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 谢·阿·巴鲁兹金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3mb。
书籍内容:
自 然 而 然
作者:[苏联] 谢・阿・巴鲁兹金
作家和作品简介
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巴鲁兹金是苏联当代作家。1926年生于莫斯科,小时候曾在莫斯科少年宫文学部学习。十七岁时当印刷工,恰逢卫国战争爆发,旋即应召入伍,转战于莫斯科――布拉格――柏林。几年的戎马生涯使他目睹了战争的严酷,国家的危亡,人民的疾苦;亲身体验了失败的悲怅和胜利的喜悦。一九四六年巴鲁兹金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了许多诗歌和散文。一九五三年他开始创作大型的战争题村作品,如自传体小说《回顾过去》(1964)、四部曲长篇小说《妇女烈传》(1967)等。一九五八年他于高尔基文学院毕业,现任《各族人民友谊》杂志主编、苏联作协理事会书记。他的作品深受苏联人民欢迎,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巴鲁兹金的中篇小说《自然而然》曾获一九八一年度法捷耶夫金质奖。作品以纵横交错、气势浩大的战争场面为背景,运用传记手法,描写一位著名画家阿列克谢・戈尔斯科夫从一个技艺肤浅、自命不凡的美术学院学生,经过战争的磨炼和痛苦的内省,终于成为遐尔闻名的艺术大师的坎坷经历。笼统地讲,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作者在刻意再现红军战士与敌人英勇战斗以及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的同时,又浓墨重彩,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感受和认识的升华来烘托“没有经历的人是不存在的,而艺术家更是如此”的主题,进而深刻而又通俗地揭示出了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对表观物的感受这一哲理。作品中既有跌宕起伏、较为细腻生动的情节描写,读起来引人入胜;又有对庞大战争场面的介绍,具有一定的史料性;更有对艺术现的论述,不乏其探讨价值。作者以意识流和断想的形式,结合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使作品结构紧凑,深入浅出,耐人寻味,雅俗共赏。
第一章
艺术不仅是其实,而且是理想与真其实熔铸而成的合金;或者说: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其理与理想的融合。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艺术中啊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
不道德的艺术是不可能存在的。艺术是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呼唤。
现实主义不是废除和推倒落后的、快要死亡的东西。仅是推倒不能成为观念。现实主义的真谛在于肯定。
观念不是电线扦,即不是砍去枝叶的一跟光溜溜的树干。观念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完整的大树。
任何一个艺术沈派都不是靠发表一个宣言诞生的。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我从真正的艺术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人类生存最理想的条件之一。
旧有的艺术在被新思想更新之前将一直生存下去。
任什么也不可能使抽象概念生气勃勃。
人在艺术中表现自己是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在生活中亦然。
描写太阳的光芒,可以未见过彩虹,但是连太阳都未曾见过就去描绘彩虹,那情况一定很糟。
艺术作品自身并无任何价值。只有当它接触了人并为人所利用的时候,它才获得价值。如果人们从艺术中得不到任何东西,那么这就不成其为艺术。
勾画他人,融进“自我”。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我的想象。
果戈理说过这样两句话:
“这些典型从何而来?”
“从自己身上。”
耶稣与彼拉多。两个世界、两种原则相交会。在我身上就是这样。
[彼拉多――审判耶稣的犹太总督。]
编《选集》不是为了作品的入选者,而是为一切人。编〈全集〉才是为了作品的作者。
何谓借艺术抒发自我?
我有这个权利吗?
鲍里素夫―穆萨托夫不同于列宾的不是风格,而是世界观。托尔斯泰之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情况亦然。
与邪恶作斗争应从自己开始。
他十五岁时阅读席勒、勃洛克、普希金……的作品,往往激动得 然泪下。
二十岁上他一度想去红军中服役,结果却上了美术学院。
接着便是一九四○和一九四一年……
在前线是无暇顾及绘画的。
没有经历的人是不存在的,艺术家更是如此。
第二章
天哪!他一定极端聪明吧?此话不假但也不尽然。
他现在似乎已经是公认的艺术家了,以上的那些话系摘自专门写他的一部专著。当然,若是要他本人来写,应该说他是断断乎不肯这样写的。
一位和悦可爱的女人,文化素养极高,虽已是一位老太大了,但在他看来似乎是太年轻了一点,经常找他交谈而且海阔天空,话题广泛。在交谈过程中,她时而悄悄往小笔记本里记着什么。久而久之,一部专著形成了。书中旁征博引,竟连果戈理、基督与彼拉多都引证了,自不必说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了。此外还引用了席勒、勃洛克……顺便说一句,为什么要把鲍里索夫・穆萨托夫与列宾相提并论?书是为他六十寿辰而出的,似乎质量还不错,但复制的几幅面却极其难看。
专著的封面上印有出版机构和年月以及著作者的姓氏,E・M・凯达罗娃。书的最后,作者署的是全名:凯达罗娃・叶夫根尼娅・米哈依洛夫娜。
为了表示尊敬,平时人们都称呼她叶夫根尼娅・米哈依洛夫娜。
他常常在梦中见到她。她,聪明伶俐,体态轻盈,衣着素雅,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其实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不过五、六次而已。
现在是一九七七年,是他大寿的一年。和十月革命一样,他快满六十了。活的年辰是否太长?他是十月革命的同龄人,关于这一层他可从未向专著的作者透露过一个字。话又说回来了,不说她也知道。他老了吗?
他这是怎么啦?
日子表面过得还袄,但心头却始终惦记着她,一直不能忘怀!……
是爱情吗?六十岁的爱情?
无论如何,总该等到他做了寿再走。当然喽,他过了生日立即就躲开他也是绝对必要的。有些人是不会理解这一点的。不过那样做更好些!至于他的个人画展嘛――那是以后的事了,以后再说吧!尽量往后!
他们就这样决定了。
要和孩子们商量商量吗?真够糊涂的!卡秋莎已经三十五岁,这么大的人了,还是今天和人家好,明天和人家吹的。科斯佳也二十岁了,到如今还是一事无成。关键在于不求上进。就连去部队服役他也不……
当他们的母亲缠绵病榻快要归天时,作子女的并末尽心尽力守候床头……
要能打听到叶夫根尼娅・米哈依洛夫娜的电话号码就好了。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自然而然》 谢·阿·巴鲁兹金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