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唐诗解构
作  者:洛 夫
责任编辑:于奎潮 王娱瑶
责任校对:蓝 潮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登幽州台歌
回乡偶书
登鹳雀楼
宿建德江
春晓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竹里馆
鸟鸣涧
鹿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终南别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江陵
月下独酌
送友人
玉阶怨
将进酒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长干行
凉州词
旅夜书怀
春望
登高
天末怀李白
客至
枫桥夜泊
秋夜
滁州西涧
题都城南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乌衣巷
春词
问刘十九
花非花
望月怀远
江雪
寻隐者不遇
题金陵渡
赠内人
马诗二十三首之四
江南春
泊秦淮
登乐游原
锦瑟
无题
宿骆氏亭寄崔雍崔兖
夜雨寄北
金缕衣
回眸中的审视与超越
自序
近年来我写了一系列的“古诗新铸”的创新作品,冠以总题“唐诗解构”,乃我个人从事诗歌创作以来另一项突破性的实验工程,一种谋求对古典诗中神韵之释放的企图。我不是恋旧,更无意复古,而是希望从旧的东西里寻找新的美,发掘所谓“意在言外”的“意”中潜在的诗质。无疑的,这是一种对旧体诗的重新诠释和再创造,一种试以现代语言表述方式、全新的意象与节奏,来唤醒、擦亮、激活那曾被胡适等人蔑视、摧毁、埋葬的旧传统,并赋予新的艺术生命。这种思考与做法也很可能被视为一种徒劳,不过我相信,这是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的一项值得一试的工作。
幼年启蒙之初,我曾读过三年私塾,无非《三字经》、《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之类,入新式小学、初中时开始读《西游记》、《七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从此奠定了我初浅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念高中时心智日渐成熟,对新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学写新诗,但仍未忘情于古典文学中那种内敛蕴藉、简洁练达之美。来台后受到西潮影响,开始全方位地向西方现代主义倾斜,初期不自觉地与当时一般年轻诗人高分贝地叫喊反传统,乃至多年后,自小潜伏在血脉中的古典文学因素,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苏醒,并清楚意识到,文学的正常生成与茁壮,不仅需要外来新兴美学思潮的挹注,同时也需要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发掘、摄取古典文学中那种万古常新、不可取代的优质元素。这时我已接近中年,一方面从旧文学中汲取创作所需的养分,再一方面使其与富于现代性的创作进行有机性的融会。其实在这方面,我已投注不少的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在我中期的作品中当可窥其端倪。然而环顾今天年轻诗人的走向,发现更趋极端,语言过度西化这且不说,对古典文学嗤之以鼻,对唐诗不屑一顾,尤令识者侧目。感叹之余,我便想到利用诗体解构这一招,或许能引起年轻诗人的注意而逐渐接近唐诗、喜爱唐诗。
中国诗史数千年,为何我独钟于唐呢?我毕其一生以追求诗的现代化,创造现代化的中国诗为职志,多年前我在《建立大中国诗观的沉思》一文中曾说:“我们要创造的现代诗不只是新文学史上一个阶段性的名词,而是以现代为貌,以中国为神的诗。”我认为这个“中国之神”就深藏于唐诗中,而唐诗中的神奇、神性、神韵却长期封闭在僵化的格律中,“解构”的作为就是对唐诗中“神”的释放,也可说是一种变形的重生。
所谓“解构”,原滥觞于后现代主义。关于后现代思潮,有人认为:所有文化体系都应加以怀疑,都可以被解构,也就是说,文化符号之间既有的关系都可以使其分解裂变,从而使我们对文化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它的价值产生怀疑。这种解构观念显然有些消极,却是人类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不过如从另一角度来看,人类历史文化的演进其实就是一种不断被解构、又不断被重建的过程。就文学史的演变而言,这就是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关于对古典诗的传承,当然不在于它的格律形式,我认为要者有二,一是重新认识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现代科技文明正在不断地大规模污染自然、破坏生态,人与自然形成一种敌对关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古人反映在诗歌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说来,中国古典诗中大多有道家自然主义的色彩,田园诗在古典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类诗都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一种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试以王维的《竹里馆》为例:诗人闲坐在竹林里,又弹琴,又长啸,独自享受那份孤寂与幽静之美,此时竹林里别无他人,只有月亮这位千古作伴的亲密朋友。这首诗充满了禅意,说明王维的生命既丰富,洋溢着自在的喜悦与生趣,然而他又活在一片空寂中。我把这首诗的趣味与禅意加以延伸拓展,以现代的意象语言重新建构成一种全新的现代诗体。
我们再看孟浩然这首《宿建德江》:傍晚,诗人乘坐的小舟停泊在烟雾朦胧的江边,暮霭中引起一阵因孤寂而生发的愁绪,与他为伴的不是家人和朋友,而能与他对谈解愁的是水,是水中的月亮。这首诗的主体意象是水和月,诗眼是一个“愁”字,所以我特意在解构新作中加上“远处的箫声”这一情节。
对古典诗传承的另外一项,乃在如何寻回那失落已久的古典诗意象的永恒之美,且看李白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但富于想象空间,境界开阔而情意真切,且由于成功地捕捉到景物之神,经营出空灵的意象,完成了一种超越时空、万古常新之美的创造。这首诗的空间处理得极好,李白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尤其后两句的意象就像电影镜头一格格地推进:孤帆载着老友远去,渐渐没入杳不可见的天际,眼中只见浩浩的江水,胸中却激荡着悠悠不尽的离愁。
当然,新作与原作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本,解构之后的新作可能失去原作中的某些东西,但也可能添增了一些原作中所没有而又必须的东西,比如新作中凭空多出“一只小小水鸟横空飞去”这一镜头,意在反衬原作中“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个意象的孤独感与寥廓形象。又如新作的最后三行,看似蛇足,但这种对两位老友在江边话别时情景的描述,该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想象,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令人莞尔的诙谐。
《唐诗解构》中选的第一首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意象简明,情致哀怆,透过时间的表述,诉说他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后的悲情。前两行俯仰古今,表示岁月悠长久远,第三行写登楼望远,感受空间的辽阔无垠,第四行描绘诗人孤苦无依,以致怆然落泪。这首诗的词语平谈无奇,直抒胸臆,而能成为千古绝唱,其艺术感染力主要 ............

书籍插图:
书籍《唐诗解构》 - 插图1
书籍《唐诗解构》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唐诗解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