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剧场Ⅱ》作者:赖声川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3mb。
书籍内容:

  序
  编导的话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内地出版自己的「相声剧」作品。这感觉有些奇妙。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台湾创作新舞台剧,平均每一年做一部新戏,到今天累积了二十多部戏,用什么顺序介绍给内地观众朋友,似乎有种「随缘」的必要。
  2001年,第一次有机会介绍自己的「相声剧」给内地的观众朋友,但那次呈现的不是我们「相声」系列第一部《那一夜》,而是第四部《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为什么?只能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吧。这部戏当年是用台湾原班底在北京、上海巡回演出,后来还在北京的「北剧场」结合内地演员演出,作为该剧场的开幕戏。当时我会担心,观众没有看过前三部,虽然这些戏在主题和情节上是不连贯的,但我们创造的「相声剧」本身有其独特的艺术逻辑,长得也不像一般话剧,又不相等于相声(更不等于传统中所谓的「相声剧」),而且每一部有其不同的艺术命题和挑战,观众一下看第四部会不会一时无法融入?
  那一年,《千禧夜》在北京长安大剧院首演时,我发现我的疑虑完全多余。观众确实在开演时不太知道如何面对那个作品,但几分钟之后就融入了剧情及表演中,在全场共同的笑声中进入到作品的创作逻辑。当年创作时,我在节目单中写了如下的文字:
  千禧年,一千年才从我们面前走过一次。总是想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话。
  说什么呢?不要说一千年来,这十几年来,语言的变化惊人。多元化的社会,各种声音的放送,到最后并不是什么悦耳的美丽交响乐,而是越来越密集的杂音丛林。
  如何说起?
  从一百年前说起。不知为什么,三年前,当这一出戏的构想浮现在我脑子里的时候,它的上半场就是放在清朝末年,一百年前。我非常好奇,想看看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是怎么跨过那一次的世纪门坎。或许在一百年前的那一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
  而一百年前是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我经常感觉,那一年爆发的所有事情所造成的所有后果和赔偿,到今天我们还在偿还。
  那个时候的人如果能够看到我们今天,他是什么想法?今天的我们,能够看到那个时候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看法?
  相声是幽默,是痛快,是我们苦涩的中国人唯一纯粹喜剧形式的表演艺术形态。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它非常适合表现一些忧伤的话题。不知道,大概「痛快」总是「痛」。
  一点点的想法,延伸出半年多的工作,工作伙伴认真的辛苦的陪着我走这一趟发现之旅。在千禧夜,发现语言,也发现语言的无用。
  如今,《女人说相声》来了。在作品顺序上,它确实是跟在《千禧夜》之后,但内地观众朋友仍无法看到之前三部「相声剧」的作品逻辑是如何累积的。想一想,还是随缘吧!此时此地,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就不须太讲究顺序了!重点是,我们又有一次机会为内地朋友做演出,我们要珍惜这每一次在剧场见面的机会。希望大家看这戏时能够像我每天看排练一样U尽情享受表演者的精湛演技及爆发力,静心思考现今女人的处境,以及人类未来的走向。
  以下是我为《女人说相声》2005年台湾首演时所整理的一些文字,与大家分享:
  创作笔记
  这次的创作,跟过去所有的「相声剧」一样有它很大的快乐,同样的像过去一样,过程也是充满了痛苦。
  这一年,我创作之余,努力的在写一本书关于创意(《赖声川的创意学》),同时也在台北艺术大学博士班开了一门关于创作的课。有一天在教室里,我突然把创作的问题简单的说清楚了:
  「我们做创作的人像神经病一样,自己出题目、自己答。」
  不是这样嘛?每一个创作灵感背后,都隐含着创作者自我挑战的一个题目,而创作过程本身往往就是解题目的过程。
  从二十年前,《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开始,我们给自己定的题目都是很奇怪也很艰难的。《那一夜》:用相声的形式来告诉观众相声已经死了;做五个段子出来,都是新编的,但是听起来都要像老的(除第一段);「抖包袱」的时候要人家痛快的笑,又希望人家能痛一下……
  像这样的题目,在《这一夜》、《又一夜》、《千禧夜》不断出现,并且在我们感受中越来越困难。相声在传统中本来就不是一个庞大架构的表演,它反而是一些短小的段子,处里的题材也大部分都是生活中可观察的小趣味。而二十年来我们却把这个非常具有时事性及在地性(topicality)的传统表演艺术拿来当工具,试图编织出一些大型的交响曲、史诗……
  《这一夜,Women说相声》给自己出的题目跟解答又是什么呢?我开始的时候其实怀着非常自由的心情面对创作,不预设立场,也不预设题材,从2004年六月开始我就和方芳展开讨论和创作,快速的进入许多有趣、但后来又没有用的话题(包括汉字中所有「女」旁的字的许多不合理性)。后来程惠和萧艾加入,我们为形式及内容做了一次长跑,在曲折的变化之下,达成了今天的演出。
  快乐,是在创作过程中撞击出的笑料和突然看到的组合方式;痛苦,是二十年来所有相声剧共同的痛苦--结构的问题、整体主题释放的问题、整体的意义及完整性。我一直觉得,让人笑不是一件难的事情,让人笑的有意义却不容易。
  但演员们让我的工作变得自在许多。方芳是第一次合作,但我们立刻建立默契,她加入对许多人来说很艰难的即兴创作工作如鱼得水,让我在工作中经常可以调换角色,从一个严肃的创作者变成一个纯粹在欣赏的观众。
  诚挚感谢所有促成这剧本集问世的所有朋友们。出版剧本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却是一个先进文化表现的举动。
  赖声川
  2007年11月
  这一夜,Women说相声
  【人物】
  贝蒂
  安妮
  两位美容产品销售经理;
  芳妮
  小弟
  【时间、场景】
  时下美容产品"Total Woman"的筹宾晚会及晚会后台。*
  *本剧本主要根据2007年北京版演出版本。
  【版权】
  《这一夜,WOMEN说相声》剧本受演出版权保护,未经作者书面许可不可做任何形式的演出。
  【第一幕】
  【序曲:To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赖声川剧场Ⅱ》作者:赖声川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