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mb。
书籍内容: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玛里琳・约翰逊(Marilyn Johnson),专栏作家。曾为《生活》等杂志撰稿,并担任过《君子》等杂志的编辑,她的作品散见于这些杂志和其他著名刊物。
她曾经为戴安娜王妃、杰奎琳・奥纳西斯、伊莉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约翰尼・卡什、鲍伯・霍普和马龙 白兰度等著名人物撰写讣告。
很多读者以阅读她写的讣告为乐,并评价说:“如果她可以给我写上一段讣告,我即便现在死了,似乎也值得了。”甚至还打趣道:“我一定不能让她比我先死,不然就找不到更适合的人给我写讣告了。”
1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好些年前我就发现,同一个行当里,只要死起人来,总是一连串一连串地死,把报纸一角的讣告栏填得满满的。成群结队,多得连报纸都盛不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年事已高的女影星和另一位年事已高的女影星并肩谢幕,离开人生的舞台;职业联赛的棒球名手双双出局,退出生命的角逐――这种事我们见过多少?多得让人}得慌。某几天,死的全是雕塑家,过些日子却齐齐换成了漫画卡通界开疆拓土的老前辈。2004年6月13日 ,《纽约时报》一位编辑绝望之下,一挥手祭出一个大标题,统管两个对仗工整的消息:两位海军陆战队老兵同于本日辞世,时代不同却同因拯救战友荣获国会勋章。
这种事绝不仅仅是巧合,当然也绝不是负责殡葬消息的编辑所能妄加揣测的。这就叫神异。最近又有一对儿讣告,让人看了毛骨悚然。死者之一名叫保罗?温切尔,他曾为《小熊温尼》里的小老虎配音;另一位死者名叫约翰?菲德勒,为《小熊温尼》里的小猪配音。相差只有一天,两位配音者永远沉默了。我把这两份讣告放进了我的剪报集,紧挨着1986年10月25日的两则消息――那一天,《纽约日报》并列刊载了两位科学家的讣告,一位分离出了维他命C,另一位分离出了维他命K;一位九十三岁,另一位九十二岁 ;一位留下三栏遗言,另一位两栏;一位从得自芝加哥屠宰场的数以吨计的牛肾中提取出了维他命,另一位从数以吨计的母猪卵巢中提取出了雌性荷尔蒙。这么多大同小异之处,有胆子的话,你自己琢磨去吧。大名是阿尔伯特?森特-乔尔吉和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维他命C博士和维他命K博士,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一天离开人世。
难道他们是受了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的启发不成?1826年,美国第二、第三届总统同时撒手人寰,时间是7月4日,离他们签署《独立宣言》正好五十年。《纽约美国人报》这样写道:
七月四日,托马斯?杰斐逊停止了呼吸,他那位和他同样伟大的对手 也于同日辞世。如此离奇的际遇,真令人惊奇不已却又叹赏不置。我们完全赞同一家波士顿报纸的说法:如果上帝遣下火车火马迎接他们荣登天堂 ,那种场面也许会更加壮观,但却无法进一步增加这两位爱国志士的荣光。一生之中,他们无比珍爱的莫过于自由,自由也最终由他们昭告天下、建立并确立。在自由到来五十周年之际,两位“载入史册”的爱国者溘然长逝。在人类的各种周年活动中,我们从未发现还有什么比这更动人、更美好的纪念。这种事不可能完全出于巧合。
是啊,这种事肯定不可能完全出于巧合。冥冥之中,自有一股神秘力量。要寻觅这股力量的踪迹,还有比讣告栏更好的地方吗?
像这样的巧合不是每天都有,但你只要开始搜集,不出一个星期,一个别具慧眼的收藏便会初具规模。合众国际社的一位老牌摄影师,搭配美联社的另一位老牌摄影师;一位神学教授,加一位牧师、一位嬷嬷;一位名叫亚瑟的作家,一位名叫艾伦的建筑师,还有一位画家名叫阿洛伊斯 ;一个产科医生,另一个还是产科医生;僻街便捷停车法则发明者,与之相对的是伊夫林?伍德便捷阅读法则的创造人之一;为好莱坞服务的工业体系的几名成员:一个发型师、一个宴会承办商、一个服装设计师。戴安娜王妃和特蕾莎修女!加里?格兰和德西?阿纳兹 !全世界第一小王国的首脑(梵蒂冈,约翰?保罗二世)对应全世界第二小王国的领袖(摩纳哥,雷尼尔王子)。
我的脑子没有毛病,以上组合完全是认真读报的收获。每天读报完毕,洗净双手油墨和一身俗务之后,我都会静思默想存在于这个大宇宙中的那种神秘的和谐。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些童年逝去之后便再未出现的念头。比如守护天使。我从前一心以为这类天使有点像我们的另一个自我,时刻守护着我们,像个鬼影似的,跟着我们走来走去。有没有这种可能:也许我们所有的并不是天使,而是一个备份,以确保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能分离出维他命ABCD之类的人物,就有两个备份在那儿,免得出什么岔子。再比如那位给小老虎配音的人,小猪的配音者就是他的备份。
我有个朋友喜欢搜集有关“公交车坠崖”的报纸大标题。要是知道这种东西多么容易弄到,你准会大吃一惊。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有公交车落进山沟,栽进峡谷。这些事故千人一面,不用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处理这类消息的报纸编辑们看样子已经彻底认输了,再也想不出什么新鲜点子。几乎所有大标题都是这个格式:××国公交车坠崖,××人遇难。《纽约时报》有一次报道说,巴西公交车坠崖,10人遇难。坠崖的其实是一辆卡车,根本不是什么公交车。习惯成自然,老套路难改啊。
坠崖公交车的事儿,我把它看作一种意像,表现出走向死亡的历程。我们中的许多人昨天乘车坠崖了,大家彼此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共同点就是乘上了同一辆公交车。这里所说的公交车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巴西南方一个省不是有我们的十个人滚落悬崖了吗?但它同样也可能是个比喻,是一辆想像中的公交车。星期六,它肚子里装的是两个研究维他命的科学家;星期天,货物换成了在好莱坞当女佣的一群女士。
之所以要把死亡具象化为一辆公交车,不用说,我是想用这种办法尽量抓住这个难以想象的概念。某一天,我们还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第二天却往旁边一栽,一下子没影了。谁知道那一刻坐在我们身边的会是什么人?水门事件起诉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的同座是水门事件辨方律师山姆?达什;劳伦斯?韦尔克 和他的伴奏喇叭手一曲重奏,双双出门;荷兰王国女王与加拿大冷冻食品王国国王相伴离开人生盛宴;和《原子科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