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简·奥斯汀小传: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简·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寺》(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简·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译者简介 孙致礼,1979年开始翻译英美文学作品,已发表译作约30部,其中包括《傲慢与偏见》在内的简·奥斯汀的全部六部小说,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哈代的《苔丝》,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等;出版专著2部,编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和其他外语类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共计约600万字,其理论研究和英美文学翻译实践(尤其是翻译英国著名作家简?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我国翻译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知名度。荣获了总参某部专业技术突出贡献奖、首届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两次荣立三等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内容梗概 埃莉诺和玛丽安是两姐妹,由于两姐妹的父亲逝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不但经济上拮据,还得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们终于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她嫂嫂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 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两头恋爱都发生了波折。当埃莉诺听到露西·斯蒂尔私下告诉她和爱德华私订终身已有四年之久时,她硬压住了感情,保证为她保守秘密。埃莉诺把失恋的痛苦藏在心底,在玛丽安终于遭到了威洛比的拒绝,精神大受刺激,后来甚至在病倒的过程中,竭力安慰妹妹,帮助她振作起来。露西遭到爱德华的母亲,富孀费勒斯太太的反对,她硬要她儿子和莫顿爵士的独生女结亲。爱德华不愿,他母亲竟剥夺他的继承权,把财产传给次子罗伯特,这时,埃莉诺心胸还是那样开阔,受人之托,通知爱德华可以得到一个牧师的职位,有条件和露西成婚。哪知露西转而去追求那交好运的罗伯特,和他结了婚。这样,埃莉诺和爱德华才能终成眷属。 2创作背景 作品主题 简·奥斯汀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她把笔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察。在那个社会中,人的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由于一代代的财产都为男继承人所得,她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能从属于男人。因此,简·奥斯汀笔下一再出现下列这些类型的人物:“独断独行的父亲;念念不忘社会身分、千方百计想把闺女嫁出去的母亲;条件齐备的青年男子,他们玩世不恭,正反映出他们的优越的社会地位;以及待嫁的女儿,从优雅的没头脑的姑娘到好事多磨的富有理智或情感的青年女子。” 处身在这样一个严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带有敌意的世界上,女主人公该怎样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呢?简·奥斯汀的告诫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审慎从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性行事。她认为情感往往是女性行为的危险的向导。如果逢到一个条件优越而用情不专的男子来追求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男方不是由于个人喜新厌旧,就是由于家长的反对而另择条件更好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方感情用事,就将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难以自拔。 简·奥斯汀的这些看法,最鲜明地表现在这第一部长篇小说中。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伦纳德·伍尔夫在“简·简·奥斯汀文中的经济决定论”一文中说得好:“情节和人物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金钱问题,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理智与情感》的整个开头部分环绕着达什伍德遗嘱中的财产问题以及年收入一万镑的约翰·达什伍德太太的贪心不足而展开。”就在分遗产的过程中,简·奥斯汀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达什伍德家两姐妹相反的性格特征:姐姐埃莉诺“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能当好母亲的顾问……她心地极好……富于情感,但是她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学习的一门学问”。妹妹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一切都好,就是不谨慎 ”。这就是说,玛丽安放任情感去支配行为,而埃莉诺则不愿被这种冲动所摆布。[2] 简·奥斯汀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明确的。她干脆把原来的书名《埃莉诺与玛丽安》改为《理智与情感》,以强调她这个主题。 简·奥斯汀在本书中展示了主人公两姐妹性格的对比,从姐姐的人生观、伦理和社交观念出发,叙述大部分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明事理的凡人”。这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等她们得悉威洛比充分利用他的优越的社会地位,玩弄了玛丽安真挚的爱情,遗弃了那苦命的姑娘埃莉莎,最后和有钱的格雷小姐成亲,玛丽安才彻底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她母亲也承认当初十分赞赏威洛比,未免做事冒失。这都反衬出埃莉诺一贯对事对人的态度是多么明智。玛丽安清醒了过来,认为早该拿姐姐做榜样,慎重处理恋爱和婚姻的问题,这时才考虑到早就爱上她的布兰顿上校。上校和她们姐妹刚结识时,已过了三十五岁,在当时十七岁的玛丽安眼里,“已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单身汉”,“老得能够做我的爸爸”,而且“三十五岁总是谈不上结婚的了”。上校却是一开始就爱上了她,由于知道威洛比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