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血红时》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3mb。
书籍内容:
正是血红时
作者:克阳 淳馨
【作品简介】
一群热血青年,一帮拜把兄弟。一队爱国官兵,在南京大屠杀后的乱世中,在敌后抗战中,演义出不同的人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成为抗日英雄,有的成为汉奸、特务。以关天保、苏祝鹃为代表的爱国青年学生和民间人士,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奋勇抗敌,沉重打击了日寇。 本作品文风朴实、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显示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政治背景、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作者谨以崇高的敬意献给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斗的英雄们!
为纪念全面抗战、南京大屠杀7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安徽文艺出版社于2007年4月正式出版《正是血红时》一书。《正是血红时》是以华中地区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分上下篇,各为20余万字,是老作家克扬近年的力作,由张劲夫题写书名,上篇为《正是血红时》之《一路硝烟》,主要是围绕南京大屠杀后苏皖地区敌后各种抗战力量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斗争展开,时间从1938年初至1939年夏;下篇为《正是血红时》之《原野烈火》,主要是围绕新四军、八路军在华中地区建立根据地、抗日反顽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线索展开,时间从1939年夏至皖南事变后1941年夏结束。
1937年日寇占领南京后,国民党军队四处溃逃,江淮广大地区相继沦陷。敌伪肆虐、特务横行、游杂武装割据,沦陷区人民和社会,饱受乱世之苦。一群热血青年,一帮拜把兄弟。一队爱国官兵,在南京大屠杀后的乱世中,在敌后抗战中,演义出不同的人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成为抗日英雄,有的成为汉奸、特务。以关天保、苏祝鹃为代表的爱国青年学生和民间人士,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奋勇抗敌。在遭遇重重困难中,他们认识了刘少奇、陈毅、罗炳辉,投向了新四军,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抗战乃至中国的希望。男主人公关天保,本是西北关东子弟,曾担任过国民党军队下级军官,参加过长城抗战和上海抗战,因思想进步、倾向抗日被军队派系秘特务组织顷扎迫害而流落江湖。东山再起后,他逐步接受新四军领导,利用其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军官的背景、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武装集团之间的利益差别,周旋于各武装派系之间,配合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争取时间、环境、人心、力量,最大程度的实现、融合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挫败反共顽固派阴谋,沉重打击了日寇。
【作者简介】
克阳,又名克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文联委员,大学文化。1939年10月加入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沿海岛屿解放战斗、西藏平叛等。历任教导员、作战科长、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军区军务部副部长、副师长、军副参谋长、军区创作组长。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连心锁》(合作)、《农奴戟》、《夺刀》、《献礼》、《天干会》、《绿斑指》、《铁血儿女》、《正是血红时》等;电影剧本《连心锁》;主要编辑作品有《淮南烽火》等(其中《连心锁》、《农奴戟》、《献礼》获得北京军区第一、二届文学奖和地方文学奖)。
薛晓鹏,字淳馨,大学文化,记者、高级经济师、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1977年入伍,历任排长、侦察参谋、连长,曾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二等战功。转业后,先后从事税收监察、涉外税收、地方税收、税收稽查、税收宣传工作,曾参加历次税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工作,起草了大量税收政策和管理文件,办理过一些重大涉税案件,现在报社工作,处级职务。编纂出版有《涉外税收实务》、《流转税操作》、《税务基层局长论坛》等一批书籍。
【目录】
上篇 一路硝烟
第一章 父子仇
第二章 夫妻怨
第三章 兄弟恨
第四章 姐妹情
第五章 大显威
第六章 大挫折
第七章 大磨炼
第八章 大起步
第九章 两家缘
第十章 两地心
第十一章 两碰壁
第十二章 两面官
第十三章 乱中乱
第十四章 英雄泪
第十五章 蒙团猛
第十六章 生死梦
第十七章 青春梦
下篇 原野烈火
第十八章 奇术源
第十九章 堵路石
第二十章 马后炮
第二十一章 王侯梦
第二十二章 一棒醒
第二十三章 一儿牵
第二十四章 一台戏
第二十五章 一场险
第二十六章 三月红
第二十七章 三头误
第二十八章 三把火
第二十九章 三角斗
第三十章 关支队
第三十一章 新婚夜
第三十二章 南天剑
第三十三章 挺进军
第三十四章 暗斗法
第三十五章 明斗功
第三十六章 新征途
上篇 一路硝烟
第一章 父子仇
津浦铁路与洪泽湖之间,田连阡陌,河流纵横,也有些丘陵地和小片湖泊,原本是富庶之区。然而,百余年来,兵火连绵,匪患日盛,闹得丁口减少,荒地增多,便是山林和村竹,也被摧残得稀疏可数了。
山,无论大小,都有川谷和沟壑,而在这里,别管川谷大小,统叫作“港”,还要冠上主人姓氏作为具体地名,诸如张家港、李家港之类。港,本是海湾名称,把它用于谷地,别处大概没有。据沿袭下来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儿本是海洋,后来淤成内陆,港就成了谷。
在一片丘陵地里,有一道东西走向的大川谷,川里有一条能行驶双桅木船的长河,因为当地首富姓苏,这大川谷便叫苏家港。这“港”里村庄小而密,中央部位却有一座两百余户的大村,一圈砖城,三座大寨门,城外还有圈立式单层铁丝网。村寨北靠矮山,南临长河,寨墙里外都有些大树,远看去就像一座城邑,气派得很。
这便是本“港”首富村,苏氏庄园。然而,江淮间对于城寨的称谓也特别,县治所在地有墙没墙都称城,农村和乡镇凡有城墙的统叫圩子,土匪踞点才叫寨,“寨”也就成了讳词。苏氏庄园既有一圈砖城,依地方通例,它也就叫苏家圩子。
民国二十六年农历腊月24日下午,苏家圩子南门外,由许多块打谷场连结起来的土广场上,有800余名衣着五颜六色、长袍短褂的兵丁在操练步伐。喊操的是个黑脸大汉,说话是山东南部口音,不时粗野地吆喝着:
“听着!当兵的进营盘,就好比囚犯上刑场,叫走就走,叫跪就跪,你姐姐的,你姐姐的!”
照阳历,现在是1938年元月底,天气很冷,这拨子刚拉起来的所谓兵,全缩着脖子弓着腰,步伐也很零乱。那黑脸大汉的叫骂,不起作用,这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南圩门口,站着一位穿细呢料制服的军官,面无表情地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正是血红时》 - (TXT全文下载)