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学批判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mb。
书籍内容:
1
新
儒著者学A批启判良
-- 2
新儒学批判1
目 录
自 序
外 篇
第一章 近代中国文人的救国之路与新儒学产生的国内环境……………………………………………2…
传统的阴影与近代中国的艰难历程……………………2…
“五四”一代文化英雄与国民的灵魂拯救……………1…3反传统旗帜下的文化缺失………………………………2…3
第二章 现代西方文化危机与新儒学产生的国际气候…………3…1东学西渐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初步认识……………3…1上帝之死与现代西方人的精神饥饿……………………4…0面向东方:迷茫中的一线希望…………………………4…9
第三章 作为解救东方社会的第三条道路………………………5…6世纪之交东方社会的三大思潮…………………………5…6泰戈尔的东方文化主义…………………………………6…2中国的东方文化派………………………………………6…8
-- 3
2新儒学批判
内 篇(一)
第四章 新儒家的前贤:康有为与梁启超………………………8…5康有为的儒学重建………………………………………8…5梁启超:由反传统到传统主义者………………………9…4
第五章 第一代新儒家思想批判………………………………1…09梁漱溟的新孔学………………………………………1…09张君劢的“新玄学”…………………………………1…38熊十力的新唯识学……………………………………1…60
第六章 第二代新儒家思想批判………………………………1…92冯友兰的新理学………………………………………1…92贺麟的新心学…………………………………………2…18钱穆的新儒家史学……………………………………2…30方东美的生命精神学…………………………………2…62
第七章 第三代新儒家思想批判………………………………2…94唐君毅的人文宗教学…………………………………2…94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3…30徐复观的人性“形而中学”…………………………3…66
内 篇(二)
第八章 文化比较中的歧出……………………………………4…05文化比较与中国问题之解决…………………………4…05
-- 4
新儒学批判3
文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4…14文化传播与文化的民族性……………………………4…29如何看待文化比较中的西方文化……………………4…40如何看待西方哲人对中国文化的欣羡………………4…61
第九章 内圣与外王……………………………………………4…71道德理想主义及其落实问题…………………………4…71民本并非民主…………………………………………5…04一点比较:新儒家与法兰克福学派…………………5…17
第十章 传统与现代化…………………………………………5…30传统的动态理解………………………………………5…30传统儒学与中国现代化………………………………5…34
-- 5
新儒学批判1
自序
人类的二十世纪并非一个幸运的世纪。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恐怕更是这样。
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许多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这份遗产非但没能给我们以惠赠,反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妨碍我们踏上现代化新路的阻力。原因在于,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产,并不像一个家庭所拥有的祖业那样简单。它既可为后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同时又可妨碍后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新生活的创造。而且,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所面临的亦非单纯的对传统的态度问题,而是面临着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和对民族前途的关心以及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交织在一起。由此不可避免地决定了现代中国人的尴尬和悲剧性的历史一演再演。
尽管民族历史一再地不尽人意地发展着,但有良知有血气有民族责任心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未停止过对民族命运问题的关切与思考。不管他们对传统的态度如何,也不管他们能否开出济世匡时的药方,或者说他们所开出的药方对民族的未来发展是否有效,只要把心思放在民族的天平上,放在亿万生民的利益中,而不是因某种准宗教式的狂
-- 6
2新儒学批判
热所驱动,或者为某一集团利益所辩护,都是极可贵的,亦值得同情、理解和敬重。传统的负荷之重,百年历史的路途多乖,国际局势对民族文化转型之大不利,这一切一切,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一帆风顺,亦决定了国人不可能把救国救民的工作做到一步到位。特定的时空坐标,致以我们比起其他民族来,注定要多几回折腾,多几分苦楚。
由此观之,我们今日实在没有充足的理由对前贤的思想探索提出过多的批评,更没有理由以一种工具性的理论标准去衡断他们的得失。思想史的研究,最有害的莫过于六经注我,确切说莫过于用某种大一统的思想尺度作武断的裁决。思想的一统化,必流于思想的独断与浅薄,亦必导致用正统与异端相对立的两个观念将前贤深刻的思想内涵作简单化的对待。
实际上,我们翻开一部百年中国史,尤其是看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几十年历史,除极少数别有意图者外,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探索,都是围绕着如何振兴民族这一时代主题而进行的。民族历史的巨变,新旧文化的转型,致以思想的多元化既为必然,亦为必要。
因为只有思想的多元化并在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与论争中,中国许多问题才可看得明白,想得清楚。
也正是从这一层意义上,我们有必要肯定新儒家的思想地位。
新儒家诸贤无不以饱学深思而称誉文化界。他们既有着厚实的国学底子,对西方文化也大多有着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界,他们的学养实在是超乎寻常的深厚。而在文化沙漠里爬涉了近半个世纪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儒学批判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