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殇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策划心语:我们无权不殇思
代序: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由甲午战争谈起 刘亚洲
从一场战争看一支军队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金一南
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 丁一平
三个甲午年: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孟祥青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肖裕声
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痛思的意义在于拒绝耻辱 罗援
穿越无形历史障壁的强国梦 郭凤海
甲午战争:“文化力”的比拼 皮明勇
一场日本精心谋划的侵华战争 张炜
中日海军战略差异决定甲午战局 刘杰
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徐焰
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丁一平
以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新挑战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彭光谦
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李安民
甲午战争:清廷同样输在国际法运用上 邢广梅
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甲午战争的历史启示 舒健
不断提升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甲午战争的战略警示 姜春良
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与北洋海军兴亡 张炜
甲午谍报战让日本占尽先机 尤永斌
晚清国防转型与近代海防格局的形成 方堃
胜败快慢之间
——对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 侯昂妤
以甲午为鉴,全面提升打胜仗能力 丁伟杰
观甲午战场,议强军目标 杨建立
从海陆协同战例反思甲午战争 苏小东
晚清海军教育训练得失评析 刘化军
从中日价值取向看甲午轮回 靳明臣
从攻防不对称律审视甲午战争 张煌
晚清军事改革的教训和启示 王晓彬
战略决策失误与甲午惨败 肖天亮
走进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
——败局远去的沉思 余爱水
出版后记
甲午殇思
刘亚洲等 撰文
刘声东 张铁柱 主编
上海遠東出版社
《甲午殇思》编委会
主 编:刘声东 张铁柱
副主编:曹 智 陶德言
编 委:陈 浩 王经国 李宣良
谢开华 刘 华 陈 锐
策划心语:我们无权不殇思
2014,又逢甲午。
120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宛若无法痊愈的伤口、无法挥去的噩梦、无法逾越的鸿沟,令人在无法驱散的硝烟中悲不自胜。
当年的北洋水师主舰“定远”舰被打捞起来后,迄今仍在日本福冈的街头,被拆造成“定远馆”风餐露宿;甲板改造成的大门上弹痕累累,一个多世纪以来默默述说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屈辱;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这一个个宁死不屈、舰亡人亡的军魂,在异国他乡的“定远”上泣血!
当年的侵略者日本,右翼势力恶性未改,依旧气焰嚣张;从倾坍的废墟中站起来的中国,有一些人麻木习气尚余,散沙根性犹存。愿泱泱中华的国魂、军魂,从对甲午战争的殇思中汲取力量,更加强壮!让我们记起盛唐的痛击,曾打得日寇一千年俯首称臣;大明的骁勇,曾让日倭二百年不敢来犯。
为了少流生命之血,少抛民族之泪,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参考消息报社联合组织刘亚洲、丁一平、皮明勇、肖天亮、余爱水、金一南、罗援、肖裕声、彭光谦、徐焰、张炜、孟祥青等军事名家,以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当代学者的文化良知,就120年前的甲午战争的惨痛历史教训,进行深刻、全方位的反思,走进历史深处,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撰成长篇研究论述和血泪文章,以期警醒国人和全军官兵勿忘国耻,勿忘军耻,知古鉴今,重振国威。
这组长篇反思深思文章,字字千钧,句句泣血,自2014年3月3日至4月11日在《参考消息》连载以来,激起了军内外各界读者的热烈反响。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特将其充实完善,汇编成册,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公开出版。
相信这组极有含量的政论性文章,既能激起我们勿忘国耻、矢志强国的奔腾热血,也能引发我们理性判断、对症下药的冷静思考;既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思绪,也能激发我们增强时代担当。
“虽有其心,难有其力”,是尴尬。
“虽有其力,难有其心”,是悲哀。
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儿女,反思反省,应有其心;抗耻拒辱,当有其力。
马年春节,有这样一条特别提神提气的拜年短信:
甲午重触中国痛,天马扬我汉唐风。
谁敢兴风作恶浪,叫他赎罪到祖宗。
一位将军和诗一首,表达心志:
回首甲午心椎痛,放眼新春梦汉风。
何惧鬼魅再作孽,策马待命箭在弓。
这样的诗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岁逢甲午,狼烟犹在。我们无权不殇思!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 刘声东
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 张铁柱
2014年4月18日
代序: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由甲午战争谈起
刘亚洲
刘亚洲
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军衔。毕业于武汉大学英文系。参军后历任排长、副连长、军委办公厅干事、师级单位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军区空军政委、空军副政委等职。
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参考消息报社联合组织策划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文章,自2014年3月3日起在《参考消息》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本系列文章结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和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文中简称记者)的采访,就甲午战争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请您谈谈对甲午战争的看法。
刘亚洲: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战争,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再往大处看,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一、制度
刘亚洲: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
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甲午殇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