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篇文章讲清红军长征的来龙去脉、恩恩怨怨,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长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终于有一篇文章讲清红军长征的来龙去脉、恩恩怨怨,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长征
2016-11-03
刘统
宏观微言
宏观微言
宏观微言
微信号 hongguanweiyan
功能介绍 多角度时政分析
本文来自“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主讲人 | 刘统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过了若尔盖草地,跟着毛泽东北上的红四方面军的机关干部、红军大学里的学员全都回到张国焘那里去了,这就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八万红四方面军,没有一个人跟他走,而且还把朱德、刘伯承和五军团、九军团扔在了张国焘的左路军。这个时候张国焘有九万人,毛泽东是一万人,你说谁能成气候?但是毛泽东没有退路了,不惜一切代价,他也得带着队伍北上。
*以下文字
据2016年9月10日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第八季第二讲”
现场实录整理
今天是长征讲座的第二讲,因为有一些听众昨天没有来,所以我们把昨天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长征开始的时候,当时是博古、李德、周恩来当家,他们采取的行动就是大搬家、大逃跑。红军经过湘江之战之后,一下损失了三分之二,中央高层内部开始了争论,毛泽东利用这个时机,策划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央的最高决策层,博古、李德下来,张闻天、毛泽东上位,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的新的三人领导机构。
在毛泽东重新回到决策层之后,红军长征的方式有了变化,开始变得机动灵活,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四渡赤水。四渡赤水的路线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就是为了避战,因为毛泽东心里非常清楚,这支走了几千里地的红军队伍已经是精疲力竭,没有战斗力了,如果要打,就是全军覆没。没有红军了,还谈什么革命?毛泽东当时在中央军、川军、黔军、滇军的夹缝里求生存,所以行军路线才会那样地绕来绕去。就在毛泽东和红一方面军最困难的时候,突然接到雪山那边的电报,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渡过了嘉陵江,在今天的川西北建立了一块根据地,等着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对红一方面军来说,这是绝处逢生,疲惫之师一下鼓足了勇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1935年5月一、四方面军终于在川西北会师了。
走了一万多里地的红一方面军只剩下两万多人,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受到了红四方面军八万多人兄弟般的迎接,当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拿出了粮食、皮袄等各种各样的礼物来慰问红一方面军,使红一方面军的同志觉得非常温暖,大家都感觉到这是长征中的一大胜利,好像是过节一样。
▲
长征路线图
但是毛泽东说,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别人都那么高兴,怎么成了毛泽东最黑暗的时刻呢?因为毛泽东遇见了党内最强劲的对手张国焘,张国焘当时依仗着在党内的资历和权威,最重要的是他手里的人、枪比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还要多得多。张国焘在会师之后提出,两大主力会师应该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对不对?完全对。问题是谁指挥谁?张国焘说,当然我指挥你了,你们还剩下几个人了?毛泽东就躲避、回避这个问题,不肯把权力交给张国焘,于是张国焘就摊牌了,不解决组织问题,我就不走,看你怎么办?
中央对张国焘束手无策,为了解决组织问题和权力分配的问题,中央和张国焘在川西北整整相持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红军消耗尽了当地所有的粮食,当时全军处于饥饿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张闻天表示实在不行就把总书记让给张国焘,但是毛泽东坚决不同意。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方案,“宁可让出总政委,不能让出总书记”,张国焘想指挥红军咱们就让他当总政委,但是总政委也得听政治局的。这样的话,中央在1935年8月的毛尔盖会议,决定改组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张国焘担任了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委之后,他的权力欲望得到了满足。
这个时候毛泽东提出来,咱们要北上,过草地。毛泽东又生一计,说草地人烟都没有,粮食也没有,十万大军哪儿能一块行动呢?咱们还是兵分两路吧,于是毛泽东就提出,中央还有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跟着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三个军组成右路军,从毛尔盖北上;让朱德和刘伯承陪着张国焘组成左路军,从阿坝北上。张国焘也不知道是计策,于是就同意了。他一同意,毛泽东马上就分家,催着徐向前、陈昌浩赶紧过草地。
▲
若尔盖草地
草地是当时从松潘到若尔盖的一大片沼泽区,红军为什么要过草地?明明知道草地是死亡之地,为什么还要从那儿走?没人想过草地,红军一开始的愿望当时是打开松潘城,当时想按照我们今天的路线,从松潘过草地,从松潘到九寨沟,上了雪宝顶,就到了今天秦岭的通道了。
原来中央想的是挺好的,从松潘过草地。但是松潘城是川西北的军事要塞,城墙是乾隆皇帝征服了大小金川之后修的,到今天城墙还非常坚固。守城的就是国民党嫡系部队的著名将领胡宗南,胡宗南当时率领一个师在守松潘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联合进攻松潘城,结果没想到胡宗南坚守不退。红军长征的时候翻山越岭,把所有的炮都扔光了,就剩下轻武器,这个松潘城,这么厚的城墙怎么爬得上去?结果红军就包围松潘城,盼着胡宗南逃跑,胡宗南就是不跑,最后一直饿到松潘城里面的粮食都没有了,胡宗南一天只让他的士兵喝一顿稀粥,也还是坚持不退。红军一看没办法了,松潘打不下来了,九寨沟、黄龙都过不去了,没办法才调头转向了草地。
红军的右路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之下,当时中央机关跟着右路军一起过草地。过草地,在红军长征历史上是最悲惨的一幕。我们看当年的记载,红军右路军过草地一共走了七天,怎么能造成那么大量的死亡?今天去草地一看,那个地方真是风景如画,但是在红军长征所有亲历者的回忆录里,没有一个人写到景色,写的都是饥饿和痛苦。我们现在气候转暖,草地中的沼泽地大量消失,都变成干地了,但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这个地方气温还非常低,植被非常茂盛,湿地非常的大。所以红军到了草地,第一,海拔3500米,我们今天去旅游,到若尔盖草地一看,到处像一片绿毯一样,一望无边的大草地,真美啊,但是人人都有高原反应,头疼欲裂、恶心、头晕得厉害。车继续往前开,开到了海拔2500米的拉卜楞寺,大伙儿的高原病一下都好了。所以我就知道,草地的海拔高度,在那么缺氧的情况下,红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终于有一篇文章讲清红军长征的来龙去脉、恩恩怨怨,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长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