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_桥梁史话 - 茅以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
前言
桥
桥话
启宏图,天堑变通途
桥名谈往
名桥谈往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与李春
洛阳桥与江东桥
五桥颂
介绍五座古桥
中国古桥技术史话
谈桥梁跨度
开合桥
联合桥
没有不能造的桥
明天的桥
代后记:架桥人的心愿——怀念我的父亲茅以升
出版说明
“大家小书”多是一代大家的经典著 作,在还属于手抄的著 述年代里,每个字都是经过作者精琢细磨之后所拣选的。为尊重作者写作习惯和遣词风格、尊重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流变的规律,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大家小书”对于已经经典化的作品不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
提请读者特别注意。
北京出版社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前言
许嘉璐
茅以升先生是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成就卓著的桥梁专家。他自束发就学,便树立了励志强国之心,从此竭其一生的心血和学识献身祖国建设大业。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怀着报效祖国赤子之心,负笈海外,学成归国。他一生行事严于律己,敢为人先,讲求实效,为新中国的发展与建设,为铁路、教育、科研、科普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此次出版《桥梁史话》,意在不仅追思茅以升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不朽业绩,更重温为我们留下的足以传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后来者以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为楷模,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石,爱国爱民、严谨求实、执著追求、勇于进取,担负起时代赋予科学家的历史使命。
浙江钱塘江大桥
我多次到过钱塘江大桥,每次都要驻足,遥瞻凝思。1933年,茅以升先生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当时,中国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建桥困难重重。但茅先生根据钱塘江的水情、地情创造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一系列施工方法,终于建成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现代大桥——钱塘江大桥,而且工期竟缩短了两年半!然而,就在通车仅3个月时,侵华日军接近了桥头,他又含泪亲自启动预先布置好的爆炸器,把桥炸毁。抗战胜利后,他又主持修复了大桥。这传奇般的“一建一炸一复”,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中国知识分子忠诚于祖国的伟大胸怀。
千百年来,历代人民辛勤而聪慧地在水深风急、波涛激荡的河流上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长桥。对我国有记载以来修建的各种桥梁,茅先生作过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桥梁史话》收录的都是关于桥梁方面的文章,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其文笔清新朴实,字里行间,我国古代桥梁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在世界桥梁史中的崇高地位跃然纸上。
身为著名科学家,茅先生还长期致力于科普工作,共撰写200余篇科普作品和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的文章。他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不能只看少数科学家,而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便要十分重视科普工作。”他提出,科学教育要从小开始,不但在课堂,还要在课外,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本书收录的文章,既是科普文章,又是艺术性颇高的学术散文。《没有不能造的桥》获得1981年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中国石拱桥》被收入中学课本,作为中学生必读的范文;而《桥话》一文,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的赞赏。茅先生是科技专家,在文史方面,在散文写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诚为“大家”,今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收入茅先生的这本书,正符合“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题中之义。
科学需要想象。回顾过往,展望明天,茅先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明天的科技发展。40多年前,世界铁路与桥梁技术水平远不如今天,他想象未来的火车每小时能跑200千米以上,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只要六七个钟头就能到达,车中有无线电传真电话设备,可以同全国各地通话。果然,几十年后,时速350千米的京沪高速铁路建成了。他还预言,在亚洲与北美洲相隔85千米宽的白令海峡上,将会架起一座桥,人们可以乘坐汽车周游五大洲。到目前为止,白令海峡大桥还只是个提案,但我国已于2008年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对科学的信心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使他超越眼前,远瞻未来!
茅先生一生架桥无数,他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家小书_桥梁史话 - 茅以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