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著作责任者:〔美〕彼得·L.伯格(Peter L.Berger)
译者:何道宽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或QQ: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id:d716-716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http://www.ireadweek.com
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
就关注这个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加小编微信一起读书
小编微信号:2338856113
 
【幸福的味道】已提供200个不同类型的书单
 
1、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2、 每年豆瓣,当当,亚马逊年度图书销售排行榜
3、 25岁前一定要读的25本书
4、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25部外国纯文学名著
5、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20部中国现当代名著
6、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的一生必读书单100本
7、 30个领域30本不容错过的入门书
8、 这20本书,是各领域的巅峰之作
9、 这7本书,教你如何高效读书
10、 80万书虫力荐的“给五星都不够”的30本书
……
 
关注“幸福的味道”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对应书单和得到电子书
 
也可以在我的网站(周读) www.ireadweek.com 这行下载
目录
版权信息
经典作家小传
名师点评
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第二章 作为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第三章 “补记”:选择与生平叙事(亦名: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
第四章 社会学视角——人在社会
第五章 社会学视角——社会在人
第六章 社会学视角——社会如戏
第七章 “补记”:社会学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与伦理学(亦名:如何做到谨慎又伪装下去)
第八章 作为人文学科的社会学
文献述要
译者后记
译者介绍
彼得·L.伯格(Peter L.Berger,1929—)
经典作家小传
彼得·L.伯格
(Peter L.Berger,1929—)
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路德教派神学家,主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神学,其著作论及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他从奥地利移居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在纽约市社会科学新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旋即到德国大学执教,60年代初即已成名。
他既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兼具德国学术的严谨和美国学术的创新,将日耳曼思想的缜密和美国文风的活泼熔为一炉。
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现实的社会构建:知识社会学论纲》《现代性、多元性和意义危机》《神圣的华盖:宗教社会学精要》《资本主义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宗教伦理》《多种全球化:当代世界的文化多元性》《牺牲的金字塔:政治伦理和社会变革》《社会凝聚的极限:多元社会里的冲突和调节》等。
名师点评
在现代社会学的180年历史中,大多数人将社会学视为一门欲与自然科学比肩而产生的实证科学。但从齐美尔和韦伯起,有关社会学的人文主义思潮同样源远流长。作为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舒茨的学生,彼得·伯格有理由,也有信心通过对社会现实建构过程中主观意义的揭示,告诉我们与实证社会学所依赖的经验、数据、事实或有效性迥然不同的人文主义的社会学性质。这种人文主义性质既体现在我们如何看(see)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这一学科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之中。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部堪称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作者一反教科书面面俱到的写法,择要描绘了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充满人文关怀和反思性,深入浅出而不乏洞见,使初学者在轻松阅读中看到社会学事业的宏观图景。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描绘的社会学是一种能够把个人情趣与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专业智慧与常人关怀结合成一体的学科。社会学其实比一般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精彩。作者所描述的社会学是那种能够发现人类行为的无比丰富性、能够在个中人不以为奇的现象中展现专业洞见的学问——这种学问会多一些人文情愫,少一些枯燥沉闷。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译者前言
这篇小序介绍伯格其人及其作品,分为书名玩味、伯格成就和各章提要三部分,笔者的一些感悟和评价也贯穿其中。
一、书名玩味
这是一本老书,初版于1963年;又是一本小书,不到20万字。可它被奉为经典,至今不衰,颇像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和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它们都使人难以割舍,常读常新,给人启迪。
该书原名Invitation to Sociology,和以上三位先生的著作一样平实,直译是《社会学的邀请》,台湾地区的繁体字版译为《社会学导引》,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先生建议译为《社会学的邀约》,还有人撰文将其译为《欢迎学习社会学》,而我则将其译为《与社会学同游》。为什么呢?
1.该书突出了一个“游戏”的主题,全书共八章,其中两章就带有浓重的“游戏”色彩:第一章题名“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第六章题名“社会如戏”。
2.书中两次提及并评述荷兰学者赫伊津哈的名著《游戏的人》,完全赞同赫伊津哈对游戏的定位:“除非把人当作游戏的物种,除非研究人游戏和游乐的一面,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把握人类文化”(140页,引文页码为原书页码,下同)。
然而,我们必须提醒读者,这里所谓“游戏”绝不是庸俗意义上的“混世”,而是庄重的“王者游戏”,没有一点墨水的读者是没有资格上场玩耍的。作者是这样说的:“在如今的学术消遣里,我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王者游戏’。那些连多米诺骨牌都不会玩的人,不可能应邀参加国际象棋的争霸赛”(vii页)。
他所谓的“消遣”是一种激情:“不错,社会学是个人的消遣……但‘消遣’这个词比较弱,不足以描绘我们需要表达的意思。社会学更像是一种激情。社会学视角颇像使人着魔的精灵,无情地驱使我们不断地考问它自身的问题”(24页)。
彼得·L.伯格这本书颇像以上三位中国学者的三本书,它们虽为经典,却又面对大众。但伯格这本书又不完全像以上中国经典,不 ............

书籍插图:
书籍《93-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 插图1
书籍《93-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93-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