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共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783—1789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缔造共和
——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783—1789
[美] 约瑟夫·J.埃利斯 著
宣栋彪 译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序幕 合众为一
第一章 《邦联条例》与愿景
第二章 财政危机
第三章 领土争执
第四章 华盛顿再度出山
第五章 麦迪逊时刻
第六章 大辩论
第七章 尾声
附录一 联盟和永久同盟条款 1777年
附录二 美利坚联邦宪法 1787年
附录三 权利法案 1789年
致谢
注释
纪念保琳·梅尔(Paulin e Maier)
序幕
合众为一
我是在聆听28位中学生在他们的同学和自豪的家长面前背诵《葛底斯堡演讲》(Gettysburg Address)时萌生了写作此书的想法的。我的儿子斯科特(Scott)当时正在位于佛蒙特的普特尼(Putney)的格林伍德学校(Greenwood School)教授科学,他邀请我为一年一度的演讲比赛担任评委。我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了,但在不厌其烦地努力听清林肯说了些什么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林肯的这篇著名演讲的第一句话就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
林肯是这样开场的:“87年前,我们的国父们在这块大陆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1776年,为了赢得战争,13个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宣布要脱离英国而成为独立的13个邦,战争结束就各行其是。它们在1781年创建的基于《邦联条例》(Articlesof Confederation)的政府并非、也从未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言,它的确只是这些自视为迷你国家的拥有主权的邦之间的一项“和平协议”,为了共同的安全,它们自愿走到一起,组成一个本地版的国家联盟(League of Nations)。
1
一旦开始思考这些句子,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在赢得独立之后不可能出现一个团结的美利坚国家这种事物。个中原因就如杰斐逊(Jefferson)笔下的那些真理一样不证自明。殖民地已经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向英国政府表达自己强烈的不满,它们否认英国议会对它们的征税权,认定这项权力应归属各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后者以一种更直接和更亲近的方式代表它们的选民,这是远方的英国议会中的成员无法做到的。1776年7月2日通过的宣告独立的决议明确表明,这些前殖民地并非作为一个整体,而是作为“自由和独立的各邦”脱离大英帝国的。
2
所以,从政治上而言,与这些争论共存的,是一个以邦为基础的框架。
距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大部分美国人在30英里(约48公里)的地理半径范围内出生、生活和死去。一封信从波士顿送到费城需要3个星期的时间,因而他们的政治视野和忠诚度也受到限制——显然,当时并不存在广播、手机或者互联网这样的事物,可以解决距离的问题。因此,理想的政治单位是城镇或者是县,在那里,因为代表们就是你的邻居,所以你相信他们会捍卫你的利益。
3
的确,人们认定任何遥远的全国性政府都将意味着一个本地版的英国议会,它与美国公民的利益和经验离得太远,不值得信任。对这种遥远的政治权力来源的不信任已经成为独立运动中一股核心的意识形态推动力。对类似于来自伦敦和白厅的那种权力,人们常常持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敌意,他们将其描绘成天生专断、傲慢和腐败的。因此,创建一个全国性政府是美国革命者最不可能考虑的事,这种遥远的政治权力的来源包含了所有暴政的可能性,而爱国的美国人相信,这正是他们要反抗的。
4
1863年的林肯有理由朝着一种国家主义的方向改变美国历史的轨迹,当时的他正代表联邦发动一场内战,他宣称,联邦先于各个邦而存在。尽管我们可能希望自己能够原谅林肯,毕竟这是他宣称拥有结束奴隶制的政治权威的唯一方法,但这确实是对历史事实的一种根本性扭曲。
真相是,建立一个国家从来就不是独立战争的一个目标,建立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国家所需要的一切政治制度都是对革命意识形态最由衷的信念的彻底玷污。1776年之前,将这些殖民地团结在一起的唯一动力就是它们在大英帝国内的成员身份。1776年之后,这股动力则变为脱离这个帝国的共同目标。一旦赢得战争,这股纽带就被斩断,各个邦也就开始按照自己本邦的航线行驶。任何一位身处那段战后时期的有历史知识的预言者,都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到,北美必然会成为西半球版的欧洲,一个由互相对抗的政治阵营和国家所构成的互相争夺霸权地位的群体。这至少是美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
5
要说“一些事情碰巧”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显然还不够。林肯版的这个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尽管隐而不露,但它预设一种国家精神已经内嵌在这一政治方程式之中,因此,1787年到1788年的这场我们可以称其为“二次革命”的运动是1776年第一次革命的自然结果。但是,就我们已经提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人口因素而言,从《独立宣言》到宪法的转变并不能被描述为一个自然的过程。恰恰相反,它表现出由拥有主权的邦组成的邦联朝着一个全国性的共和政体(确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共和国)发展的过程中在方向和规模上的一个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如何解释在美国政治史的引力场中所发生的这样一次巨变呢?公众对大英帝国政策的自下而上的反抗可以很好地解释18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但它无法解释80年代的历史。当时可没有出现什么暴民,要求建立一个拥有全权的美利坚国家。事实正好相反:在18世纪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动力是离心的而非向心的,意思是说,绝大部分公民对建立一个美利坚民族国家并没有兴趣;的确,他们认为全国性政府的观念不但与他们自己的本地生活毫不相干,而且还会勾起对他们刚刚战胜的英国这只怪兽的可怕记忆。当时并没有发生以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府为诉求的民众暴动,因为这一事物并非民心所向。
显而易见的另一种解释则是自上而下的。在所有的民主文化中,这类解释都会令人感到不快,因为它们亵渎了一种神圣的信念——至少从长时段来看,民众中的大多数能够就历史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做出最好的选择。不论这种信念在整个美国历史中可能多么正确——这一说法也值得商榷——它还是不能解释18世纪80年代的历史。而80年代的历史可能正是一小群无视民意的著名领导者如何将美国的故事引向一个新方向的最明显和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缔造共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783—1789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