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mb。
书籍内容: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第一编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的戏剧,品类繁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门综合文学、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于一体的专门艺术,而且有一套独特的唱、
念、做、打等完整的表演艺术手段。它既不同于以歌唱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西
方歌剧;也有别于用对话形式来抒发情感的现代话剧;更不同于以足尖舞技
巧来表演的芭蕾。当然,中国戏剧的上述四种表演艺术手段并不是一开始就
有的,而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综合其它各种艺术特点而逐渐
形成的。
第一章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戏剧的萌芽――原始歌舞、优戏
原始歌舞:
中国的戏剧起源很早,远在上古氏族聚居的原始时代,就已存在再现他
们生产劳动的歌舞。如《尚书?舜典》上说:“即帝位,??予击石拊石,
以歌九韶,百兽率舞。”这是说:舜帝时,原始人民在打猎以前或打猎以后,
披着各种兽皮,敲打着石头跳舞,用以祈福或酬神。同时也用以庆祝他们获
得丰收后的喜悦。《吕氏春秋?古乐篇》也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是传说中的上古部落之一。那时他们就有一
套由多人拿着牛尾做的道具,一面歌唱,一面跳舞的乐曲了。以上两种原始
的歌舞,虽然仅仅是原始人民狩猎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的再现,离戏剧的形
式相距甚远,但从歌和舞是构成戏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可以说它已
经是戏剧的萌芽了。
先秦的优戏 进入奴隶社会后,歌舞被奴隶主利用,逐渐进入宫廷或祭
坛,成了统治阶级祭祀或娱乐的工具。于是出现了专门“掌祓除祀上帝”的
巫觋,和以歌唱或滑稽表演为职业的艺人――“优”。由于职责和分工的不
同,“优”又可分为“倡优”、“俳优”和“伶优”①等。先秦时代的优伶们
是如何从事艺术活动的,由于没有专门的记载,故知之甚少。但从一些史书
的零星记载中,仍可窥见古代伶优们的一些活动情景。如司马迁在《史记?滑
稽列传》中就描写了几则优伶的故事。其中的“贵马贱人”一则说:春秋时
的楚庄王好搜罗名马。一天,他的一匹最心爱的马突然死了,于是下令要用
葬大夫的隆重礼节去葬死马。凡是去谏阻的人,都遭到了责骂。自此,无人
再敢上殿去劝说。独有优孟不惧楚王之威,还要去阻谏。他别出心裁,刚上
殿就仰天大哭起来,庄王忙问其原因,优孟回答说:楚乃堂堂大国,只用大
夫之礼葬名马,未免失之小气,不如改用葬天子之礼。这样,天下的人都知
道你楚王贵马贱人了。庄王听后,觉得自己做得是有点过份,于是取消了厚
葬死马的命令。
秦之侏儒优旃,讽刺秦始皇、秦二世的故事也很有意思:秦始皇嫌供自
己打猎的园囿还不够大,想再扩大一些。优旃对秦始皇说:很好嘛!园囿扩
① 据说专管歌舞的叫倡优,从事笑谑的称为俳优,吹打乐器的是伶优。
大后,里面可以多养些禽兽。如果敌人来进攻,只要放出这些麋鹿去抵触他
们就够了。秦二世产生过想“油漆长城”的荒唐念头,经优旃的一席笑讽也
就打消了。
以上二则故事的真实程度如何?且不必去追究。但从中不难看出,这些
优伶们主要是以滑稽调笑的表演手段去取悦帝王的,有时还真的能起到一些
讽谏的作用。有的伶优甚至进一步用装扮、模仿别人的相貌、言行,去达到
谏讽的目的。“优孟衣冠”的故事就很突出:
据说楚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妻儿十分穷困。优孟竭力模仿故相的举止言
行,音容相貌,并穿戴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谏楚王,使楚王也莫辨其真假。
上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
人的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都十分茫然,更不用说作出科学的解释了。他们只
能凭借自己幼稚的想像,作一点他们认为是合理的解释。这就导致了对神鬼
的信仰和对巫觋的崇拜。于是在民间就出现了由巫觋穿戴着神的面具和衣
物,模仿着神的音貌和动作,以驱逐四方鬼疫的祭祀活动。周代以前的傩舞
就属于这种形式。到了战国时代,这种民间由巫觋扮演神鬼的祭祀仪式依然
存在。《楚辞?九歌》,就是楚国民间祀神歌舞的歌辞。无论从《东君》、
《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还是《湘君》、《湘夫人》、《山
鬼》,甚至《国殇》中,我们都能看到楚国当时民间祭祀神鬼时十分热闹、
盛大的歌舞场面。单从舞蹈上看,就有独舞、对舞、以及男女成队的集体舞
等。舞者手持鲜花、香草,身着鲜艳华丽的服装,在钟、鼓、琴瑟、}等乐
器的伴奏下,唱着抒情的歌曲。或独唱,或齐唱,或对唱,尽量模仿某些神
鬼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从优伶和巫觋都能比较逼真地装扮或模仿一个人物或神鬼看,说明他们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艺术才能。这些模仿表演,虽然还“仅仅是追求模仿
生活原型的肖似,算不上是艺术形象的创造”(《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
艺卷》),但这种模仿表演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戏剧美的因素,已经是
一种戏剧行为,和后来的戏剧演员的扮演某一角色,表演某个故事的情节已
经十分接近了。因此,王国维先生说:“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而
此二者,固未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宋元戏曲考》)就是说,我们虽
还不能把优、巫的表演看作是戏曲艺术形成的真正开端,但优伶和巫觋从某
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戏剧演员了。
第二节 中国戏剧的摇篮――汉代百戏
汉代的百戏 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封建
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产生,为戏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特别是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的大一统,带来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统治者的生活也日趋腐化、奢侈。为了享乐的需要,汉代的统治者更加注意
制礼作乐,建立了专门管理音乐(当然也包括舞蹈)的机关――“乐府”。
在大力搜集民间歌诗、声乐的同时,民间的乐人也纷纷进入城市、宫廷,为
各种艺术的融合、表演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于是,在汉代就出现了“百戏杂
陈”的繁荣景象。所谓“百戏”,即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包括各种杂
技、幻术、装扮人物和装扮各类动物的乐舞,有的还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百戏”在汉代十分盛行。仅据东汉文学家张衡《二京赋》的记述,汉代百
戏中就有各式杂技、武术、幻术和滑稽表演等节目。如“吞刀”、“吐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