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校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山海经校注
作者:郭璞注 袁珂点校
简介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山海经》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直到晋代学者郭璞为其作注,才使得《山海经》得以进一步流传。明清时期,先后有众多学者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开始关注《山海经》。近代以来,著名学者王国维和胡厚宣等人先后根据《山海经》研究甲骨文和古史。但真正系统研究《山海经》的,袁珂先生算是第一人。袁珂在《山海经校注·序》中认为,“《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乃亦神话之渊府,……,其中《海经》部分,保存神话之资料最多,除《楚辞·天问》,他书均莫与京,是研究神话之入门”。可以说,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4月)是系统研究《山海经》的重要注疏。全书分《山经柬释》和《海经新释》两部分,并以西汉刘歆校订的次序排列。《海经新释》作于1963年,而《山经柬释》则于1978年匆忙增补,内容相对简略,与《海经新释》相比分量畸轻畸重,殊不相称。因此,在该书出版十年之后,袁珂先生又重新做了增补修订。
山海經校注
作者:郭璞注,袁珂點校
山海經山經柬釋卷一
山海經第一 南山經
一、南山經
1、南山經①之首曰(昔隹)山②。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③,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穀④而黑理,其華⑤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麗□(麂,几换旨)⑦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無瘕⑨疾。
① 王念孫云:“文選頭陀寺碑文注引無經字。”珂案:無經字是也,說見海經新釋卷一篇首注①。
② 郝懿行云:“任昉述異記作雀山,文選注王巾頭陀寺碑引此經作鵲山。”珂案:太平御覽卷五十引此經亦作鵲山;(昔隹),古鵲字。
③ 珂案:華,古花字;宋本作花,下同此。
④ 珂案:經文如穀與下文其名曰迷穀之穀,宋本均作榖,是也。郝懿行云:“陶宏景注本草經云:‘榖即今構樹是也;榖構同聲,故榖亦名構。’”
⑤ 珂案:華,光華。
⑥ 王念孫云:“類聚獸部引作有獸人面,名曰狌狌。”珂案:狌狌即猩猩;關於猩猩之傳說,見海經新釋卷五“狌狌知人名”節注②。
⑦ 郭璞云:“□(麂,几换旨)音几。”
⑧ 郭璞云:“未詳。”
⑨ 郭璞云:“瘕,蟲病也。”
2、 又東三百里,曰堂①庭之山,多棪木②,多白猿,多水玉③,多黃金。
① 郭璞云:“一作常。”珂案:文選上林賦注引此經正作常。
② 珂案:爾雅釋木云:“棪,樕其。”郭璞注:“棪,實似柰,赤可食。”音掩。
③ 郭璞云:“水玉,今水精也。相如上林賦曰:‘水玉磊砢。’赤松子所服;見列仙傳。”珂案:列仙傳云:“赤松子,神農時雨師,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3、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①,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②,多白玉,多蝮虫③,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① 郝懿行云:“初學記二十七卷引此經作稷翼之山,多白玉。”珂案:王念孫云:“一切經音義九十三引作即翼之山,下文又有即翼之澤。”是也。
② 郭璞云:“凡言怪者,皆謂貌狀倔奇不常也。尸子曰:‘徐偃王好怪,沒深水而得怪魚,入深山而得怪獸者,多列於庭。’”
③ 郭璞云:“蝮虫,色如綬文,鼻上有鍼,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虫;古虺字。”
4、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①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③,佩之不聾,可以為底④。
① 郭璞云:“音紐。”
② 郭璞云:“如人歌聲。”
③ 郭璞云:“如破木聲。”
④ 郭璞云:“底,躪也;為猶治也。外傳曰:‘疾不可為。’”珂案:底同胝,足繭也;可以為底,可以治足繭也。
5、 又東三百里柢山①,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②下,其音如留牛③,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④,食之無腫疾⑤。
① 郭璞云:“柢音蔕。”珂案:經文又東,宋本無又字,經文柢山,宋本、吳寬抄本、明藏經本,柢上有曰字,此脫。
② 郭璞云:“亦作脅。”郝懿行云:“廣雅云:‘胠,脅也。’經作魼者,蓋同聲假借字。”
③ 珂案:留牛未詳;東山經首說之魚“其狀如犁牛”,郭璞云:“牛似虎文者。”或即此;留、犁音相近。
④ 郭璞云:“此亦蟄類也;謂之死者,言其蟄無所知如死耳。”
⑤ 郝懿行云:“說文云:‘腫,癰也。’”
6、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①,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②,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① 郭璞云:“亶音蟬。”
② 郭璞云:“類或作沛,髦或作髮。”楊慎云:“今雲南蒙化府有此獸,土人謂之香髦,具兩體。”珂案:經文有髦,太平御覽卷九一三作有髮。
7、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①。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②,佩之不畏③。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鳥)(付鳥)④,食之無臥⑤。
① 珂案:太平御覽卷五○引此經多怪木上有多金二字。
② 郭璞云:“博施二音。施(訑)一作阤。”
③ 郭璞云:“不知恐畏。”
④ 珂案:御覽卷五0引此作鷩(付鳥),畢沅、郝懿行均校作鷩(付鳥)。
⑤ 郭璞云:“使人少眠。”
8、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①,其陽多玉,其陰多青□(護,言換青)②。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③,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④。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⑤,名曰灌灌⑥,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⑦。其中多赤鱬⑧,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⑨。
① 郭璞云:“亦有青丘國在海外。”珂案:青丘國見海外東經(海經新釋卷四)。
② 郝懿行云:“□(護,言換青)當為雘;說文云:‘雘,善丹也。’初學記五卷引此經正作雘。”珂案:畢沅校本亦作雘。
③ 郭璞云:“即九尾狐。”
④ 郭璞云:“噉其肉令人不逢妖邪之氣。或曰:蠱,蠱毒。”
⑤ 郭璞云:“如人相呵呼聲。”
⑥ 郭璞云:“或作濩濩。”珂案:呂氏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山海经校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