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史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一.孔子
二.南北孔氏家庙
三.京师太学孔庙
四.地方官学孔庙
五.东亚及东南亚孔庙
六.Confucius
七.Ancestral Temples for the Confucius Family
八.Taixue Confucius Temple of the Capital
九.Confucian Confucius Temples in Local OfficialProvincial Schools
十.Confucius Temple in Ea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一.孔子
引言
曲阜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一座享誉全球的文化古城。从考古学角度看,这座古城迄今至少有着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史。曲阜声誉的主要缔造者,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名人,这个人就是孔子。他大约诞生于华夏文明史的中间阶段。当他生活的年代,东方人类2500年的经验在他身上总结;当他逝去以后,东方人类2500年的活动因他思想的照耀而熠熠生辉。曲阜人一直津津乐道的两句七言诗,对于过去和未来做出了十分精练的归纳:“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和推崇儒学的标志。孔府是孔子后人居住的宅邸,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唯有孔庙,超越了孔氏家族的局限,同时成为中国历代朝廷、地方政府以及广大民众奉祀至圣先师的地方。在不同时代,孔庙有文庙、鲁司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文宣王庙等不同称谓。经过长期的多样融合,其建筑已经远远超出自身功能的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共有文化的象征。孔庙总是与学校共生并存,祭祀总是与教学密不可分,从而体现出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历史上的孔庙,起源于孔氏后裔对先人的追思和朝廷对贤人的褒奖。在发展的过程中,孔庙逐渐超越了宗族或国家的界限。从孔氏到中国几乎所有姓氏,从鲁国到中原到全中国到世界各地,孔庙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
孔庙最初的建立,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前478),鲁哀公将孔子生前在曲阜的“故所居堂”立为庙,当时建筑只有三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间家常的居室,不断地踵事增华,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盏明灯。西汉司马迁亲往曲阜孔庙参拜,并发表感言:“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博学的太史公比孔子晚生300多年,曾因率直言论而惨遭酷刑,看到生前屡遭挫折的孔子能够于死后受到世代儒生的长久尊崇,感同身受地发出由衷的景仰之情。
西汉以前,儒家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历史文化,并对士人进行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教育。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定儒学于一尊,使其从此享有正统主流的地位,其基本观念和价值标准与国家制度密切联系,具有绝对的权威。对于此后两千余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儒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汉代以后,随着日益显赫的身后名,孔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历代朝廷的重视下,孔庙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等级不断提高。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492)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南朝梁武帝于天监四年(505),立学校,建孔庙。南北朝时期,在西域文化的影响下,孔庙殿堂之内出现偶像崇拜。东魏鲜卑族的孝静皇帝元善见,则是第一个主张为孔子及其弟子塑像的人。在他的支持下,兖州刺史李廷于兴和元年(539),下令工匠“雕塑圣容、旁立十子”。中国原有的儒、道两教先前并不存在针对教祖的偶像崇拜,东汉初次到来的佛教亦然。魏晋时期,佛教东传形成又一波高潮,将印度文化与罗马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带到中土。为佛、儒等教祖塑像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改革,从艺术史角度看,极大推动了中国雕塑的发展。
唐太宗时,全国各地的州、县学中普遍设立孔庙。唐玄宗时,开始为十哲等塑像。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升孔子为王爵,谥号“文宣”。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1012)改称“至圣文宣王”。孔子地位得到最大的提升。
原始的孔庙,只是就孔子生前住屋改设的纪念性建筑而已。从汉代开始,孔子居中国圣贤之首位,受到历代帝王和民众的崇拜。孔庙作为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型,在国家制度层面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地繁荣发展。唐代以后,孔庙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据初步统计,迄至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超过1500处。换言之,大体每个县以上的城镇中都有孔庙。凡是文风蔚起的地方,一定有祭祀孔子的庙宇。反之亦然。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城还是在荒僻的边陲,无论面对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端庄肃穆的孔庙都是华夏文明的一方温床。历经自然风雨和社会动乱,孔庙受到很大破坏,可是现存数量依然众多,其中不少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一种形制严谨而蕴涵深厚的规划和设计,孔庙堪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建筑类型相媲美;它在时间上的绵延之久,在地域上的铺展之广,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建筑类型所望尘莫及的。
1.孔子的生平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过去2500多年历史上,孔子对于东方人性格和气质的塑造,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在世时,他被公认为是知识最渊博的学者;死后,他被尊崇为大成至圣、万世师表。尽管如此,孔子仍然是一个人而非神,他的思想之所以能够普遍地深入人心,主要原因是他在很多地方都与普通人那么接近。
孔子的生平
孔子,因父母曾于尼丘山祈祷,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哀公十六年(前479)病逝,享年73岁。孔子父叔梁纥,母颜氏。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乱而迁徙。鲁国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地,直到春秋末年仍固守西周的礼乐制度。特殊的生存环境,对孔子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孔子年仅5岁时,就能组织玩伴模仿祭祀礼仪,在游戏中表现出喜欢古代礼俗的思想倾向。《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成长时期,他的生活中颇多不幸,少年丧父,家境中落。青年时勉强做过管粮仓和畜牧的小吏。可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坚持不懈地用功读书、用心思考,从而在学业上渐渐积累,成就越来越高。 ............

书籍插图:
书籍《孔庙史话》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孔庙史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