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郡斋读书志
宋·晁公武
目 录
原序
卷一
易类
书类
卷二
诗类
礼类
乐类
卷三
春秋类
孝经类
卷四
论语类
经解类
小学类
卷五
正史类
编年类
卷六
实录类
杂史类
卷七
伪史类
史评类
职官类
卷八
仪注类
刑法类
地理类
传记类
谱牒类
书目类
卷九
儒家类
卷十
道家类
法家类
墨家类
纵横家类
卷十一
杂家类
卷十二
小说类
天文类
星历类
卷十三
五行类
兵家类
类书类
卷十四
艺术类
医书类
卷十五
神仙类
释书类
卷十六
楚辞类
别集类上
卷十七
别集类中
卷十八
别集类下
卷十九
总集类
文说类
原序
杜邺从张京兆之子学问,王粲为蔡中郎所奇,皆尽得其家书,故邺以多闻称而粲以博物显。下逮国朝,宋宣献公亦得毕文简,杨文庄家书,故所藏之富,与秘阁等,而常山公以赡博闻于时。夫世之书多矣,顾非一人之力所能聚;设令笃好而能聚之,亦老将至而耄且及,岂暇读哉!然则,二三子所以能博闻者,盖自少时已得先达所藏故也。公武家自文元公来,以翰墨为业者七世,故家多书,至於是正之功,世无与让焉。然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及兵戈之后,尺素不存也。公武仕宦连蹇,久益穷空,虽心志未衰,而无书可读,每恨之。南阳公天资好书,自知兴元府至领四川转运使,常以俸之半传录。时巴、蜀独不被兵,人间多有异本,闻之未尝不力求,必得而后已。历二十馀年,所有甚富。既罢,载以舟,即庐山之下居焉。宿与公武厚。一日,贻书曰:“某老且死,有平生所藏书,甚秘惜之。顾子孙稚弱,不自树立。若其心爱名,则为贵者所夺;若其心好利,则为富者所售;恐不能保也。今举以付子,他日其间有好学者,归焉。不然,则子自取之。”公武惕然从其命。书凡五十箧,合吾家旧藏,除其复重,得二万四千五百卷有奇。今三荣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指论之。岂敢效二三子之博闻,所期者不坠家声而已。书则固自若也。傥遇其子孙之贤者,当如约。
绍兴二十一年元日,昭德晁公武序。
卷一
易类
自汉武帝之后,虽世有治乱,无不知崇尚典籍。刘歆始著《七略》,总录群书:“一曰《辑略》,二曰《六艺略》,三曰《诸子略》,四曰《诗赋略》,五曰《兵书略》,六曰《术数略》,七曰《方技略》。至荀勖更著《新簿》,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今诸子家及兵书、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及故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勖之《簿》盖合《兵书》、《术数》、《方技》於诸子,自春秋类摘出史记,别而为一,《六艺》、《诸子》、《诗赋》,皆仍歆旧。其后历代所编书目,如王俭、阮孝绪之徒,咸从歆例;谢灵运、任昉之徒,咸从勖例。唐之分经史子集,藏於四库,是亦祖述勖而加详焉。欧阳公谓其始於开元,误矣。今公武所录书,史集居其半,若依《七略》,则多寡不均,故亦分为四部焉。”
经之类凡十。其一曰《易》,二曰《书》,三曰《诗》,四曰《礼》,五曰《乐》,六曰《春秋》,七曰《孝经》,八曰《论语》,九曰经解,十曰小学,合二百五十五部,计三千二百四十四卷。孔氏之教,别而为六艺数十万言,其义理之富,至於不可胜原,然其要片言可断,曰修身而已矣。修身之道,内之则本於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外之则推於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尽,无施而不宜。学者若以此而观六艺,犹坐璇玑以窥七政之运,无不合者。不然,则悖谬乖离,无足怪也。汉承秦后,六艺皆出於灰烬之馀,学者颛门名家,故《易》有田氏、焦氏、费氏,《诗》有《鲁诗》、《韩诗》、《齐诗》,《春秋》有邹、夹、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礼》、《乐》有大戴、小戴之殊,《书》有古文、今文之异:各尊其师说,而伐其异已者,党枯骸,护蠹简,至於忘父子君臣之分,争辩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晋、魏之后,此弊虽衰,而学者徒剽贼六艺之文,饰其辞章,以譁世取宠,而不复有明道之意,无以议为。及唐之中叶,海内乂安,士稍知宗尚经术,而去圣愈远,异端并兴。学《书》者,则以今文易古文,而颇改其辞;学《春秋》者,则合三《传》之同异而杂举其义,不本所承,决以胸臆,以迄于今。释、老、申、韩之说,杂然满於《六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岂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於章句,是以迢迢千载之间,悖谬乖离,殊涂而同归,至此其极,悲夫!今所录汉、唐以来之书甚备,观者其慎择焉。《论语》、《孝经》,自班固以来,皆附经类。夫《论语》,群言之首,《孝经》,百行之宗,皆《六经》之要,其附於经固不可易。又《艺文志》有小学类,《四库书目》有经类解,类盖有补於经而无所崇属,故皆附於经,今亦从之。
右上下经,魏尚书郎王弼辅嗣注。系辞、说卦、杂卦、序卦、弼之门人韩康伯注。又载弼所作略例,通十卷。《易》自商瞿受於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为施雠、孟喜、梁丘贺。其后焦赣、费直始显,而传受皆不明,由是分为三家。汉末,田、焦之学微绝,而费氏独存。其学无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中者,皆祖费氏。东京荀、刘、马、郑皆传其学。王弼后出,或用郑说,则弼亦本费氏也。欧阳公见此,遂谓孔子古经已亡。按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说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古经何当亡哉!
右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广政,孟昶年号也。《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唐四门助教邢璹注。此与国子监本不同者也。以蜀中印本校邢璹注《略例》,不同者,又百馀字。详其意义,似石经误,而无他本订正,姑两存焉。
右唐国于祭酒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同撰,苏德融、赵弘智覆审。序称:江南义疏有十馀家,辞尚虚诞,皆所不取。唯王弼之学,独冠古今,以弼为本,采诸说附益之。
右梁任正一撰。以孔颖运为本。“甘棠”云者,正一当为陕州司马,故名其书。
右旧题苍颉修古籀文,郑氏注。按唐《四库书目》有郑玄注《书》、《诗纬》,及有宋均注《易纬》,而无此书。其中多有不可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昔通儒谓纬书伪起哀、平,光武既以谶立,故笃信之。陋儒阿世,学者甚众。郑玄、何休以之通经,曹褒以之定礼。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郡斋读书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