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十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词学十讲
龙榆生
 著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词学十讲/龙榆生著.—北京:中华书局,2017.10
ISBN 978-7-101-12717-1
Ⅰ.词… Ⅱ.龙… Ⅲ.词(文学)–诗词研究–中国 Ⅳ.I207.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83097号
书  名
 词学十讲
著  者
 龙榆生
责任编辑
 郭时羽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市白帆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7年10月北京第1版
2017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80×1230毫米 1/32
印张
 插页2 字数150千字
印  数
 1-6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2717-1
定  价
 22.00元
出版说明
《词学十讲》是龙榆生先生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时所撰的教材,以理论完善、深入浅出、举例精当、文字清通闻名,甫一问世便受到学界的高度肯定和广大词学爱好者的欢迎。全书循序渐进,由词的发展规律、历史,述及具体作法、欣赏鉴别等各方面,强调词的音乐性,于平仄调韵、四声阴阳着力尤多;因作者自身极其深厚之词学功底,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字字珠玑,非一般泛泛之论可及。初入门者循此正道,自可登堂入室;专业研究者和资深作者亦可时时翻阅,直至融会贯通。
此次新版,我们力求保存龙作原貌,仅改正了少量明显误字和标点,酌情增补部分引文出处。增设附录三篇:首先根据正文所涉及词牌、人物,从龙榆生本人词作中挑选出《蝶恋花·题影明本〈南唐二主词〉,即用重光韵》、《水调歌头·为林子有题填词图》等十首词作,或和古人韵,或体现作者对前人词学评价;每首词后加编者按,注明正文中论及该词牌之页码,以便读者对照参阅,加深理解。附录二、三分别选择《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和《论平仄四声》两篇,与正文部分既不重复,又有所关联。且正文为白话写成,这两篇为浅近文言,俾全书较富变化层次,亦可使读者更全面地感受龙榆生论学的各种路径。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7年7月
目 录
出版说明
第一讲 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第六讲 论对偶
第七讲 论结构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
第九讲 论比兴
第十讲 论欣赏和创作
附录一 龙榆生词十首
附录二 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
附录三 论平仄四声
第一讲 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词不称“作”而称“填”,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
每一曲调的构成,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得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应。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歌词形式,原来是古已有之的。“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乐府古题序》),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也是从古乐府中所有“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种名称中拈取出来的。清人宋翔凤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乐府馀论》)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在声韵方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
词和曲的体制既然是由来已久,为什么直到唐宋以后才大量发展成为定式呢?这就得追溯到声律论的发明和它在诗歌上的普遍应用,才能予以充分的说明。梁代沈约早就说过:“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根据这个原则,积累了将近二百年的经验,才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传》中)的唐人所谓近体诗。这种近体诗,本身就富有它的铿锵抑扬的节奏感,音乐性异常浓厚。恰巧我国的音乐到了这时,也在呈现着融合古今中外、推陈出新、逐步达到最高峰的繁荣景象。这样相挟俱变,推动了燕乐杂曲和长短句歌词的向前发展。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所标举的《近代曲辞》,表明了“倚声填词”由民间尝试而普遍流行的关键所在。郭茂倩说:
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乐。太宗(李世民)增《高昌乐》,又造《燕乐》,而去《礼毕曲》。其著令者十部: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谓之燕乐。声辞繁杂,不可胜纪。凡燕乐诸曲,始于武德、贞观(太宗年号),盛于开元、天宝(明皇李隆基年号)。其著录者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
[1]
这和《旧唐书·音乐志》所称:“又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都可说明词所依的声究竟是些什么。燕乐诸曲,既然在开元、天宝间就已“声辞繁杂,不可胜纪”,这也说明唐宋间所习用的“曲子词”一直跟着隋唐燕乐的普遍流行而不断发展。民间艺人或失意文士,按照这种新兴曲调的节拍填上歌词,以便配合管弦,递相传唱。在明皇时代就已有了大量的创作,如敦煌所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只是仅存的沧海一粟而已。由于无名作者的文学修养不够,对声辞配合也还不能做到恰如其分,因而暂时难以引起诗人们的重视。一般仍多用五、七言近体诗或摘取长篇歌行中的一段,加上虚声,凑合着配上参差复杂的新兴曲调,把来应歌,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绝句衍为《渭城曲》或《阳关三叠》,和李峤《汾阴行》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这种过渡办法,大概流行于宫廷宴会和士大夫间。至于市井间的歌唱,必然早已改用了适合“胡夷里巷之曲”的长 ............

书籍插图:
书籍《词学十讲》 - 插图1
书籍《词学十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词学十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