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会战》 维尔纳·豪普特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mb。
书籍内容:

基辅会战
作者:[德] 维尔纳・豪普特
 
编者序
录入者简评:战略的分歧
第一章 最初的两个月
第二章 莫斯科还是乌克兰?
第三章 向会战地区进军
第四章 基辅会战
第一节 从杰斯纳河到罗缅河
第二节 第二集团军的进攻
第三节 基辅北部之战
第四节 由杰里耶夫桥头堡实施突破
第五节 封闭合围圈
第六节 合围圈内的会战
第七节 基辅的陷落
第八节 “西南方面军”的覆灭
第五章 未决胜负的胜利
附件一:南方集团军群指挥机构
附件二:各集团军司令部(1941年6月22日情况)

编者序
 
  1941年发生在基辅东部的合围战,不仅充满戏剧性,而且实属最大规模合围战之列。说它充满戏剧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指其经过复杂多变,而是指其思想准备及其战略影响;说它规模大,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就会战范围,而是就其俘虏数量而言。

  当基辅会战的设想刚一提出,便围绕其后果展开了争论。会战的倡导者为炮兵上将约德尔及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部;告诫者和批评者是冯・ 布劳希奇元帅、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以及第3、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霍特和古德里安。前者认为,此次作战较易进行,短期内即可取得预期战果。后者则担心,此次会战将延误攻占莫斯科的时间,因为从10月份开始的冬季泥泞阶段将耗费许多时间,从而使俄国人赢得足够的时间去加强对该城的防御。一方将抓获俘虏和歼灭敌人较多兵力看作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则把攻占具有中枢作用(苏联的铁路枢纽!)并拥有众多居民和工业设施的首都视为关键。

  希特勒赞同国防军统帅部的计划,于是便导致了这场会战――就其俘虏数量而言,堪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然而,结果表明批评者是正确的,由于未能攻下莫斯科,所以输掉了对苏战局乃至整个战争。基辅会战典型地说明,兵力、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决定着战争的实施,重大的作战行动能产生怎样的战略影响。

  这本由波德聪-帕拉斯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是作者在其原书《基辅会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为使这一套丛书在外形上一致,对原书进行了删节,同时增加了图片。在本社出版的《古德里安画传》中,亲身参加这次会战的司令官和告诫者古德里安也以其趣味横生的回忆和珍贵的照片,介绍了这次会战的经过及其准备和所产生的影响。

录入者简评:战略的分歧
 
  基辅会战是德国陆军所赢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不过也有许多人,包括古德里安等一些德军将领在内,却认为这次会战是希特勒最大的败笔:因为会战延误了对莫斯科的总攻,使德军未能在隆冬降临之前发动对苏联首都的总攻,结果使攻势顿挫在莫斯科城下。

  现在人们认为要批评希特勒的战略是很容易的,比如说他的对苏战争目标,经济性的东西要多于政治性的考虑,他所努力追求的,综合起来就是乌克兰的谷仓、顿涅茨的煤炭和铁矿、高加索的油井――他甚至没有把莫斯科考虑在战争目标之内,不过,他所设想的却是一次放大了的现代的坎纳会战:由南北两个方向包抄进攻,在获得那些经济性的战果之后,莫斯科就会象一个熟透了的桃子一样自动掉入他的手中――从战略上来说,这种设想是非常高超的,他是要在两翼获得决战的机会。但是,由陆军总部所拟定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苏联的工业和交通条件,以德国人标准来看,依然是十分原始的,排除乌拉尔山脉以东,也就是苏联的亚洲部份之后,欧洲部份的苏联实际上只有一个交通枢纽,那就是莫斯科,一旦攻占了这一地区,苏联红军将无法向两翼机动其预备兵力,而居于中心地位的德军却可以自由选择南翼或北翼的敌军予以各个击破,换句话说,陆军总部是要在中线获得决战的机会。

  分析一下整个基辅会战以及此前的乌曼会战、斯摩棱斯克会战和其后的维亚兹马会战,可以认为希特勒的战略是要比陆军总部高明。其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红军的装备并不亚于德军,他们在机动能力和装甲部队的攻击能力方面也是法国和波兰军队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德国人认为是比较“原始”的地区活动,他们的机动能力甚至要高于德军;第二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红军的兵力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在正式攻打莫斯科之前,德国陆军在野战中已经歼灭红军超过三百万人,可是在莫斯科城下,他们还是集结起来将近两百万人进行防御和反攻,而根据德国情报部门所掌握的红军有关的情报,苏联的陆军实际上已不复存在。这样一来,当兵力较弱的南北两翼的发展不及中央集团军群迅速时,红军将可以很容易地集结起规模庞大的预备兵力击打中线德军的侧翼,因为后来的基辅会战所击败的西南方面军,其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如果让如此庞大的兵力攻击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那么中线德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因此,希特勒的战略并没有错误,他的错误在于后来接受了波克等人的意见,在寒冬之际贸然攻打莫斯科,事实上,如果德军在维亚兹马会战之后不是继续进攻,而是构筑一道冬季防线固守的话,以当时红军的兵力来看,要打破德军的优势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陆军总部和希特勒存在着战略上的分歧,所以后来的战事就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矛盾情形,因为希特勒在感觉到某个地方不对头时,他会不通过陆军总部直接向前线指挥官下达作战命令。所以前线的作战常常不依古格,再加上部分将领的独立行事,陆军总部终于丧失了对陆军的控制,结果是希特勒确立了自己在军事上的独裁,陆军总部几乎降格成了一个元首的军事办公室。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基辅会战的胜利结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歼灭战。

第一章 最初的两个月
 
  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

  1941年12月18日下达的第21号指令(即众所周知的“巴巴罗萨计划”),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计划对苏联实施的进攻中所担负的任务作了以下规定:

  “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集团军群,应将主力置于卢布林地区,以基辅为主要突击方向,以强大装甲兵和迅速突入苏军纵深翼侧和后方,继而沿第聂伯河一线将其聚歼。右翼的德-罗兵力集群的任务是,保卫罗马尼亚领土,并以此掩护整个作战行动的南翼……”

  这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冯・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参谋部还设在巴黎附近的圣热曼。为使属下8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基辅会战》 维尔纳·豪普特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