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无衔军事家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mb。
书籍内容:
军中智囊--蔡申熙
蔡申熙(1905--1932),原名蔡升熙,字旭初,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春入广州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期间,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军阀陈炯明叛乱、军阀杨希闵叛乱的战斗,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晋升为营长、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后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转战各地,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他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担任军长,带领所部北上鄂豫皖边区与红一军合并组建红四军,相继担任第十师师长、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杨军政学校校长、率二十五军军长等职.1932年10月,在湖北红安县河口镇战斗中身负重伤,仍然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最后牺牲在战场上,年仅二十六岁.
蔡申熙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去世时年龄最小的一位.徐向前元帅称赞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斗战役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信.
年龄最少而威望崇高,说明蔡申熙有过人之处,这就是智慧.骄横跋扈、眼高于顶的张国焘在回忆录中对与他共事过的领导人大加鞭挞,只对两个人始终保持敬意,这就是徐向前和蔡申熙.并不是他不想挑刺,而是他无法责难这两个才能和品格近乎完美的同事.
割不断的同窗情,说不完的黄埔事.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十字路口,蔡申熙放弃通天路,专走独木桥,三次拒绝邓文仪、薛岳、胡宗南的招降.他穷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但就是这身清筋傲骨令昔日同窗望尘莫及.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将星的摇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有十位毕业于黄埔军校,如果加上在黄埔曾经任职的周恩来、叶剑英和聂荣臻,共有十三人之多,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国共未分裂前,黄埔军校先后举办过五期,其中第一期人才最为鼎盛,他们在国共两党军队中的地位都比较高.国民党的军队里,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邓文仪均为著名战将,官至战区司令;中共军队内,涌现了徐向前、宣侠父、左权、陈赓、许继慎、蔡申熙、王尔琢、彭干臣、周士第、蒋先云、阎揆要等一批将星,其中徐向前、左权、陈赓、许继慎、蔡申熙因为军事成就被确定为军事家.
黄埔军校十分重视同学情谊,孙中山甚至把它写入了校歌: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然而,残酷的现实,变幻的政治风云把黄埔师生分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相互展开了绵延二十二年的生死搏斗.既是同学又是敌人,既是战友又是敌人,这就是历史上独特的黄埔现象.
几乎所有的黄埔士官生都经历过这种友情与政治的双重煎熬.蔡申熙也不例外.
蔡申熙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在校时与邓文仪、胡宗南等国民党籍同学关系较好,毕业后又与薛岳同时供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都被视为前途远大的后起之秀.
他们当时只有二十来岁,多为贫寒子弟,都有一腔热血和远大志向,本来可以成为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当他们相扶相携走到1927年春时,突然分道扬镳.邓文仪、胡宗南、薛岳追随校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向昔日的战友开刀;而蔡申熙等中共学员则跟随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举起了反抗的刀枪.
用邓文仪的话来说,国共分裂后,蔡申熙是个常败将军,穷得只剩下一身骨头架子.1927年8月,他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先后担任团长、师参谋长,起义军南下潮汕时遭到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部队被打散.其后,他通过叶剑英的关系,打入新编警卫团工作,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广州起义又遭失败,他成为被通缉的对象,身无分文,东躲西藏,过着艰难的逃亡生活.最为窘迫的是,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迫切需要筹措一笔路费到上海与中央军委重新接头.穷途末路之时,蔡申熙想到交情不错的同学邓文仪.
邓文仪与蔡申熙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乡.他们都是湖南醴陵县人,从中学起就是同窗好友.
蔡申熙开门见山:我现在缺少盘缠,来向你化缘.
邓文仪已经官至少将.他一边从口袋里掏钱,一边用教训的口气说:你呀,就不该当什么共产党.共产党破坏国民革命,闹得自己都无法立足,你还是趁早回头吧.
蔡申熙顿时血往头顶冲,感觉受到奇耻大辱,针锋相对地驳斥道:共产党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谋私,不篡权,当共产党人有什么不对?!是谁破坏国民革命,自有公论!他将邓文仪递过来几十元钱往桌上一掷:承你顾念旧交,慷慨解囊.但是,大丈夫不受'嗟来之食'.
说完,蔡申熙往外走,走到门口犹不解气,又回过头说:你现在就可以动手,杀了我去向蒋介石请功.我今天死,明天你的脑袋也要掉在广州街头.
邓文仪慑于蔡申熙的正气,没敢动手.
虽然出了一口恶气,但是,盘缠仍然没有着落,依旧不能远赴上海寻找党组织,蔡申熙有些沮丧.于是,他又硬着头皮去找第四军副军长薛岳.
薛岳没有邓文仪那样尖酸刻薄,他见蔡申熙面目黧黑,衣衫褴褛,连声说受苦了,受苦了,不由分说,拿出自己的衬衫、外套,招呼沐浴、更衣,然后摆酒设宴.
酒过三巡,薛岳说出真心话:申熙,我知道你是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事业心.但现在是国民党当权,共产党成不了气候.如果你不愿在国民党军队里干的话,我可以资助你去日本留学.
蔡申熙看得出,薛岳与邓文仪虽然一个表面上热心快肠,一个冷若冰霜,但骨子里都是一路货.他本想痛斥一顿、拂袖而去,但是,这样一来,还是解决不了路费的问题.他只好捺下性子,虚与委蛇.薛岳以为自己劝说成功,高兴地拿出几百块大洋送他做路费.
蔡申熙拿到这笔钱后,当天就离开了广州,经武汉来到上海,在中央军委工作.在上海,他与刘伯承共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十年后,刘伯承在回忆录中写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与蔡升(申)熙同志同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党的军事委员会之下工作.他给我的印象是:忠诚勇敢,工作认真.
刘伯承佩服蔡申熙遇险不惊、从容自若的大将风度.一次,蔡申熙奉命将三支短枪藏在小皮箱内,准备运送到秘密联络点.他坐的人力车在一道关口被岗哨拦下,硬是要检查行李.
别磨磨蹭蹭的,开箱接受检查.哨兵一个劲地催促蔡申熙下车.
蔡申熙恼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共无衔军事家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