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2018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茅海建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6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
ISBN 978-7-108-06225-3
Ⅰ.①从… Ⅱ.①茅… Ⅲ.①康有为(1858-1927)—人物研究 Ⅳ.①B258.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23141号
特邀编辑 孙晓林
责任编辑 冯金红
装帧设计 蔡立国
责任印制 宋家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8年6月北京第1版
2018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635毫米×965毫米 1/16 印张58.75
字 数 845千字
印 数 0,001-4,000册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注释
□□□□□
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方框同原版纸书。
目录
自序
导论
手稿本、抄本与写作时间
刊印与书名
《我史》“鉴注”的时段
《我史》的真实性
礼送康有为出日本
光绪二十四年岁暮康有为写作时的心情
“鉴注”的方式
《我史》光绪二十——二十四年鉴注
光绪二十年 甲午(1894) 三十七岁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1895) 三十八岁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1896) 三十九岁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1897) 四十岁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1898) 四十一岁
附录
《我史》手稿本所录注文、跋语
顾颉刚抄本所录丁文江之跋语
征引文献目录
索引
人名索引
奏折、条陈索引
自序
我想给康有为的《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作注,始于1998年。当时我刚刚涉足戊戌变法的研究,康有为的《我史》本应是一本必读的书,可我在阅读的时候,心情十分混乱。一方面,我已知道了黄彰健、汤志钧、朱维铮等研究先进的结论,康有为在此中“作伪”,他的这一记录不可以当作信史;另一方面,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他本人的记录虽未必如实地反映历史的真相,但恰能更准确地说明他写作、修改时的内心世界。作伪者也有作伪的理由,他为什么要作伪,本身就更加值得研究。
于是,我便产生一个念头,给康有为的《我史》做一个注本,将相关的史料与研究附注之,以能对康有为的说法一一进行厘订,鉴别真伪,重建史实,使之成为读者可以方便利用的一个读本。
然而,这一想法要能实现,却又有着很大的难度。当时我对戊戌变法的史实了解很少,相关的史料也不熟悉;更何况在我之前的许多研究先进,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他们没有去做,并非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此中的意义,而正说明了此处水深。于是,我把这一念头收了起来,开始研究戊戌变法的具体事实。
无论什么人研究戊戌变法,都绕不开《我史》,我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再读之,但在研究论文中不敢轻易使用。每一次读到它,为之作注的念头就加一分。到了2003年,正值我的前一研究项目结项,想申请新的研究经费的支持,于是我就试着将其作为课题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申报。不料的是,这一申请很快被批准,反成了有进无退、立限克工的督战力量。
我自知是研究戊戌变法的新军,相关的经验与史料的掌握还谈不上熟悉。我只能靠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查档,不敢聪明为事,更不敢臆测自判。前前后后,用了五年的时间,大体上完成了这一工作。我不认为我现在的工作已近乎完备,也准备今后有着多次的修改,尽管已将本书交付出版——我正等待着来自读者的批评意见。
虽说为《我史》作注,还是第一次,但相关的研究早已进行。我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彰健、汤志钧、孔祥吉三位先进的贡献。其中黄彰健以史识优出,台湾所藏的文献档案也多览之;汤志钧史料烂熟,是上海图书馆所藏汪康年师友手札的最初利用者;孔祥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多有斩获,北京地区各大图书馆中所藏书信也为其观览,解读人物间相互关系为其所长。三位先进的著述,或直接释明了《我史》中的章句,或间接考清了《我史》所言及的史实。
(1)
因此,本书中的很多地方是直接采用了他们的成果,我在注释中也予以说明,在此谨表敬意。
还有许多研究者的成果,或为我采用——那是可以用合乎“规范”的方式予以说明;或刺激了我的思路——那就无法“规范”地一一说明了。后者人数很多,其中需要特别提出者是朱维铮、杨天石、杨国强、罗志田、马忠文等(以年秩为序)给予我多方面的帮助。
(2)
我的朋友罗志田教授在其著作中多次出现的一段话,很得体地表达了我的惶恐:
“由于胡适研究近年偏热,论著甚多,而现行图书发行方式使穷尽已发表刊出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非常困难之事。个人虽已尽力搜求,难保不无缺漏。另外,因论著多而参阅时间不一,有时看了别人的文章作品,实受影响而自以为己出者,恐亦难免。故凡属观点相近相同,而别处有论著先提及者,其‘专利’自属发表在前者,均请视为是本书利用他人成果而未及注明,还请读者和同人见谅。”
(3)
戊戌变法更是长年的热门,罗教授提出的搜集之难与受影响而自以为己出,对我也是同样的存在。我自当尽力避免之,若有犯规,亦请读者和“专利”所有者见谅并予指正。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保管二部,当我接到康有为《我史》手稿本收藏消息的电话,正在昂坪到宝莲寺的新建缆车上,一下子有着福光大现的身受,2006年10月我在该馆装修前的库房,度过了至今仍清晰在目的四天。感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利用部,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感谢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郭廷以图书馆和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那里有着第一等的效能。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我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三个月,完成了本书最初的整合,香港又正是康流亡生涯的第一站。感谢东京大学大学院总合文化研究科,使我有了足足半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