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作者:[日]宫崎正胜
译者:朱悦玮
ISBN:9787521706451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拉斯帕尔马斯随想
在世界史中,“海图”(chart)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虽然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请仔细地想一想,那些被描绘在羊皮纸和纸片上的海图,完全改变了人类固有的以地面为基准的视角,它们是使人们意识到要从宏观角度观察地球的特殊地图。
原本诞生于陆地之上的文明,之所以无法认识整个地球,就是因为被占地表70%的海洋所阻碍。如果不开拓海洋上的航线,就无法将遥远分离的两块大陆连接起来。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虽然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在陆地上相连,但是欧亚大陆与南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之间却被大海所隔断。
然而,开拓“海上的航线”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海上的航线”与陆地上的道路截然不同,每次航行时都有可能如同海市蜃楼般消失不见。所以能够将“海上的航线”重新找回来的海图,对于航海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海图的不断累积,最终就形成了海洋上的航行网络。换句话说,制作海图,就相当于在陆地上修建道路和交通网一样重要。
我之所以会认识到这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是因为在拉斯帕尔马斯的“哥伦布之家”博物馆见到了许许多多的海图与世界地图。
在摩洛哥的海岸边,有一个由七座主要的岛屿组成的加那利群岛。在这个群岛的主岛大加那利岛的拉斯帕尔马斯,有一个被称为“哥伦布之家”的哥伦布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一个带有中庭的二层小楼,原本是这里的市政厅。哥伦布在1492年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出发,在加那利群岛大约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随后他就开始了横跨大西洋的航行。据说就在那段时间,哥伦布曾经在这个市政厅中居住。
在“哥伦布之家”中,有很多哥伦布的肖像画,航线图,与哥伦布有关的文书,显示出加那利群岛与哥伦布有关系的书籍、资料、船具、参加第一回探险的三艘帆船的模型,尼尼雅号船舱的复原模型,航海前后的各种各样的地图、海图,马丁·贝海姆制作的世界上第一个地球仪的复制品,以及与加那利群岛相关的资料等等,展示着许多与哥伦布的航海相关的东西。虽然博物馆中展示的大部分都是复制品,但是现场营造出来的那种气氛,仍然会使人感到一种奇妙的真实感。到访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反过来使赝品看上去显得真实。
在展品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与大航海时代相关的一系列地图、海图以及地球仪。平时这些在历史书上屡见不鲜的地图,出现在这个狭窄房间的展示台上时,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在我观察这些地图和海图时,忽然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词语——“冒险”。
“冒险”现在经常被用在“危险”“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等语境中,但原本这是由阿拉伯语演变而来的航海用语,意思是“没有海图的航海”。如果用在陆地上的语境就是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行走。确实,在几乎没有可靠海图的哥伦布时代,在大洋中航行就像是在黑暗中摸黑前行一样充满了危险。但是,即便最初是漫无目的的航海,一旦描绘出海图之后,未知的神秘海域中就会出现普通的航海线路。所以我觉得海图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存在。
本书通过对这些冒险的回顾,讲述从“海图”到“世界地图”的变迁,以及“海上交通网”的形成过程。通过研究描绘“海上交通网”的海图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世界地图又是如何出现的,来了解世界一体化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第一章
构成地球的三个“世界”
一、世界地图、海图与地图
俯瞰世界的尝试
诞生于北非与西亚之间广袤干旱地带的诸多文明,很快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帝国,在与游牧民族的不断斗争中,甚至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但是,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历史舞台,还不到整个大陆面积的1/3,要想将整个地球作为历史的舞台,就必须将五大洲和三大洋联合在一起。而直到人类开辟出“海上的航线”之后,我们的世界才像现在这样属于一个整体。
不过,要想乘船驶向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这些未知的海洋,正确也好错误也罢,首先都必须掌握世界的轮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份俯瞰世界的地图。但是,自从五千年前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一直过了三千多年,才首次出现能够帮助人类在未知的海洋中航行的世界地图。从人类文明诞生,到俯瞰世界的地图出现,确实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岁月。如果给世界地图下个定义,那就是概括地、客观地将地球上的诸多地区和诸多事物之间的关系,用俯瞰的视角进行图像化的一种特殊地图。
古代的世界地图,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想象的宗教性世界地图,并不属于俯瞰陆地与海洋关系的世界地图。古时候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们,交通基本靠走,他们所能够认识的空间仅限于开发过的“生活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只能凭借想象,所以他们常常忽视海洋的存在。虽然“世界”这个词在历史书中频繁出现,但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世界”这个词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英语中的“世界”写作“world”,其原意是“生活的舞台”,至于引申义“世界”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生活的舞台”。
但是,即便在绝大多数人都处于有限的“生活舞台”中的古代,也有敢于跨越沙漠与海洋的商人,将多个“world”联系起来。特别是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因为其东部有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高度发达的文明,加上地中海地区独特的气候与地理条件,那里能够很容易地开展海上贸易,这也意味着许多文明与文化有机会联系在一起。居住在地中海要地的古希腊人,为了从贫穷中摆脱出来,必须开辟一条“海上的航线”,所以他们会积极地制作海图和世界地图,可以说这是必然的结果。
古希腊人借助天文学制作世界地图。古希腊人因为受西亚文化的影响深远,所以对观察星星也有很浓厚的兴趣,而这为他们制作从高空俯瞰的地图提供了技术支持。古希腊人将自己哲学观的根本分为混沌(khaos)与秩序(kosmos),并且在由星星构成的天体中寻求秩序。毕达哥拉斯(约前582—前497)认为天体代表着完美数字10,而由其组成的天空则代表着秩序的协调与理想。受他影响,在他之后的希腊人也普遍认为只有星星诞生的秩序才是完美的。到 ............

书籍插图:
书籍《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 插图1
书籍《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