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作者:张炜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mb。
书籍内容:
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後記
《古船》張煒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版》
《世紀百強》之七十一
《好讀書櫃》典藏版
序
這本書是六年前開始寫的,繁體字本問世,離它的最初發表時間已有三年多。我大約伏案寫了兩三年,幾年過去了,議論它的文字已遠遠超過這本書的字數,熱心的讀者關心它,從而也促使作者去不斷回顧。
昨天已經過去,我擔心以後會愧對讀者。
有個歐洲作家引用了猶太諺語:「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聰明絕頂。不過很少有人反問一句:人們不思索,上帝會怎樣?在生活中,「聽到上帝笑聲」的智者昨天還是鳳毛麟角,而今天一大早就突然成群結隊了。我敢說這可不是吉兆。
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徹悟到對人類自身失去希望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這不是今天、也不是二十世紀才發生的事情。難的是人的第二次選擇。我倒害怕看到有人指著我說:「看,他是對這個世界裝做仍有熱情的一個痛苦青年」──儘管感謝,我可不做那樣曲折深奧的青年。
那些偽裝出來的大大咧咧的所謂現代青年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一個人如果真正善良,就會把勞動交給質樸和真誠,就會仍然具有犧牲精神。
我相信自己的身心沉浸在藝術中,在始終傾聽著天籟並為之激動。我的拙作會告訴出這種韌性的、不甘退卻的尋覓。我為此而迷醉。
把這樣一本書放在海外讀者面前,還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惑。由於歷史的和地域的關係,人的心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溝通?我太拘信「感同身受」這個說法了。
衷心地祝福您。
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於山東龍口市
第一章
我們的土地上有過許多偉大的城牆。它們差不多和我們的歷史一樣古老。「高築牆,廣積糧」,被認為是上上之策。於是在黝黑的泥土上,在貧瘠的山嶺上,就有了那麼多崇高連綿的東西。
每座城下都流過血,滋潤出一簇簇青草。莊嚴的齊國長城西接濟水,東臨大海,曾把整個山東半島橫切為南北兩半。像很多城牆一樣,齊長城如今也毀掉了。《括地誌》上記:「(齊)長城西北起濟州平陰縣,緣河歷太山北崗上,經濟州、淄州,即西南兗州博城縣北,東至密州琅琊台入海。」沿著它指引的方向去尋找古城的蹤跡吧,總還能夠看到幾處遺址。臨淄故城就是齊都,從公元前九世紀中葉齊獻公由薄姑遷入,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滅齊,歷經了六百三十多年。而秦漢時又完全沿用了齊故城,直到魏晉。齊國古城在一千多年的曠遠歷史中竟然一直不朽。蘆青河發源於古陽山。古陽山地帶也有一截城垣,是否屬於齊長城就很難考了。
有人在這一帶多次勘查,結果不得而知。後來他們又沿河水北上四百里,來到中下游一座叫「窪狸」的重鎮。那兒最觸目的竟然還是一道城牆:整個大鎮被一道很寬很矮的土牆圍起來。牆基露著三合土,城是方的;拐角處陡然高大起來,並有包磚。磚的顏色已經像鐵,最上一層的城垛還很完整。勘查者撫摸著磚石,仰視城垛,久久不願離去。也就是這次北上,他們發現了一處極為重要的古都遺址:東萊子故城。遺址離窪狸鎮很近,那兒有一座高大的「土堆」──僅存的一截夯土城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鎮上人已經用它燒了幾輩子磚窯。磚窯自然馬上被廢止,並立起一塊石碑,上面刻了金字,說明這個土堆是「東萊子國」的故城牆,屬重點保護文物等等。窪狸鎮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但他們卻從此知道自己的鎮子曾坐落在「東萊子國」的都城裡。事情再明白不過,大家都在「東萊子國」裡過生活了。稍微展開一下想像,就依稀可見那在陽光下閃亮的甲冑,聽到戰馬的嘶鳴。不過興奮之餘也多少有些遺憾:似乎古都城牆不該是那個「土堆子」,而活活就該是這鎮子的高大城牆。
鐵色的磚牆城垛的確也顯示了窪狸鎮當年的輝煌。蘆青河道如今又淺又窄,而過去卻是波瀾壯闊的。那階梯形的老河道就記敘了一條大河步步消退的歷史。鎮子上至今有一個廢棄的碼頭,它隱約證明著桅檣如林的昔日風光。當時這裡是來往航船必停的地方,船舶在此養精蓄銳,再開始新的遠航。鎮上有一處老廟,每年都有盛大的廟會。駛船人漂蕩在大海上,也許最愛回想的就是廟會上熙熙攘攘的場景。
老河道邊上還有一處處陳舊的建築,散散地矗在那兒,活像一些破敗的古堡。在陰鬱的天空下,河水緩緩流去,「古堡」沉默著。一眼望去,這些「古堡」在河岸一溜兒排開,愈來愈小,最遠處的幾乎要看不見了。可是河風漸漸會送來一種聲音:嗚隆、嗚隆……越來越響,越清晰,原來就是從那些「古堡」裡發出來的。它們原來有聲音,有生命。但迎著「古堡」走過去,可以見到它們大多都塌了頂,入口也堵塞了。不過總還有一兩個、兩三個「活著」,如果走進去,就會讓人大吃一驚:一個個巨大的石磨在「古堡」中間不慌不忙地轉動,耐心地磨著時光。兩頭老牛拉著巨磨,在沒有開端也沒有終點的路上緩緩行走。牛蹄踏不到的地方,長滿了綠苔。一個老人端坐在一旁的方凳上,看著老磨,一會兒起身往磨眼裡倒一木勺浸濕的綠豆。這原來是一處處老磨屋。那嗚隆嗚隆的聲音更像遠處滾動的雷鳴。
河岸上原有多少老磨屋,窪狸鎮上就有過多少粉絲作坊。這裡曾是粉絲最著名的產地,到了本世紀初,河邊已經出現了規模宏大的粉絲工廠,「白龍」牌粉絲馳名世界。寬寬的河面上船帆不絕,半夜裡還有號子聲、吱吜吱吜的櫓槳聲。這其中有很多船是為粉絲工廠運送綠豆和煤炭,運走粉絲的。而今的河岸上還剩下幾個老磨在轉動,鎮子上就剩下了幾個粉絲作坊。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破敗的老磨屋為什麼在漫漫的歲月中一直矗立著?它們在暮色裡與殘破的城牆遙遙相對,似乎在期待著什麼,又似乎在訴說著什麼?
由一道城牆圍起的這片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泥土上,一代代生息繁衍了這麼多人口。矮矮的小屋,窄窄的巷子,表明了他們生活得是多麼擁擠。但人口再多再亂,只要從家族、從譜系上去看,就會清楚得多。血緣關係的紐帶會把一些人執拗地連結在一起。他們的父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船》作者:张炜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