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五的育儿经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7mb。
书籍内容:
前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怎样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年轻的父母对养护孩子没有什么经验,在孩子的吃饭穿衣等问题上容易走进误区。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更是不知所措。我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父母慌慌张张抱着孩子来看病,但其实孩子并没有病,而只是出现了生长发育中的一些看似“异常”的正常现象。孩子真正得病时,有的家长又不知应该如何护理患病的孩子,服药不当,饮食不当,反而造成孩子病情的加重。
以上情况,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生理和病理知识的匮乏造成的。
我国现在医疗条件还不完善,多数时候看病拥挤,医生不可能对焦急父母的疑惑逐一解答。另外,有少部分医生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对孩子的看似“异常”的现象给予治疗,反而给孩子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
鉴于以上情况,作为一个有40多年中医儿科工作经验的儿科医生,我希望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中医理论写成的这本书,能够在养护孩子方面给广大年轻父母提供有益的参考。
前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从中医的角度来介绍怎样养育和护理孩子的书。顺应自然,精心呵护是中医育儿理念的浓缩,也是本书的精髓。
顺应自然
育儿要顺应时节变化。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生命的形成和存在,根源于一年四季的阴阳消长变化。想要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随季节变换,在饮食、起居上作适当的调整,使孩子体内的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从而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育儿同时要顺应孩子自身。育儿不可拔苗助长,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父母做任何事,都要按照孩子自身的条件,有时候孩子的尽情玩耍重于一切,别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孩子,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精心呵护
孩子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大。但孩子又表现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机体各系统和器官发育不全,形态和功能均未臻完善。正因为孩子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所以当孩子生病时,饮食、起居等护养就尤为重要。
今天仍有不少不细心、不耐心、不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养育和护理的父母,因他们的粗心大意而让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例经常出现。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否则可能因为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和痛苦而耽误了病情。比如,有时孩子会突然说肚子痛,但是过一会儿又没事了。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在撒娇、说谎话而不去理他,而孩子其实是真的肚子痛。放任不管,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前言如何使用这本书
本书本着顺应自然、精心呵护的两大原则,介绍了应该如何养育孩子,以及小儿疾病的一般诊断、简单治疗及护理的办法,强调了顺应自然的养育方法和精心的家庭护理在小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医常用术语,在本书最后作了简要的解释,便于父母们的理解。
要强调的是,这本书仅能作为在家护理孩子的参考,而不能够代替医生的诊治。孩子有病还是要尽快看医生,医生的诊治和父母的护理相统一,于孩子是种幸福。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书,也并非让所有的妈妈都千篇一律地照书本去哺育孩子,而是真心希望妈妈们能从中吸取有帮助的部分,结合自己的育儿环境,把最好的东西献给孩子们。
第一章孩子护养的三个要点护养孩子重在饮食调养
饮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所有其他生命活动的基础。要使孩子吃得好,长得健壮,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孩子属“稚阴稚阳”之体,即孩子体内精血津液还不充实,内脏功能尚不健全或全而未壮。
鉴于以上的生理特点,孩子的护养重在调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根本不在于吃什么灵丹妙药,而完全在于日常的饮食。
那么,日常饮食该如何调养呢?我总结了使脾胃无伤的八大法则:
一、食贵有节
古人认为,“若要小儿安,须受三分饥与寒”。在孩子的饮食方面,既要供应充足的营养,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适度适量。如摄食过量,则不仅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还有可能伤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的障碍。
二、食宜清淡,不可偏食
宜食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胃肠中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则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进而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便成为致病的因素。
另外,对孩子偏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偏食必然使营养供给不全面:某些营养过剩,而某些营养又缺乏。这样会使得营养失衡,导致疾病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三、食宜暖
孩子的脾胃功能还在发展之中,胃喜暖而恶湿寒,要保护好脾胃,就要在食物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品和凉的饭菜。
四、食宜细缓,不可粗速
就餐速度和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吃饭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以使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食物能被切磨得碎烂一些,唾液发挥的作用也更充分些。孩子吃饭时若狼吞虎咽,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甚至发展成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五、食前忌动,食后忌静
一般来说,人在运动时,血液大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除胃以外的其他脏器中,所以在饭前最好不要做剧烈活动,以免胃肠部位因血液缺乏而影响消化。但在吃完饭后,如果呆坐不动,胃肠也会被迫减缓活动量而造成食物停滞在胃肠形成积滞。饭后适当走一走,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吸收,所以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说。
六、胃好恬愉
情绪会影响饮食消化。当生气、着急、悲哀、害怕或受惊时,有人会发生恶心、想吐、不想吃饭的现象,这就是情绪影响着消化功能的表现。而进食前情绪特别好时就会吃得很香也很多,吃完后也会很容易消化。所以在饭前、饭后,父母不要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的脾胃受到损伤。
七、食贵有时
主要是说要坚持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此一来,孩子在一定的时间会产生饥饿感,胃肠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儿五的育儿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