师锡”,师者众也。《礼》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民者,亦众词也。孟子曰:“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三代上固自有善取众论之法,经传文简不可考,而孟子之言独彰明较著,则其事可意会也。《新唐书?赵憬传》:“憬曰:宜采士誉,以誉多先用。”即此意。道在以明会推之法广而用之,又以今保举之法反而用之,会推必重臣之贵,今广之于庶僚,保举为长吏之权,今移之于下位,责成京官,自中书以上皆岁举六部九卿一人,翰詹科道一人,外省知府以上一人,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校邠庐抗议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