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拉尔夫·林顿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mb。
书籍内容:

朗朗文库・史学卷・文化史[美]拉尔夫・林顿《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目录
丛书编辑弁言
译者序
英文版序
1.洪荒时代
2.基础发明
3.东南亚文化复合体
4.西南亚和欧洲
5.最早的文明
6.地中海文化复合体
7.非洲
8.印度
9.中国
10.日本
结束语
译后记
※重庆出版社[外国文化研究丛书] 何道宽译
1989年1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ISBN 7-5366-0808-X/G・301
本书根据美国Random House,Inc.1955年版译出
本电子书由读书中文网会员头大OCR精校 

朗朗文库・史学卷・文化史[美]拉尔夫・林顿《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丛书编辑弁言
  自“文化热”在国内滥觞以来,社会各界的思想热情有增无已,自然就滋长起对各种研讨思想文化书籍的渴切需要。于是“丛书热”应运而起,尤其是外国文化思想的理论著作颇受读者青睐。这一现象是不难理解的:就西方社会而言,除开古希腊、古罗马以远不论,仅就十三―十五世纪西方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经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大规模的社会思想文化变革至现当代,以科学、民主为主导的历史进程历时已近八百年,贡献了为数甚巨的思想家、文学家、理论家,其著述之宏富不遑遍览;而中国近代以来的整个历史,时间上仅百余年而已,真正被公认为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著作为数尚微。
  从这个比差似乎不难推导出这样的认识:认真研读域外尤其是西方经典的和现代的思想著作,使我们得以在掩卷之余,能够以真诚的反思精神去发见思想上的盲点和视域上的死角,必当使心智受到启迪,视野得以拓宽,观念为之更新。这是否有益于缩短前述的那种令人心悚的巨大历史差距呢?
  丛书的编者们冷静地以为,实实在在地引进介绍国外思想家的智慧以飨读者,乃是尽职业本份的编辑们乐于为之的工作,而无意于随社会表面的潮流涨落而起伏不定。之所以用了丛书的形式,无非是想体现编者遴选的旨趣,使之呈现出系统的特色,同时亦有意让读者在浩瀚的书海中不致于忽视了有价值的智慧闪光。
  意大利杰出的思想家维柯认为,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精神向自己表现和概括自己经验的三种不同方式。这套丛书虽然着眼于研究各种文化现象的国外著作的翻译出版,然而由于文化与思想从来就是共生的,文化一词蕴含的内涵又如此深广,因而很难在丛书中拘于某个单纯的文化方面加以偏重。就这个意义上讲,这套丛书所指文化的意义,当泛指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思想系统,它理所当然地包括艺术、宗教、文化史、社会史、伦理学说等表达和概括文明社会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广泛内容及经验。除去研究人类认识与思辨的哲学著作之外,丛书力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推出有真知灼见的域外著作加以译奉献于读者。
朗朗文库・史学卷・文化史[美]拉尔夫・林顿《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译者序
  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史,文明史,理由如次:
  1.作者把人类文化比作一棵热带大榕树。这棵大树扎根在史前文化悠远的土壤之中,它的不定根和气生根落地之后,长成了许多附生的树干;它枝杈横生相互绞结;它最终长成一片盘根错节、枝杈交叠的丛林。换言之,人类的文化源头在人类祖先的亚人动物的进化之中;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源头并行发展的;各种文明是相互影响交相辉映的;人类文化的演进不象一般进化论者所描绘的那种进化树,不是只有一条主根、一条主根的进化树,而是附生根众多、枝干绞结的大榕树。
  2.本书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制度演进为重点和核心,对一般的历史事件和帝王将相却不予重视。在这个意义上,亚历山大、成吉斯汗、帖木儿之辈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作物栽培、动物驯化、纸的发明、织布机的问世,反倒是影响深远的重大里程碑。
  3.作者在横向的空间平面上,将人类文化分为若干大文化区。各文化区在文明兴起的时间和发达程度上千差万别,各文化区自有其显著的特色,亦有其共同的模式。这些文化区,有一般人比较熟悉的西南亚/两河流域文化区、埃及文化区、希腊罗马文化区,又有不大为人所知的南亚/印度文化区和东南亚文化区。这些文化区不是封闭的板块,而是相互影响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渗透和流动的文化复合体。就其共性而言,各文化区在生存手段、技术模式、城市组织上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历程,就其特色来说,两河流域的以城市生活为中心的模式,发达的形式法典和咄咄逼人的一神教引入注目;印度文明以宗教哲学、漠视历史、宽容精神最为显著;埃及文明以神秘主义最为突出;中国文明以庞大统一、绵延不绝、周期振荡、仕宦政治、文白分离、祖先崇拜、宗教宽容为绝无仅有的特色。
  作者以雄辩的事实,强烈批判了欧洲中心论。他言他人所不能言,历数了许多既令人震慑又令人信服的观点:希腊人并不是科学方法的始祖、罗马文明打上了蛮族(日尔曼人和凯尔特人)的深深烙印……
  一般人所不熟悉的东南亚文化圈,包括马来-波利尼西亚人在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诸岛上的移民。作者述及太平洋岛民的超自然力崇拜和禁忌,东南亚新石器文化对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时都不乏精彩之笔。
  4.本书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蛮族文化对古老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影响。亚利安人侵入印度,摧毁印度河的古老文明,凌驾于印度土著之上,使《吠陀》经典和吠陀教义成为印度思想和文化的主宰。亚利安人尚武骁勇、蔑视学术的传统影响欧洲贵族达千年以上,直至近代为止。高卢人和日尔曼人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突厥人、鞑靼人、蒙古人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西亚、南亚和欧洲。上述现象说明,文明程度迥异的文化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低文化也可以向高文化逆向流动。
  5.本书对世界各民族的形形色色的宗教作了精当的分析和比较。宗教是解析和阐释文化要义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本书描述和透视的原始宗教,有中国人的巫祝,波利尼西亚人的自然崇拜和禁忌、日本人的神道。它着力比较的一神教,是犹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紧紧抓住原始吠陀教―婆罗门教―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这条主线,来剖析印度文化不重历史、亚文化严重分歧、长期割据、无法抵御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拉尔夫·林顿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