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史料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唐史史料学/黄永年著.—北京:中华数据,2015.1
ISBN 978-7-101-10547-6
Ⅰ.唐… Ⅱ.黄… Ⅲ.中国历史-史料-唐代-教材 Ⅳ.K242.0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53119号
书  名
 唐史史料学
著  者
 黄永年
责任编辑
 胡 珂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1月北京第1版
2015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710×1000毫米 1/16
印张 19½ 插页2 字数210千字
印  数
 1-3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0547-6
定  价
 58.00元
自 序
这部《唐史史料学》,是为攻读唐史者提供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研究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研究唐史为什么必须学习唐史史料学,或者说得广泛一点,研究历史为什么必须学习史料学?这个问题应该从认识论的高度来回答。
认识来源于实践。对研究历史来说主要是接触史料来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发展到理性认识,即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在理论上作出贡献。这就是历史研究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所以当年恩格斯曾强调地指出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史料学者,正是讲需要掌握哪些史料,并研究这些史料的源流、价值以及利用方法的一门学问。很难设想,研究某个历史事物时对所需要掌握的史料都不甚了了,却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很难设想,对这些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一无所知,却能很好地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作。
这部《唐史史料学》,就是本着如上的理解来撰写的,希望通过它告诉人们研究唐史应掌握哪些史料,以及这些史料的源流、价值和使用方法。
为了能够实现这样的意图,在撰写上我作了如下的考虑。
首先,应该掌握哪些史料?也就是说应该讲哪些史料?这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作为蓝本。因为不仅建国以来大专院校里不曾开设过唐史史料学的课程,不曾出版过教材、专著,就连建国以前也没有这样的著作,国外也未听说过有为唐史研究撰写的史料学专著。这就只好自起炉灶,自定取舍标准,即凡研究唐史真正用得上的就应该讲,否则就不必讲。这和史学史不一样,史学史只要是史学著作都得讲,不管这部著作有没有提供不见于其他文献的史料;史料学则不论是否史学著作,只要有史料价值就要讲到。例如北宋时范祖禹的《唐鉴》,只是一部对人君说教的史书,并无史料价值,史学史可以讲,讲唐史史料学就不必提出;又如《文苑英华》,是诗文总集而不是史学著作,史学史里不能讲,但唐史史料学却必须讲,因为它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唐史史料。当然,也不是书里有一点唐史史料的都得讲,这样范围太广了,反易使读者有目迷五色之苦。因此只能就重要的,即书中全部或大部分是史料的来讲。对现代著作也是如此,凡是给有史料价值的文献作校勘、注释、订补、辑佚的,以及提供其他有用史料的,如唐长孺先生的《唐书兵志笺正》、岑仲勉先生的《元和姓纂四校记》等,都应该讲到;否则,即使是公认的史学名著也只好割爱。
用这样的标准来择取,要讲的还是比较多,因而需要有个次序先后,即分个类。但图书馆通行的几种分类法在这里都用不上,因为这些分类法很多地方是借鉴于国外的,用来分现代的书籍,尤其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书籍固然很好,分我国的古籍就不甚合适。就历史书来说,这些分类法一般都是先世界史,再国别史,国别史里的中国史则是先通史,再断代史,结果《史记》、《南史》、《北史》、新旧《五代史》分在通史,其他《汉书》等等按朝代分别安插进断代史里,一部“二十四史”被拆得七零八落;在通史里,纪传体的《史记》、编年体的《通鉴》、纪事本末体的《通鉴纪事本末》以及现代的通史著作甚至教科书、通俗读物都可以统统混杂在一起,有些史学名籍如讲典章制度的《通典》、《文献通考》等却又分到历史以外的政治大类里。我认为,在编制出真正同样适用于我国古籍的新分类法之前,还不如老老实实承用过去传统的四部分类法,这是古代学者根据当时书籍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的,而且随着书籍品种的增减还作过多次调整,如常用的《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和过去的四部分类已有许多不同,后来《书目答问》的分类和《四库全书总目》又有出入。当然,今天看来,这些四部分类法还是存在若干毛病的,因此在这部《唐史史料学》里又作了点调整。
所列举的书籍从哪几方面来讲述?过去《四库全书总目》是书名、卷数、作者姓名和简历、内容优劣,有时也讲几句版本。现在既是史料学当然有所不同,除书名、卷数、作者外,有些与撰著此书并无关系的简历就可以省略不讲。版本也只讲常见的或有关系的,用不到像《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那样把所有旧本一一缕陈。书的内容则主要从史料角度来讲,力求把所提供史料的源流、价值以及应该如何利用讲得清楚些。此外,有关的知识性东西也适当附带讲一些,使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的爱好者可以把它作为自学的入门指导书。
在考虑怎样把这部史料学写好时,我常常想起前辈学者的几部入门指导著作。首先是吕思勉师的《经子解题》,这是半个世纪前我开始接触古籍的启蒙读物,它为我打开了研究古代文献的大门。以后我还阅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总成绩》、陈垣先生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也都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不仅由于他们学问精深渊博,更重要的是他们撰写这些入门书时态度诚恳,不敷衍,不打官腔,处处为读者着想,对读者讲老实话。要知道,介 ............

书籍插图:
书籍《唐史史料学》 - 插图1
书籍《唐史史料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史史料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