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元人散曲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武漢大學百年名典》出版前言
百年武漢大學,走過的是學術傳承、學術發展和學術創新的輝煌路程;世紀珞珈山水,承沐的是學者大師們學術風範、學術精神和學術風格的潤澤。在武漢大學發展的不同年代,一批批著名學者和學術大師在這裏辛勤耕耘,教書育人,著書立說。他們在學術上精品、上品紛呈,有的在繼承傳統中開創新論,有的集衆家之說而獨成一派,也有的學貫中西而獨領風騷,還有的因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而開學術學科先河。所有這些,構成了武漢大學百年學府最深厚、最深刻的學術底藴。
武漢大學歷年累積的學術精品、上品,不僅凸現了武漢大學“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學術風格和學術風範,而且也丰富了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學術氣派和學術精神;不僅深刻反映了武漢大學有過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輝煌的學術成就,而且也從多方面映現了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展的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成就。高等學府,自當以學者爲敬,以學術爲尊,以學風爲重;自當在尊重不同學術成就中增進學術繁榮,在包容不同學術觀點中提升學術品質。爲此,我們縱覽武漢大學百年學術源流,取其上品,掬其精華,結集出版,是爲《武漢大學百年名典》。
“根深葉茂,實大聲洪。山高水長,流風甚美。”這是董必武同志1963年11月爲武漢大學校慶題寫的詩句,長期以來爲武漢大學師生傳頌。我們以此詩句爲《武漢大學百年名典》的封面題詞,實是希望武漢大學留存的那些澤被當時、惠及後人的學術精品、上品,能在現時代得到更爲廣泛的發揚和傳承;實是希望《武漢大學百年名典》這一恢宏的出版工程,能爲中華優秀文化的積累和當代中國學術的繁榮有所建樹。
《武漢大學百年名典》編審委員會
出版説明
《宋代歌舞劇曲録要》、《元人散曲選》原於2010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次收入《武漢大學百年名典》,根據以上中華書局版本校訂重排,力求保持全書原貌,以資紀念。
武漢大學出版社
二○一三年八月
編輯者:劉茂舒 劉茂新
本册收録《宋代歌舞劇曲録要》、《元人散曲選》兩種。
《宋代歌舞劇曲録要》以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本校訂重排。《元人散曲選》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本校訂重排。
总目录
《武漢大學百年名典》出版前言
出版説明
宋代歌舞劇曲録要
元人散曲選
《劉永濟集》後記
宋代歌舞劇曲録要
目录
總論
一、大曲三種
董穎 道宫薄媚 西子詞
曾布 水調歌頭 馮燕傳
史浩 采蓮 壽鄉詞
二、舞曲四種
史浩 采蓮舞
史浩 花舞
史浩 劍舞
史浩 漁父舞
三、曲破一種
無名氏 惜奴嬌
四、法曲一種
曹勛 法曲道情
五、鼓子詞五種
歐陽修 采桑子
歐陽修 漁家傲
洪適 生查子
以上三種屬於橫排式者
趙令疇 商調蝶戀花 會真記
附 楊萬里 歸去來兮引
以上二種屬於直敘式者
六、轉踏九種
無名氏 調笑集句
鄭僅 調笑
晁補之 調笑
秦觀 調笑令
毛滂 調笑
洪適 番禺調笑
以上六種屬於分詠體者
洪適 漁家傲引
無名氏 九張機二種
以上三種屬於專詠體者
七、賺詞一種
附 周密武林舊事卷十官本雜劇段數二百八十本中用大曲、法曲、諸宫調及普通詞調各曲,共一百三十九種存目
返回总目录
總論
宋代的歌舞劇曲是繼承着唐代的大曲而發展的。今且先略談唐代的大曲。唐代大曲,凡雅樂、清樂、燕樂皆有之,而西涼、龜茲、安國、天竺、疏勒、高昌等胡樂中的大曲,則雜在燕樂之内。雅樂大曲的名數,今已不可考。《舊唐書》音樂志載清樂四十四曲,皆南朝遺曲。考唐六典注,清樂有大曲、大文曲、小曲三種,此四十四曲中何種是大曲,亦不可考。惟燕樂曲名載於崔令《欽教坊》記的共三百二十四調,其中大曲凡四十六,其詞今存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歌辭中的有涼州歌散序三遍,排遍二遍,伊州歌排遍五遍,入破五遍,皆采取當時有名詩人的絶句詩入樂,有時且截取一詩的四句來用。各詩之間没有連貫性,大約不外是些抒寫閨情、友情或邊怨的詩,或者首尾加用一詩作頌聖之用。前舉的涼州歌散序第三,乃高適哭單父梁九少府詩的首四句。高詩原有二十句,都被截去了。伊州歌排遍第一,乃王維的苦相思詩;排遍第三,乃沈佺期五律的前四句。此外還有緑腰、甘州、泛龍舟、采桑子、千秋樂、雨霖鈴、柘枝、突厥三臺、回波樂等曲,均只存一遍或二遍,其全曲已不可見了。郭氏《樂府詩集》又有水調歌五遍,入破六遍,其第六遍名爲徹,又有大和五遍,陸州歌三遍,排遍四遍,以涼州、伊州體例之,亦是大曲。水調歌第三遍爲韓翃贈李翼的詩,入破第二遍爲杜甫贈花卿的詩。故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寬夫詩話》曰:
大氐唐人歌曲本不隨聲爲長短句,多是五言或七言詩,歌者取其辭與和聲相疊成音耳。予家有古涼州、伊州辭,與今遍數悉同而皆絶句也。豈非當時人之辭爲一時所稱者,皆爲歌人竊取播之曲調乎?
唐代燕樂大曲可考者大約如此。至蔡寬夫所謂“取其辭與和聲相疊成音”一語,即采詩入樂時的方法。絶句詩皆是整齊的五七言,不合樂調,故蔡氏説“本不隨聲爲長短句”。
唐大曲入樂時,歌者所用的方法,見於宋代記載的有如下幾家。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曰:
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今管絃中之纏聲,亦其遺法。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
朱熹《語類》曰:
古樂府只是詩中間添却許多泛聲。後來人怕失了那泛聲,逐一添一個實字,遂成長短句,今曲子便是。
朱熹《儀禮經傳通釋》曰:
竊疑古樂府有唱有和。唱者,發歌句也,和者,繼其聲也。詩辭之外,應更有疊字散聲,以發嘆其趣。
王灼《碧鷄漫志》卷五曰:
今黄鐘商有楊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與劉、白及五代諸子所制並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一句。此乃唐時和聲,如竹枝、漁父,今皆有和聲也。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三十九曰:
今所存,止瑞鷓鴣、小秦王二闋,是七言八句詩並七言絶句詩而已。瑞鷓鴣猶依字易歌;若小秦王,必須雜以虚聲,乃可歌耳。
從上舉各家所説,唐人采詩入樂的方法,大略已可推知。沈括所謂“和聲”、“纏聲”,王灼所謂“和聲”,胡仔所謂“虚聲”,朱熹所謂“散聲”、“泛聲”,皆是加於本辭外的聲調。此種聲調,因用以與本辭相和,故曰“和聲”,因原無實義,故曰“虚聲”、“散聲”。 ............

书籍插图:
书籍《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元人散曲选》 - 插图1
书籍《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元人散曲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元人散曲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