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新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5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版权信息
书名:
苏东坡新传
作者:
李一冰
书号:
978-7-220-11804-3
版权: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寻找李一冰
张辉诚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出版在文学大师林语堂《苏东坡传》之后,照理说,压力颇大,但却意外胜过林书──但是,李一冰是谁呢?
我问遍了我熟悉的文学圈教授,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李一冰是谁!
李一冰是谁?
喜欢苏东坡的读者,除了看东坡诗文之外,难免想要知人论世,涉读东坡传记。文言传记姑且不论,白话传记最知名者首推林语堂《苏东坡传》(1977),可是此书整体而言,趣味有余,深度、严谨俱不足,加上原为英文之作,宋碧云女士译成中文后,出现不少问题,淡江大学张之淦教授曾作《林著宋译〈苏东坡传〉质正》,指出不少讹误缺失,兹不赘述。另一本则是李一冰《苏东坡新传》(1983),出版在文学大师林书之后,照理说,压力颇大,但却意外胜过林书──如果读者喜欢余秋雨《山居笔记》里的《苏东坡突围》,就会发现该文曾摘录李一冰先生原文,如果读者再有兴趣多一点考据精神,就会发现余文主要材料其实都建立在李一冰《苏东坡新传》的考证与整理文字之上。这也无怪乎余秋雨曾评论此书:“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这确实是很奇妙的现象,一冰先生帮了余秋雨写作上的大忙(余先生不用大费周章考证,写出的散文就看起来很有学术基础),但一冰先生却必须因为名动大陆的余先生揄扬,才得以在大陆扬名。
但是,李一冰是谁呢?
这是我从大学初读此书,爱之不倦,捧读再三之余,经常疑惑的问题。大概只能从书中《后记》看出一点线索,是书从1971年开始写,1979年完稿。换言之,写了八年。后来出国,最后落款是“一九八一年四月杭人李一冰自记于美国新泽西州”,除此之外,多年来我在网络上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只有“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一衔,奇怪的是,我问遍了我熟悉的文学圈教授,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李一冰”是谁!这实在是太怪异了!──一个杰出的研究者、写作者,居然像个隐形人一般?
2013年8月我从陈芳明教授脸书(facebook)得知联经出版社更换了新的总编辑——胡金伦,而且是他的高足。我马上写了一则私讯给胡先生。
金伦兄,先行自我介绍:张辉诚,写作者,也是一名高中老师,做点文学研究。我的博士论文写苏东坡,多年来一直有个疑惑,贵社出版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写得极好,但他的生平几乎只剩书后短短跋语,前大半辈子花了巨大心血写成此书,后来到美国便不知所终。我猜想一冰先生应该不在人世了,是否有他后人联系方式,我想写封信向他或他的后人表达我的敬意,如果可以,甚至可以多探得一些李先生的生平,为他作一小传,不然,这样好书的作者就完全消失于历史洪流了。
胡先生很快回信,说他在读硕二时我们曾在师大一起上过杨昌年老师的课,算是我学弟,他答应隔天回公司找找作者的联络方式,但是年代久远,可能也不容易。
隔了几天,金伦传来李一冰先生的联系方式,我当天就写了一封信。
一冰先生道鉴:
冒昧来信,渎神恕恕。晚辈是从联经出版社总编辑处获得您的邮址,冒昧写这封信给您,只是多年以来一直想向您表达敬仰之意。晚辈读您的大作《苏东坡新传》,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东坡传记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晚辈读完之后,大受感动,此后时时重新翻读,时时感受东坡之形象跃然纸上。晚辈亦从事研究、创作多年,深知其中甘苦,先生之大作必然流传千古,只恨先生之行迹几乎无人知晓,或许先生故意为之,于乱世中存神去迹,以保康泰。晚辈此信,纯粹想表达对您的敬仰之意,谢谢您留下这本巨作。耑肃。敬颂。
秋绥
晚辈张辉诚敬上
隔天就收到回函。
辉诚兄:
我是李一冰的幼子,先父已于1991年谢世(1912-1991)。感念你对《苏传》的热爱,我很愿意与你分享父亲著述的心路历程。
我于1950年生于台北,1973年台大毕业,游学澳大利亚,在美国制药公司工作垂三十载,现居康州。
像你一般的读书人已不多见,希望可以见面倾谈。
李雍敬复
我又马上复信,几次电子邮件往返,俱附录于下。
李雍先生您好:
听到一冰先生故去,虽然曾经料想,但真正听到消息还是感到惋惜。您现居康州,大约回台湾的机会不多,不知何时可以见面倾谈?晚辈希望可以为一冰先生作一小传,刊登在台湾的大报上,如果可以的话,也能附录于《苏东坡新传》之后。晚辈很想知道一冰先生的生平与撰写《苏传》的心路历程,甚至先生到美国之后的种种,不知如何向您联系呢?是否可以打电话给您?
晚辈辉诚敬上
辉诚兄:
得来书,眼睛不觉湿润。我实愧为人子。我11月回台(按,2013年),望能一见。我将以先父用过的《施注苏诗》一部相赠。我会打电话给您。
李雍敬复
李雍先生:
能和你联系上,晚辈也很激动。就我所知,凡是研究苏轼的学术朋友,无一不对李一冰先生怀抱敬佩与感谢之意。晚辈多年来向此间诸人询问一冰先生事迹,竟无一人知晓(然大多数人都想知道),适值联经出版社总编辑换人,换成研究所曾同修一课的学弟,晚辈方才赶紧询问联系方式,多年夙愿,终得一偿,先生当可想见晚辈激动之情。
十一月,先生返台,可否先将日期告诉晚辈,让晚辈有所准备,晚辈迫不及待想与您长谈,亦感谢您将一冰先生的用书赐赠,对晚辈而言,那是珍若璧玉。
晚辈辉诚敬上
然后就收到李雍回信,道出惊人秘密。
辉诚兄:
读兄来书,不禁痛哭。
吾兄有所不知,是书写于国民党的冤狱之中,吾家隐忍不发者,四十年。先父者,异代之太史公也;《苏传》者,先父之《史记》也。
弟已不知所云,恕我。再谈。
李雍敬复
我又再去一信。
李雍先生道鉴:
读一冰先生《苏传》之跋语,晚辈早已隐隐约约感受其中必然有许多委屈与隐情。故于第一封信中即写“只恨先生之行迹几乎无人知晓,或许先生故意为之,于乱世中存神去迹,以保康泰”。
弟虽不才,愿为一冰先生扬此公道,撰文以传之于后,不使一冰先生隐沦埋没于历史洪流。一冰先生之巨作确实如太史公《史记》,但太史公有《自序》及《答任安书》自剖心迹,一冰先生之心迹当由先生转述,由晚辈来执笔公之于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苏东坡新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